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基金经理业绩为何优秀——金融业中的性别偏见与幸存者偏差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女基金经理人数极少,业绩却比男性好?本文首次对这一现象予以检验,比较基金经理业绩的性别差异并探寻其内在动因,揭示社会偏见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基于混合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实证证据支持了女基金经理虽为少数群体、但业绩强于男性的传闻.且女性的业绩优势并非由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经理个人特征所造成,也无法用风险偏好或过度自信等心理偏差的性别差异观点来解释.(2)女基金经理的业绩优势与性别偏见有关,她们被设置了比男性更高的职业进入门槛,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少数女性才能跨过门槛,她们不但表现出比男性更强的能力,而且更加勤奋努力.(3)基金管理公司对女基金经理抬高门槛并非迫于管理费收入压力,这是因为女基金经理吸引基金资产的能力也高于男性.(4)性别偏见可能来自于群际歧视及男女职场人脉效应的差异,不同于女性个人投资者股票收益高于男性是由行为偏差所致,本文首次论证,社会偏见效应能够为女性金融专业人士业绩优于男性提供解释.
其他文献
针对经济危机在不同政体类型国家的差异性影响,作者基于形式模型提出了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用于解释不同政体类型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政治转型规律.通过模型推导经济危机对政体变迁存在条件式影响,可发现资本主导型和政治主导型国家在面临冲击时政治重组的逻辑有所不同,但均出现与现行政体相反的政治转型方向,呈现钟摆式变动的特征.在资本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经济精英加大对民众的利益剥夺,从而推动民众与政治精英建立联盟,使政治—民众转向成为可能;在政治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政治精英加大对经济精英的剥夺,利益受损的经济精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它们以履行各自核心职能为目标,在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治理领域拓展其非核心职能,可从能力—意愿—时机三个维度探究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原因及途径.世界银行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首先,凭借资金和知识双重优势,世界银行得以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积极扩展影响力.其次,行动理念的变化与回应机制竞争的被动反应分别是世界银行职能拓展的内外动因.世界银行借问题关联途径提升组织内成员与特定领域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涉及全球各大洲50多个沿海国家.既有航行自由研究有规范和权力两种解释路径,前者主要强调规范差异,后者则侧重权力竞争和安全冲突.现实中,美国采取"航行自由行动"时极少只遵循规范或权力逻辑,两类逻辑经常同时存在,而且规范和权力本身往往也是多种而非单一的.作者构建了1991—2010年全球122个沿海国家的海洋规范和有关安全变量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层次模型法研究国际规范和国家权力如何影响航行自由行动对象国的选择.研究发现:在"航行自由行动"中美国对国际规范的选取会遵循权力逻辑,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深刻反映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产品赤字问题.全球公共产品赤字既表现在器物、制度和理念层面,也表现在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从器物基础、制度建设和理念逻辑来看,全球公共产品赤字主要源于霸权国实力下降与大国供给竞争、国际制度非中性与非强制性以及民主衰退与零和思维.同时,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相互支撑与掣肘也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和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者.近年来,中国着力共建"一带一路"、倡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美国在澜湄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硬制衡和软制衡两种制衡方式,其中制度制衡是软制衡的主要内容,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制度制衡的重要载体.美国坚持政治对抗、孤立与制衡中国的立场,抓住水数据收集与共享、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这三个关乎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规则重构、观念重建和功
本研究以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的央企控股集团公司董事会建设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8年央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该项控股集团公司治理改革对下属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提升了所控股制造业上市子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董事会的成立对母公司现有监督治理手段与条件产生了补充作用,在高管纵向兼任较少以及母子公司地理距离更远的样本中,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对上市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介效应分析得出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
"行政经济型治理"是中国国有企业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过程中过渡阶段的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征是行政型与经济型治理的二元交织和动态演进.在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中,随着金字塔层级的变化,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力量此消彼长:当金字塔层级较少或较多时,两类治理模式分别占主导地位,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优劣并存;当金字塔层级数量适中时,两类治理模式相平衡,能够优势互补并达到最优并购绩效.文章基于中国2005—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金字塔层级与长期并购绩效呈倒U型关系,并在层级为3~4
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地区优先和双重分享四种类型.不同身份的大国对领导权价值的差异化判断影响了互动策略和大国竞争的发展态势.理论上,地区主导国可以调整领导权目标,通过分享地区领导权管控地区竞争,继而以全球优先为目标集中应对全球竞争.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过程为这一理论路径提供了实践案例.受制度竞争愈加突出的影响,地区
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发挥其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的制度障碍.世卫组织针对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发起了多次改革,但均无果而终.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可以解释世卫组织区域化治理结构改革难以实现的原因并展望谭德赛发起的世卫组织DNA改革的前景.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创设时刻的制度选择深受业已存在的制度形式影响.制度确立之后,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量,制度受益者会抵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造成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由于世卫组织成立之初已存在泛美卫生组织等区域性卫生治理机构,其选择了分权化的区域
本文围绕"制度双元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响应母公司与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借助多案例研究发现:依据制度双元情境下东道国与母公司制度逻辑相对主导性及响应焦点不同,本文识别出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MNES)制度逻辑冲突响应三组策略:对内同构为主+对外创新为辅;对外同构为主+对内创新为辅;对外创新为主+对内同构(创新)为辅.三组策略下对母公司和东道国制度(逻辑)环境产生的响应效果也有所差异,并集中体现在MNES的角色扮演特征:在先发东道国从最初的制度逻辑学习者成长为制度创新开拓者,在后发东道国成为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