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师专生品读外国经典美文较少的现状,浅析了外国美文的特点及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外国经典美文 特点 方法 师专生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92-01
阅读是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间接体验,好的文章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陶冶和启迪。在学生时代,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静下心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所蕴含的哲理,对于培养独立人性、提高语文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师专生不仅要多读中国经典美文,也应该多读点外国经典美文。外国经典美文展现的是异域的风情和文化,对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来说,更广泛的阅读无疑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宽视野,博采各家所长,兼收东西文化。
外国经典美文中,不同国度的作品体现着不同国度的文化意蕴,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英国乡村》介绍的是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描绘的重点却是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再如:美国作家赛珍珠《中国之美》,通过对中国、美国不同风光的描绘传达出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性格。
外国经典美文有着区别于中国经典美文的独特特点。
外国经典美文介入时代,介入社会,介入人生,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比如: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份》讲述的是自己一段学画的经历与感悟,但写作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掌握绘画技巧,而是重在描述自己学画的感想心得。写出如何把自己的苦闷升华为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过程。“买一盒颜料,尝试一下吧。惠儿不费,独立自主能得到新的精神食粮和锻炼,在每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使每个空闲的钟点都很充实,都是一次充满了销魂荡魄般发现的无休止的航行。”再如:法国作家蒙田的文章,正像世界文学评论中所说:“蒙田的随笔有如一道风景,左边一座山,右边一条河,前面一排树,后面一坡草,分开来看是山河树草,合起来看是一片完整的风光。”他谈自己,可以通过谈自己而谈到了人类和世界。
中国人思维方式经常有意会性,而西方人思维方式经常是直观性。因此,在语言运用上,中国经典美文在说明问题时会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而外国经典美文大多用明确的具体的词来表达。比如: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情人的礼物》中这样描写了爱情。“如果我拥有了天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地球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再如: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开头直接表达了自己为何而生的三种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外国经典美文用幽默、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西方人做人做事的核心价值、思维观念。然而,现阶段,师专生阅读经典美文尤其是外国经典美文的现状却大不如人意,造成这种不如意现状的原因很多,这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对西方国家地理文化了解不多。因此,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对我们而言比较陌生化,有阅读障碍所以就不感兴趣。
(二)外国经典美文包含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视野和做法。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毕竟存在着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文化与心理差距的问题,极易造成文化接受上的阻隔或排斥。
(三)在中学阶段,考试中外国美文涉及较少。因此,学生不重视这些作品的积累。同时,因为疲于应试,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光外国经典美文,其实,中国的经典美文读的也很少。
(四)进入高校,学校所开设的外国文学专业少,缺乏经典范本和教材,包括外语系的学生也仅把外文当工具来学习,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被忽略了。
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品味外国经典美文,培养师专生良好的阅读外国经典美文的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外国经典美文,体味其中精华之所在。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呢?
