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是这样发明的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让同学们每人交一张生活照,默默回家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照片,就和妈妈一起去了最近的一家照相馆。
  今天来照相的人有点儿多,默默只能排队等候。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张张美丽而清晰的照片,默默忍不住感慨:“哇!这些照片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比真的还美,发明照相机的人实在了不起。”
  “在这里等着也是等着,不如趁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些照相机发明的经过吧。”默默的好朋友智慧精灵感觉到了默默内心的渴望,悄悄地出现在他的眼前说。
  默默刚想说话,就看见墙上的一张照片突然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被吸了过去……
  默默站稳脚跟时,发现他已经来到了19世纪的法国。看着眼前的一片小树林,默默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他沿着树林里的小路一直向前走,走了十来分钟,他看到一个正在画画的男子,于是悄悄地走过去看了起来。
  这是一张风景画,男子画得很像,默默不知不觉看呆了。男子将一棵树画好,这才注意到身后的默默,他拍了一下默默的肩膀說:“嗨!你看我画得怎么样?”
  “你画得实在太像了,简直和真的一样!”默默赞叹地说。
  “哈哈!我可是画家达盖尔。”达盖尔不以为意地说,“不过,我总觉得用画笔来记录这些美景实在太慢了,因此正在研究一种照相技术,希望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将这些美景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
  “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默默肯定地说。
  就这样,默默和达盖尔聊了起来,达盖尔同意默默和他一起研究照相机。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默默每天都会和达盖尔去实验室研究照相机,可惜的是,他们研究了很长时间都毫无进展。
  达盖尔无意间得知有一个叫维丘德的英国人,曾经利用硝酸银的感光作用制作出来了印相纸,于是也制作了几张。可是经过实验后,他发现这种印相纸虽然在阳光的作用下,可以将人影印在上面,但是它一见到光就会失去作用。
  “不能见光可不行,要知道我发明照相技术,就是为了将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看的,如果不能见光,那还有什么意义呢?”达盖尔自言自语地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实验仍然没有什么进展,但达盖尔仍然坚持每天做实验。不过,他把实验的方向进行了调整,打算利用化学方法来研究照相机。这天,达盖尔突发奇想,在一块金属板的表面涂了一层碘,希望可以利用它照相。可他做了半天实验,最后却发现一点儿作用也没有。
  就在达盖尔唉声叹气的时候,默默端了一碗汤走了进来。“先生,我熬了一碗萝卜汤,咱们一起喝吧!”默默将汤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一个银质汤匙递了过去。
  达盖尔看着手里的那块涂了碘的金属板叹了口气,将它放在实验台上,接过汤匙喝起汤来。不过,他实在是没什么胃口,因此只喝了几口.就把汤匙随手放在实验台上,然后起身干别的去了。
  默默喝完汤,开始收拾东西,他这才注意到刚才达盖尔居然不小心把汤匙放在了那块涂满碘的金属板上。默默无奈地摇摇头,将汤匙拿了起来,这时他却被金属板上的东西吸引住了,他立即尖叫起来:“达盖尔先生,你快来看哪!”
  达盖尔顺着默默手指的方向望去,发现那块涂了碘的金属板上竟然印有银汤匙的影像。
  达盖尔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半天才回过神来,说:“天哪,这简直太奇妙了!”
  达盖尔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金属板之所以能留下汤匙的影像,是因为金属板表面的碘和银勺发生反应生成了碘化银,而碘化银具有很强的感光性的缘故。
  这个发现让达盖尔兴奋不已,他决定调整思路,利用这个发现继续研究照相机,只是无论他怎么尝试,拍摄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总是非常模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达盖尔研究照相机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曝光的底片,他将这些曝光的底片全都扔进一个装有各种药品的箱子里。
  有一天,默默发现达盖尔的气色不太对,就提议说:“先生,您生病了,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不用,我记得这里有药,我找点儿药吃就行了。”达盖尔找到那个放有药品和曝光底片的箱子,可是他翻了半天也没找到自己需要的药,反而看到一张曝光的底片上出现了非常清晰的图像。
  默默也注意到了那张底片,他疑惑地问:“先生,这张底片上的图案看起来怎么这么清晰?”
