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点回顾 8项任务 中国摄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g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会代表在会议报到处签名留念 王知临 摄

  李舸强调,几代中国摄影工作者为我们奠定了坚实基业,伟大时代正等待我们再创辉煌。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决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繁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年回顾”引人驻足
  会议现场,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背景板前,与会代表在一轴极具古风的6米长卷上陆续签名,绘就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美好蓝图。驻地宾馆三楼会议大厅外,名为“聚焦时代 再创辉煌”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年工作回顾展引来了众多代表驻足观看,“五载风华 不忘初心”视频在各方位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从协会与各团体会员单位工作活动、媒体传播影响力、优秀作品集萃三个方面,展现了五年来的发展足迹。同一区域,还摆放有中国摄影家协会各媒体为此次会议专门精选展示的12大类别、170余种摄影书籍,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96岁高龄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协第九届顾问简庆福在会场参观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年工作回顾展。 吴承欢摄

  代表心声
  李靖
  中国摄协第九届理事会理
  事、解放军报社画报部采
  编组原组长
  刘奇葆部长提出的五点希望,可以说是从做人到做事都给出了十分具体、十分透彻的要求。我个人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和解读:记录时代——如何做好摄影工作的方法,即“用光用影用情懷”;聚焦人民——如何完成摄影工作的要求,即“见物见人见精神”;苦练内功——如何提升摄影工作的技能,即“有技有艺有创新”;放眼世界——如何达到摄影工作的标准,即“传形传神传气韵”;砥砺内心——如何成为德艺双馨的摄影人,即“立德立行立功业”。
  曾家杰
  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
  刘部长的讲话很坦率,有所指,列举了很多摄影的例子,接近摄影人日常遇到的问题,非常接地气。例如通过举例出版汶川纪念画册的事情,对比了中外摄影人视点的不同。作为一名从事纪实摄影的摄影师,我认为部长在讲话中提到的“见物见人见精神”,是每一个有觉悟的摄影师应该做到的。
  王嵬
  北京追火车文化艺术传播
  有限公司摄影师,90后
  我是第一次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代表大会,对刘部长在会上说的“多关注普通人物故事”很有共鸣。以我个人为例,五年前我因撰写《我的京张铁路》,开始从风光转而主要关注与火车相关的人、物、事、历史,我觉得还是得深入了解或认知拍摄主题周遭的一切之后再拍摄,才能提升层次。建议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发展一些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多引导年轻人进行深层次的拍摄,多苦练内功,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
  李楠
  南方周末图片总监
  刘奇葆部长在大会讲话中列举了乌干达旱灾、越战等众多摄影名作,这些名作的共同点是关注灾难、战争等人类的“痛点”与困境。以这些作品为例,点出了当下摄影最为关键的问题。摄影什么都可以拍,怎么拍也都可以,能否把一个题材拍成具有思想高度、能唤起人们思考乃至反省自身问题的作品,是考量的一个标准和分野。摄影不仅是提供美和愉悦,直接面对现实、关注现实问题,永远是摄影最重要的力量和责任。
  梁达明
  中国摄协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自由摄影师
  刘奇葆部长的讲话为我们一线的摄影人指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作为自由摄影人,我要更深入地拍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百姓日常工作、生活状态,为中国发展前进的行程留下真实的影像,向小题材要大作品。
  李泛
  中国摄协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涉及的行业极广——摄影家、理论家、教育家、各大摄影节的艺术总监等等,我们应该发挥代表多样性的这种优势,借助他们的专长多做一些有影响、有力度的大型活动,通过他们的专业力量带动国内摄影水平的发展提高。
其他文献
延续基于胶片的创作习惯  我从1991年开始拍照片,持续拍摄到今天已经有26个年头了。90年代主要使用135画幅的胶片相机,2005年到现在,我用120中画幅胶片相机拍摄。实际上我是一名国企职工,一直以来,除去企业宣传拍摄的需要,我基本上只对特定选题保持一种常年持续的关注与拍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特别高产的摄影师,胶片的消耗量也不是特别大,平均每一年的拍摄量在100卷胶片左右,目前总量保守估计有26