(一)教师在课堂上多介绍西方各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作家、作品相关的史书、传记。
孟子曾说:“知人论世。”学生只有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才能读透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经典文章。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该读哪些经典美文”。学生因为对西方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读作品具有盲目性。所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各国优秀的美文。这些美文文质兼美,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优美典范,让学生在阅读中先积累,再慢慢消化、吸收,文章中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感情可以经过学生的品味、理解、记忆,逐步体会其精妙所在。这样,就避免了他们阅读的盲目性。
(三)安排“外国经典美文赏析”的赏析课。选择各国各家名篇,从作家的介绍、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叙述方式、立意等各方面具体赏析一些优美的文章,以导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到阅读经典美文的方法。
(四)开展外国经典美文读书会,营造美文阅读的氛围。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提供给学生诵读的读物、给学生诵读的时间,让学生逐渐养成读经典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外国经典美文,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而且,美文大多篇幅不长,阅读起来没有时间上的压力,既感到轻松愉悦,同时又得到了教化。其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在近二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我还发现,师专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尤为重要。
[关键词]外国经典美文 特点 方法 师专生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092-01
阅读是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间接体验,好的文章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陶冶和启迪。在学生时代,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静下心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所蕴含的哲理,对于培养独立人性、提高语文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师专生不仅要多读中国经典美文,也应该多读点外国经典美文。外国经典美文展现的是异域的风情和文化,对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来说,更广泛的阅读无疑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宽视野,博采各家所长,兼收东西文化。
外国经典美文中,不同国度的作品体现着不同国度的文化意蕴,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英国乡村》介绍的是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描绘的重点却是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再如:美国作家赛珍珠《中国之美》,通过对中国、美国不同风光的描绘传达出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民族性格。
外国经典美文有着区别于中国经典美文的独特特点。
外国经典美文介入时代,介入社会,介入人生,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比如: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份》讲述的是自己一段学画的经历与感悟,但写作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掌握绘画技巧,而是重在描述自己学画的感想心得。写出如何把自己的苦闷升华为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过程。“买一盒颜料,尝试一下吧。惠儿不费,独立自主能得到新的精神食粮和锻炼,在每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使每个空闲的钟点都很充实,都是一次充满了销魂荡魄般发现的无休止的航行。”再如:法国作家蒙田的文章,正像世界文学评论中所说:“蒙田的随笔有如一道风景,左边一座山,右边一条河,前面一排树,后面一坡草,分开来看是山河树草,合起来看是一片完整的风光。”他谈自己,可以通过谈自己而谈到了人类和世界。
中国人思维方式经常有意会性,而西方人思维方式经常是直观性。因此,在语言运用上,中国经典美文在说明问题时会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而外国经典美文大多用明确的具体的词来表达。比如: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情人的礼物》中这样描写了爱情。“如果我拥有了天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地球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再如: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开头直接表达了自己为何而生的三种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外国经典美文用幽默、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西方人做人做事的核心价值、思维观念。然而,现阶段,师专生阅读经典美文尤其是外国经典美文的现状却大不如人意,造成这种不如意现状的原因很多,这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对西方国家地理文化了解不多。因此,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对我们而言比较陌生化,有阅读障碍所以就不感兴趣。
(二)外国经典美文包含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视野和做法。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毕竟存在着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文化与心理差距的问题,极易造成文化接受上的阻隔或排斥。
(三)在中学阶段,考试中外国美文涉及较少。因此,学生不重视这些作品的积累。同时,因为疲于应试,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光外国经典美文,其实,中国的经典美文读的也很少。
(四)进入高校,学校所开设的外国文学专业少,缺乏经典范本和教材,包括外语系的学生也仅把外文当工具来学习,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被忽略了。
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品味外国经典美文,培养师专生良好的阅读外国经典美文的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外国经典美文,体味其中精华之所在。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呢?
(一)教师在课堂上多介绍西方各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作家、作品相关的史书、传记。
孟子曾说:“知人论世。”学生只有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才能读透反映西方风土人情的经典文章。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该读哪些经典美文”。学生因为对西方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读作品具有盲目性。所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各国优秀的美文。这些美文文质兼美,其语言经过千锤百炼,优美典范,让学生在阅读中先积累,再慢慢消化、吸收,文章中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感情可以经过学生的品味、理解、记忆,逐步体会其精妙所在。这样,就避免了他们阅读的盲目性。
(三)安排“外国经典美文赏析”的赏析课。选择各国各家名篇,从作家的介绍、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叙述方式、立意等各方面具体赏析一些优美的文章,以导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到阅读经典美文的方法。
(四)开展外国经典美文读书会,营造美文阅读的氛围。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提供给学生诵读的读物、给学生诵读的时间,让学生逐渐养成读经典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外国经典美文,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而且,美文大多篇幅不长,阅读起来没有时间上的压力,既感到轻松愉悦,同时又得到了教化。其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在近二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我还发现,师专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