气象因素对荔枝椿象和霜疫霉病的影响及预测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0-2019年从化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和同期荔枝椿象、霜疫霉病致灾面积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从化区荔枝椿象和霜疫霉病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荔枝椿象致灾面积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霜疫霉病致灾面积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气压.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2020年试预报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利用2019年4-9月的闪电定位资料、珠澳双偏振雷达数据资料和TITAN的风暴追踪资料,分析了珠澳双偏振雷达150 km范围内初闪的闪电特征和初闪云团的风暴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初闪多为负闪,且负闪的闪电强度明显大于正闪;(2)海洋初闪多于陆地,其闪电强度、初闪云团的面积也均大于陆地初闪;(3)初闪云团的VIL值集中在8~15kg/m2、Top值集中在6~9km、-10℃层反射率集中在30~41 dBz、0℃层雪粒子和霰粒子面积占比大部分都在95%以上、约70%的初闪云团中有ZDR柱存在;(4)海洋初
将走位分层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科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选取相应的语文知识和难度层次.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阶段,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强化学习能力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能够具备充足的语文专业知识储备.
期刊
利用韶关市8个国家站1965-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韶关市春运期间的气温、降水、日照特征以及影响春运的低温、暴雨、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来,韶关春运期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但均不显著,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低温天气高发区在南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仁化和始兴县;大雨和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乳源县;每年大雾发生概率高达95%,且呈不显著上升趋势.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强,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课程.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从开题到结束都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周期去落实,而且活动过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明显特点,基于这些特征,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目前,很多孩子早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大环境使然,没有手机的孩子也会寻求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请求家长给他(她)购买手机或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偷偷购买手机.在这些群体当中,只有少数的孩子能适当使用手机,另外的孩子则沉迷于手机甚至表现出了手机上瘾的症状.
期刊
一、案例分享rn在多年的高年级班主任经历中,我发现新时代孩子们有一个通病:劳动意识薄弱、劳动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做事拖拖拉拉、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爱护公物……每每刚接到新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拿打扫工具时,总会不经意撞到同学;打扫一处公共场所拖拖拉拉,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总怕吃亏;打扫厕所时,嫌弃厕所臭,不愿意打扫,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扫,水一桶接一桶倒,厕所没洗干净,自己已经弄得满身湿答答了.经过观察和探索,我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利用广东省ADTD(active divectory topology diagrammer)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分析2017-2019年江门地区地闪回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闪密度大值分布在江门北部及西部,中部地闪回击密度最低.正地闪回击频次占总回击频次的3.36%,负地闪回击频次占总回击频次的96.64%;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以6-8月为地闪活动最为活跃月份,12:00-17:00为高发时段.正地闪回击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 kA,年平均值为51.3 kA,负地闪和总地闪主要集中在10~5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维护课堂生态平衡;“以学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让课堂回归本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教学目标偏离,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目标,较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其二是师生关系失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表演家”,主导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使许多学生成为被动的教学客体,从而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活动
期刊
利用2016-2020年粤港澳闪电定位数据和广东86个国家地面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地闪频次和地闪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闪与降水量、强降水频次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逐月地闪频次与降水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6和8月,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5.日变化中,地闪频次高值集中在12:00-20:00,占比为61.4%;地闪频次与逐时雨量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两者相关系数0.90.(2)地闪密度大值区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中心值达到33次/(km2·年)以上;地闪强度分布
基于1971-2020年广东省国家气象站点数据,采用Anusplin插值以及Morlet小波来分析广东省日照时数空间栅格数据以及时间序列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年均日照时数的变化范围为1 052.3~2 185.9 h,平均日照时数为1 713.8 h,呈现南多北少、东西多中间少的分布规律.四季平均日照时数多寡依次为:夏(564.45 h)>秋(536.12 h)>冬(357.61 h)>春(300.13 h).(2)Anusplin插值法验证结果在Anusplin、Kriging和IDW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