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来自成都的一名自学出道的摄影师。 2011年开始接触摄影,风格大胆,喜爱探索新创意、新概念的影像风格,不断尝试着寻找新的方法来展现自我。 摄影感悟 我喜欢灯光创意摄影,原因就在于我可以任由地发挥自己的想法,让每一张照片都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然你的照片必须是别具一格,不能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让所有的光源都能成为你发挥创意的工具,把光变成自己的助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光,对一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成都的一名自学出道的摄影师。 2011年开始接触摄影,风格大胆,喜爱探索新创意、新概念的影像风格,不断尝试着寻找新的方法来展现自我。
摄影感悟
我喜欢灯光创意摄影,原因就在于我可以任由地发挥自己的想法,让每一张照片都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然你的照片必须是别具一格,不能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让所有的光源都能成为你发挥创意的工具,把光变成自己的助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光,对一切光源保持敏感,只要你想得到,你就可以做到。” ——让创意无止境。
推荐理由:
闪光摄影创意无穷,但也更需要摄影师具有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画面内的全部元素几乎都要由摄影师来设计和把控,很多时候也是非常枯燥和繁琐的。施政的闪光摄影在模仿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更有自己不少推陈出新的妙想和对画面效果的精巧塑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摄影记者专业化、职业化 需要摄影理念的更新,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对很多人来说不仅是赛场也是考场。 2001年7月13日,一夜无眠,我徒步十多公里来回穿行北京长安街,用佳能EOS 5胶片相机拍摄了10多个彩色胶卷,记录人们在街头欢庆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拍完后立刻送到一个昼夜营业的彩扩店冲洗,确保第二天上午北京晚报的顺利出报。 2002年底左右,我用上了佳能D2000相机,有200万像
江西三山指的是三清山、武功山与庐山,这三座名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摄影人创作的天堂。刘张华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江西著名的摄影家之一。多年来,他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多次登山三座名山,拍摄了大量的三山风光作品。在他的镜头中,三清山的清奇多变、武功山的瑰崎壮丽、庐山的雄险奇秀让观者尽收眼中。他的作品注重光影、强调意蕴,以扎实的摄影技术功力和执著的信念,讴歌了家乡山水的秀美与瑰丽。 远景取其势
黑白摄影中的反差控制与主题以及摄影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密切相关,以蒋勇的黑白作品为例,他的作品主题多为山村风景,拍摄时所选择的气候也多为阴天或多云,因为画面并没有强烈的反差,而是以丰富的灰色变化为基础,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层次与细节。 黑白影像的反差 反差可能是一張好的黑白摄影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了。如果一幅图像反差不够,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但如果反差太大,就会损失高光和暗部细节。既然反差对图
背景虚化得到的大光斑是深受摄影人喜爱的一种画面效果,也是手机不容易拍出来的。但不容易并不意味着做不到,下面介绍的几点技巧就能帮你拍出背景大光斑。 一张照片中,被摄主体无论是人还是物体,如果后面是漂亮的虚化大光斑,一般都能为照片增色不少。但是由于手机的传感器面积较小,镜头也是广角镜头,正常的拍摄很难拍出这种效果。好在你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获得这种背景虚化的效果。 微距拍摄 首先就是进行近距离拍摄
机身设计别具匠心 适马DP系列最新一代产品在命名上以Quattro结尾。与之前的Merrill系列相比,Quattro系列在机身设计上有非常大的改变。一改此前中规中矩的外形风格,DP Quattro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工业设计,具有扁平狭长的机身、突出的镜头组以及巨大的握持手柄。别具一格的设计让适马DP Quattro系列荣获2014年度日本GOOD DESIGN (好设计)大奖和欧洲TIPA最佳设
延续基于胶片的创作习惯 我从1991年开始拍照片,持续拍摄到今天已经有26个年头了。90年代主要使用135画幅的胶片相机,2005年到现在,我用120中画幅胶片相机拍摄。实际上我是一名国企职工,一直以来,除去企业宣传拍摄的需要,我基本上只对特定选题保持一种常年持续的关注与拍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特别高产的摄影师,胶片的消耗量也不是特别大,平均每一年的拍摄量在100卷胶片左右,目前总量保守估计有26
风光摄影题材中,除了相机、镜头、三脚架和快门线等必不可少,其实还有很多附件也是必须配备的。比如偏振镜、减光镜、渐变镜等,我们在前段时间讲过了减光镜在风光里的应用,这次我们来谈谈偏振镜。偏振镜在风光摄影中能让画面变得更通透、更清澈,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消除或减弱画面里的非金属物质的反光,尤其在拍摄水面时可以有效地去除反光,也可以让水面上的物体倒影更加清晰,还可以加强蓝天和白云之间的层次感,增加画面对比
我很不喜欢跟风。摄影界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一股轻视风光摄影的狂风,把不少人吹得晕头转向。我却不以为然,依旧执拗地在追寻优美光影的风光摄影之路上奋力前行。因为我坚信,魅力无限的风光摄影决然是多数摄影人的主流追求,那些没有多少人看懂的所谓观念摄影绝不可能取代一切。 于云天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拍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做到极致,你就会成功。”虽然我算不上极致与成功,但在追求优美光影的路上总结了些许认识。
我在黑龙江一所高校任职,除本职工作外,我也负责为学院留存声像档案资料,负责学院及各系处的摄影工作,相机是我工作的重要“伙伴”。我拍了35年照片,对各表演专业的特点和性质比较了解,舞蹈专业是我着重注意的专业。从学生入学的舞蹈基础训练,到舞台实训的综合演出,再到从事专业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训练过程,有一个梦想在支撑他们。我要拍的就是有梦想、肯吃苦的这一群舞蹈学生。照片里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
照相机诞生的最初作用就是记录人像,所以曾被人称为“灵魂摄取魔盒”。随着科技的进步,照相成为了极为普及的图像记录工具,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拍摄“人像”。 严格地说,任何一种照相机都能够拍摄人像。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专业人像摄影师拍出的照片非常精致、漂亮,而我们却很难拍摄出那样精美的照片。除了被摄者自身的条件与化妆造型之外,拍摄人像照片是不是与器材、技术有关呢? 其实,如何拍好人像照片是很多家庭乃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