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RDetector: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淆恶意请求检测方法

来源 :计算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恶意请求检测旨在快速精确地识别网络中的异常攻击.当前Web恶意请求复杂多元、混淆明显,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过度依赖人工经验和规则库、易被绕过、误报率高,且忽略Web恶意请求特征语义关系等问题,无法第一时间感知未知网络攻击,无法对抗混淆和加密的恶意请求.为此,本文设计并首次将三层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应用于混淆恶意请求检测领域,并针对混淆的Web恶意请求特点进行模型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淆恶意请求检测模型OMRDetector.该模型针对混淆恶意请求特征,提出抗混淆预处理方法,利用三层卷积神经网络(CNN)获取Web请求的局部特征,再引入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捕获混淆恶意请求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以及上下文语义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最终由Softmax分类器计算恶意请求的检测结果,从而实现对抗混淆和检测未知恶意请求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检测出隐蔽性较高且带混淆加密的Web恶意请求,相比于现有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准确率上均有所提升,对应值分别为97.734%、97.737%、97.735%和97.754%.OMRDetector模型恶意请求的漏报数量(1226个)和误报数量(1244个)均最少,其对混淆恶意请求的识别效果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AdaBoost)以及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包括CNN、TextCNN、LSTM、BiLSTM、BiLSTM+Attention).此外,本文结合Web请求恶意混淆的特点,归纳总结了Web恶意请求攻击常见的十二大类混淆方法,分别是大小写混淆、关键词复写混淆、含注释绕过混淆、特殊字符截断混淆、路径绕过混淆、URL编码转换、特殊功能关键词混淆、组合规则绕过逻辑混淆、等价函数替换混淆、Base64编码转换、DES加密和流量魔改混淆,且最后两类混淆将用于评估OMRDetector模型对未知类型(无训练学习过程)的Web恶意请求的检测及对抗能力.为进一步验证OMRDetector模型能更好地检测混淆恶意请求,本文进行详细的对比实验,最终证明OMRDetector能有效检测Web恶意请求的各种混淆类型并较好地感知未知类型的Web恶意请求攻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以Xeva虚拟恋人软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以媒介等同理论和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范式为理论透镜,试图探讨人与非人类实体怎样产生情感联结并建立亲密关系。本文认为,“寄托”和“陪伴”是人机亲密关系中的主要情感表现,而心理线索是影响情感依恋的重要因素。但用户并未“无意识”地将虚拟恋人视为社会行动者,而是会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活动。这既受到弱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又离不开用户作为理性行为者的
立木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起到了提供建筑和装饰材料、满足能源需求等作用,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立木的质量检测是当下科研工作者们的重要课题。相较于破坏性检测的方法,无损检测具有破坏性小,检测效率高,精度满足要求等特点,适合运用在立木的品质评价上。重点介绍了近20年国内外对立木应力波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立木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
本文研究了几类分数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运用Banach压缩映射原理和Schaefer不动点定理研究如下Caputo型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获得了解的存在性,其中fi:[0,1]×R×R→R(i=1,2,…,k)关于三个变元连续可微,2<α ≤ 3,1<β≤2,cD0,xβ和cD0,xα是Caputo分数阶导数.第二部分运用Banach压缩映射原理和Leray-S
期刊
本文描述的某大型机场数据共享平台,采用混合云架构设计、业务无关性设计和系统数据安全设计,实现了具备数据中台功能的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了机场数据资产应有的价值。
期刊
“交通+旅游”高速公路新型服务区是指靠近(或位于)人文自然风景名胜区或者服务区本身作为旅游目的地,兼具交通与旅游服务等功能的服务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服务区的功能需求多样,传统服务区的服务水平评价和规模确定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型服务区建设的需要。面对我国交通与旅游融合的蓬勃发展,亟需更新和完善新型服务区服务水平评价和规模确定的理论方法与标准。鉴于此,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采访座谈、仿真模拟和理论分析
为了促进优质实验资源深度共享,节约高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了基于混合云的高校“云端”实验资源库建设。现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例,提出将国家级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及社会云端实验资源与高校私有云实验资源整合,搭建高并发、高可用、一站式访问的云实验资源库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系统架构和功能架构,采用单点登录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作为关键技术,并对实验资源库的内容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
目的:以荧光法作为定量和示踪手段,研究免疫试验中抗体在固相载体上包被的行为及意义。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的抗体包被固相载体,构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体系。通过荧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包被前后包被液中游离抗体的浓度,定量抗体的包被量,并研究其包被量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抗体包被量与CLIA发光值非线性相关;间接法较直接吸附法包被更有利于保持抗体活性;热处理后化学发光系统发光值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