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包括诸多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能够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从小就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因此,阐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阶段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小学;德育管理;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研究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品德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可见,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因此需要加强德育,这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但是,通过观察现实中学生步入工作和社会的表现,发现其道德素质距离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学生阶段的德育工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文就如何改进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并就如何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相结合做出简要分析。
   一、高效整合教学内容
   小学德育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得在教学实际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需要改革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在现有的小学德育教材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受到传统思想的熏陶。另外,为避免传统文化带来的枯燥感,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和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临近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过程中,增加端午节的来源、诗人屈原的事迹等知识内容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包粽子、放艾叶等活动,进而能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书籍
   德育学习并非只存在于课堂上,课外也处处存在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本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引导他们在课外了解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可以从多种渠道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外读物的推荐。比如,可以在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引导学生选取《论语》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加强德育实践
   作为小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需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进行德育实践的机会,首先要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并且能让其不自觉地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比如,可以在学校内部多开展一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以及让学生去尊师重教的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一些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另外,加强德育实践也非常重要,理论上的教学是基础,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德育知识,还得靠实践活动,因此让小学生多参加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感受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在无形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爱国主義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成立并鼓励小学生多参与合唱团、舞蹈团、美术团等学生团体,有利于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
   最后,学校鼓励并为小学生多提供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课外阅读书籍,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自身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进而让思想素养得到提升。
   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较为分散的情况,首先可以从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入手,为此负责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认真研读相关书籍,进行深入地钻研,并且能够找到可以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地方,并推动现有小学德育教材的改革工作,从而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有些枯燥、单一,为此,小学相关德育管理工作者可以增加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取各式教学手段,如讲成语故事,利用名言警句以及诗词等内容进行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改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或历史典故,是祖先们智慧的积淀,其中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另外,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蕴含着忧国忧民和乐观豁达的精神,这也是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所要倡导的。
   最后,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被纳入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者改革的内容,比如,多举办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传统艺术,并体验剪纸等民间艺术,以及学习《论语》《弟子规》等中国古训,并开展学习会,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
   五、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小学生也是上网对象,因此,小学德育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展开,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学校可以考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主题,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增加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也能吸引学生投入精力来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管理中需要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学校要想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就需要从多方考虑,借助网络平台,来扩大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丹.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23.
   [2]付凯悦.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J].科技风,2020(14):219.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实验作为一项极具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是在新课标标准下对教学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基于此,为有效发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优化模式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学工作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接触到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德育渗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用;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是小学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积极地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小学生还缺乏辨别事物的是非心,并且网络上各种混乱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适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管理对策   小学班主任工
摘 要:在小学时期,不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还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以及家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家校一体”的德育工作,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如家长沙龙等,以便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推动家校有机融合,从而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家校一体;德育工作;家长学校   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别从集体备课促成长、创新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发挥个人的
摘 要:多元化評价方法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教学环节,与以往的分数制评价方式具有较大区别,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从四个探究方向对多元化评价方法在小学美术作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小学美术;应用   美术作为艺术科目,主要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美术课程逐渐被教师重视,教师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特别以象形思维为主。数学学科特有的严谨性、科学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因此,没有及时打破数学固象思维表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在此,收集了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题目典型错题的资源,分析错误成因自己解决对策,旨在及时进行反思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典型错题;成因;对策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生这些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现代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元素。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至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师以身作则传递乐观态度、开展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四个探究方向对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摘 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开展德育成为教学任务之一。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较为稀少,在开展德育中所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农村中小学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加强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因此要在农村中小学的德育中进一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德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