  “大概是箱子里的某种药品起了作用。”达盖尔想了想说。为了弄明白事情的真相达盖尔将箱子里所有的药品都拿出来,并做了实验,但结果表明这些药品对底片根本就不起任何作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达盖尔百思不得其解。
  “会不会是箱子本身的问题?”默默提醒说。
  “有道理。”达盖尔说着就用双手抓住空箱子,并把它举了起来,结果他意外地发现箱子内侧表面竟然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水银。“我好像找到答案了!”达盖尔异常兴奋地说。
  没错!这一次,达盖尔真的找到了答案,让那些曝光底片上的影像变得清晰的就是水银。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达盖尔将底片曝光,然后把它放进暗室里,接着再给暗室里充进水银蒸汽,果然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影像。
  后来,达盖尔利用哈谢尔夫发明的定影技术和维丘德发明的印相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这台照相机真的是太帅气了。”默默真诚地说。
  “哈哈!没想到你还挺有眼光的嘛。”摄影师的声音将默默唤醒了,他这才注意到自己已经回到现实世界。“默默,还愣在那里干什么,已经轮到你拍照了。”妈妈见儿子半天没动,急忙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默默这才彻底回过神来,跟着摄影师照相去了。
  (编辑文 墨)
其他文献
在文本的解读中,应该注重质疑,而我认为于教学这“质疑”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同步质疑。学生质疑可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活跃思想,对事物充满求知欲望;教师质疑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充分挖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师生的同步质疑才是解读文本的阶梯,下面我结合小学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十六课《剪枝的学问》一课谈谈如何通过师生质疑这一阶梯来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一、教师质疑——解读文本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满堂灌和教学气氛沉闷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思考的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于引导,让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问题设计要凸显有效性  1.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前提。“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
这天,小明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他看到地上有一个洞口。他好奇地朝洞里面望,一股吸力将他吸入洞中。小明只感觉到自己晕晕的。过了一会儿,小明发现:他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的人和房子都很小,可是花草树木却很高。这儿还有会飞的鱼,有听着歌就能长高的樱桃树……他想在这里住下来,可是,他很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于是,小人们就让他拿起一朵喇叭花走上房顶吹起来。他吹出的声音正是他想说给爸爸妈妈听的话。吹着吹着,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后,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验”是这样解释的:“经验”有两种词性,作为名词,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作为动词,指经历,体验。  杜威曾指出,片面地以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现在的经验绝不是自明的。它不是终极的,而是转化的。它本身不是完成了的东西,而只是某
你怎么渴成这样了啊?
期刊
5月6日 星期三 晴  我一直觉得林至聪是班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他很会思考,而且有很多新点子。今天课间,我看到他没有出去玩,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我就走了过去。  林至聪回头看到我,指着本子对我说:“高原峰,你觉得我研究的这种新型乘法竖式怎么样?”  “乘法竖式?”我看不明白,“你画的都是线呀,没有数怎么能算乘法呢?”  “哈哈,我的新型乘法竖式的特点就是没有数,只有线!”林至聪翻到新的一页,边画边讲解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三大主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努力追寻“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办学理想,立志“为每一个提供适合的教育”。多年来,学校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赋予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努力破解“三好生”评选“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积极探寻适合星海小学学生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之路。学校采取了活泼的、学生熟悉且喜闻乐见的“星海娃”卡通形象的形式来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调动了学生参与评
《指南》倡导要真正地理解、尊重幼儿,“作品分析”是引领我们进入幼儿心理世界的重要途径。笔者将从 “形、情、质、引”四方面,围绕“是什么——“形”之表层意义”、“想什么——‘情’之内在映射”、“为什么——‘质’之剖析解疑”、“怎么做——‘引’之对症下药”等问题进行案例解析,探索作品分析的要素、方法,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地成长。  《3~6岁儿童
对于初识水墨的孩子,水墨画的自身特性显现为水与墨在极富个性化的生宣纸上共同作用,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这更富于刺激和挑战性,同时更具有新奇性,更容易激起儿童探究的欲望。整体说来,这样的探索与体验,儿童更是容易接受,更容易上手。以下就是我在设计和实施大班美术活动“水墨探索”过程中,如何带领孩子领悟点线融合之美,探究大笔大墨之韵的几点思考:  一、细节解读 厚积厚发  1.走进大师,建立对文字与作品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