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来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3386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五项管理”“双减”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幅缩减的学习时间,学校与教师都将教育研究重点与教学实施关键点落在学科教育的效能上.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行“精简教育”,帮助学生在习得学科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效”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界的改革与变化日益加速,小学数学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引入板块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将数学学科中难度较大的问题简单化,体量较大的问题简明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
在夏曼·蓝波安的散文中,食物是一个显著的意象,承载着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其散文中的饮食书写不仅勾勒出达悟人的岛屿生活图景,展现了族群真实的饮食文化习惯、日常生活状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是夏曼·蓝波安自我体认、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以饮食的书写唤醒族群记忆与认同.文章致力于探究食物这一特殊的文化符码在夏曼·蓝波安散文中的作用,分析食物与记忆的转化机制,探索食物与记忆建构、族群认同三者的关系,以凸显达悟人饮食作为海洋文化记忆场域的历史和文化意涵.
编辑文化力是编辑“文化人”内在的一种综合表现.编辑主张有理论形态、精神形态和实践形态.编辑的文化力需要编辑主张来突显编辑文化内生力、提升编辑文化自信和彰显编辑文化个性,编辑的文化力才能不断突破编辑的“守门人”枷锁、“专业味”和“单位人”主体偏狭,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做强文化强国.
“双减”政策之下,教育必须回归本质,教学应该回归学校,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阵地——课堂,应该顺应形势,推陈出新,实施改革.学校要积极带领师生在行之观念、教之范式、学之方式上做出改变,把传统课堂改造建设成为新课堂.新课堂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课堂,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式与学习行为上积极改变.
农村小学由于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学科比例失衡、职业倦怠等因素,教育教学质量与城乡学校尚有一定的差距.在办学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可通过挖掘优势资源、形成内外合力、开发特色课程、加大宣传力度等策略,有效推进农村小学的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
“多元多维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对诊断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改进教学以及学校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从理念导向、设置标准、优化策略三方面,构建小学学科评价体系,引领广大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家庭教育整体和谐发展,实现三方共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厚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素养,是教师培育综合素质、提升师德涵养、优化育人质量的重要内容.教师培训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重点要义;完善顶层设计,丰富培训课程设置;注重资源建设,提升培训教学科研水平;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育人效果,以推动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改变这种现状,尝试建构“先学—研学—迁移”的“真知善行”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语文能力的迁移.
项目式学习的特色校本研修,先提出挑战性问题,利用课堂实践持续探究,再经过评价、反思和修改,最终形成教学成果.这种校本研修方式,既可促进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得出教学研究模式,又能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目的.通过“四段四步法”,以语文学科为例,呈现校本研修的实践路径.
小学语文“问学”课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课题组秉持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以问启思”、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问学”课堂教学基本框架,建立以问题激发动机、情境调动情感、支架撬动思维、平台体验乐趣的“问学”动力系统,实施以问预学、以问启学、以问拓学的“问学”路径,推进小学语文“问学”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