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时,形成的习惯性反应,在新的相似情境中会优先按照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定式有良好思维定式和不良思维定式之分,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而后者则易将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导致学生误解,阻碍思维发散和创新.
  一、思维定式对物理学习的积极影响
  1.思维定式对初学者起引领作用,可尽快形成能力
  物理学习不能总靠教师讲,而要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即在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上学会模仿.这样,教师只需要讲解方法和思路,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思维定式可使知识发生正迁移和辐射作用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经验的总结和在学习或认知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或规律,对于学生再次学习新知识会产生正迁移.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思维定式对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同类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思路教给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特定指向的“定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同类问题.
  二、思维定式对物理学习的消极影响
  1.前概念的存在,造成学生在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产生负迁移
  所谓前概念是在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非科学概念.这些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没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只是根据事物表面现象作出的主观判断和总结,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或片面的.正是由于前概念有这样的缺陷,造成它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先学的科学知识对后继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产生负迁移
  现代的迁移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已有认知结构和内容能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3.思维习惯的稳定性造成的思维定式
  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有不同的种类,如发散思维、集中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养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有些人遇到问题总喜欢从结论出发,采取逆向思维的形式;而有些人则喜欢循规蹈矩地从已知出发寻找答案,采取正向思维.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便是一种“定式”,而这种定式并不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思维的稳定性或者说是持续性也是产生思维定式的原因之一.这种思维定式造成了解题思路的狭隘性,使解题过程繁琐或出现错误.
  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并不是只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产生思维定式的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各因素互相交织、融合造成了思维定式产生的复杂性.
  三、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预防和消除
  首先,要克服和预防思维定式,我们就必须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截断其来源才是克服和预防其消极作用的有效措施.(1)由于前概念大都是错误或片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地作出判断,要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严密的推理过程.(2)要使学生建立稳固的学习基础,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扎实地学好每一项内容.知识的缺陷是产生思维定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不可忽视已知条件和人为多加已知条件.通过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分析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相似、相异之处,明确其联系,尽量减少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负影响,这是预防思维定式的第二条有效途径.(3)针对思维定式产生的第三种原因,我们应培养学生学习中的良好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一种单向的思维方法.
  其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对预防思维定式具有极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1)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诱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充分调动各方面知识,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既看整体,又看局部,从整体中透视局部,从局部中统观整体的思维方法.这也正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辩证结合、统一应用的过程.(3)利用“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和积累一些易受思维定式消极影响的例子,使学生上当,从而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消除不良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三大类,其操作的要求和原则有所区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辅助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学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实验中,能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动手操作来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动手操作是最佳的途径之一.  案例:等腰三角形.  教师: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善用巧用地图,就能使教学化难为易,让课堂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学生能学会读地图
初中美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拥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非常重视在教学模式上的转变,随着教学改革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外加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数学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生物学中的各个实验均关系着学生
在亲历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学过程中反思提高的部分的重要性.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一环节是解决丰产丰收的问题.学生的反思总结归纳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要反思,我们教师呢?经常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讲我能听懂,课上会,可是课下就不会了.”当学生这样说时,我们教师有没有反思,我们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的反思总结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教师的反思更重要.  所谓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