风光摄影题材中,除了相机、镜头、三脚架和快门线等必不可少,其实还有很多附件也是必须配备的。比如偏振镜、减光镜、渐变镜等,我们在前段时间讲过了减光镜在风光里的应用,这次我们来谈谈偏振镜。偏振镜在风光摄影中能让画面变得更通透、更清澈,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消除或减弱画面里的非金属物质的反光,尤其在拍摄水面时可以有效地去除反光,也可以让水面上的物体倒影更加清晰,还可以加强蓝天和白云之间的层次感,增加画面对比
我很不喜欢跟风。摄影界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一股轻视风光摄影的狂风,把不少人吹得晕头转向。我却不以为然,依旧执拗地在追寻优美光影的风光摄影之路上奋力前行。因为我坚信,魅力无限的风光摄影决然是多数摄影人的主流追求,那些没有多少人看懂的所谓观念摄影绝不可能取代一切。  于云天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拍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做到极致,你就会成功。”虽然我算不上极致与成功,但在追求优美光影的路上总结了些许认识。 
我在黑龙江一所高校任职,除本职工作外,我也负责为学院留存声像档案资料,负责学院及各系处的摄影工作,相机是我工作的重要“伙伴”。我拍了35年照片,对各表演专业的特点和性质比较了解,舞蹈专业是我着重注意的专业。从学生入学的舞蹈基础训练,到舞台实训的综合演出,再到从事专业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训练过程,有一个梦想在支撑他们。我要拍的就是有梦想、肯吃苦的这一群舞蹈学生。照片里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
照相机诞生的最初作用就是记录人像,所以曾被人称为“灵魂摄取魔盒”。随着科技的进步,照相成为了极为普及的图像记录工具,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拍摄“人像”。  严格地说,任何一种照相机都能够拍摄人像。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专业人像摄影师拍出的照片非常精致、漂亮,而我们却很难拍摄出那样精美的照片。除了被摄者自身的条件与化妆造型之外,拍摄人像照片是不是与器材、技术有关呢?  其实,如何拍好人像照片是很多家庭乃至摄
来自成都的一名自学出道的摄影师。 2011年开始接触摄影,风格大胆,喜爱探索新创意、新概念的影像风格,不断尝试着寻找新的方法来展现自我。  摄影感悟  我喜欢灯光创意摄影,原因就在于我可以任由地发挥自己的想法,让每一张照片都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然你的照片必须是别具一格,不能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让所有的光源都能成为你发挥创意的工具,把光变成自己的助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光,对一切
陈佳安对古建筑的兴趣始于自家所在的苏州老城,他带着相机,按照文保名单探访每一处苏州古建遗存。如今他希望能出更有韵味的照片,古建筑在他镜头下也不仅仅是被记录,而是有主观视角的表现。  ——编者  苏州宅院和海鸥相机  我小时候喜欢历史典故,经常想象祖国在历史上各地发生过的事情,但由于学业压力以及家庭变故,很少外出旅游。偶然的机会,家中的一台海鸥相机激发了我的想象。把它抱在怀里,透过取景器向外看,这个
意境一词从诗而起,进而到中国山水画、园林营造甚至现代的风光摄影等等。可以说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追求。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墨分五色,无论线条布局还是空间营造,虽然表达的方式和媒介不同,但它们都拥有“意境”这样一个基于东方文化的灵魂。李富明的摄影作品非常注重意境的表现,通过或强或弱的光影,以及或浓或淡的色彩,一些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场景,在他的镜头下都能幻化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归 李富明 - 尼康
中国摄影小镇——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是鸭绿江上游第一镇,距长白县城2.5公里,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最东端,北与抚松县漫江镇接壤,西与金华乡毗邻,东南两面与朝鲜两江道的“一市二郡”隔江相望。面积为943.2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119公里。全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27个党支部,总人口为9458人。境内钟灵毓秀,万宝并储,山林叠翠,风景宜人。如今,这座边陲小镇,正像一幅优美的画卷悬挂在长白山
— 何藩  终其一生,  他与香港的关系从未割舍,  翩翩公子的艺术梦境,  成为人们人们对旧日香港的某种想象。图案,1956 ??何藩,M97画廊提供  何藩  摄影师,导演  五六十年代以极致光影拍摄香港面貌  摄影师何藩少年时由上海来到香港,家境优渥的他热爱文学艺术,在文学梦之后,他以香港城市为题材,用镜头对准这座当时的殖民地海港城市,创造出心中的唯美影像。这些影像在今天广为传播,翩翩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