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也有巧,抓住两点就行了
一提起作文,小明妈就气得牙根痒痒!她花了大力气、大价钱让小明学写作文,可小明总没长进。于是,她向我请教,问我是如何教儿子写作文的。
我儿子的作文说不上有多好,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写作文没有畏难情绪,抓起笔,唰唰唰就写成了。我儿子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告诉他,写作文也有巧,抓住两点就行了。
下面,我就把这两点告诉家长朋友们。
一、学会感受
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获得感受的前提是积极地观察生活,开放五官,摄取外界的各种信息,捕捉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只有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现在,有些孩子对生活心不在焉,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对内心感受不加品味,所以写不出好作文。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1.用心观察
写作文不一定要有重大题材,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在平淡的生活中,睁大眼睛去看,竖起耳朵去听,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个微笑甚至一把泥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关键要用心用脑,在生活中找到切入点,让情感自然流露。
比如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作品《轮胎》中有这样一段:雨季来了。一日,车子在湿漉漉的路面行驶时,突然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轮胎好似不太愿意“听从”方向盘的控制,尤其是在滑滑的路面上转弯时,更有一种轮胎“各自为政”的感觉。这一惊非同小可,赶快把车子驾到轮胎店去。工作人员一检查,便惊喊出声:“哇,这几个轮胎实在太老了,随时都会爆胎呀!怎么你不早一点送过来换呢?”我嗫嚅地应:“看起来完好如新嘛!”工作人员一面快手快脚地把这四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轮胎拆下来,一面善心地给我这个门外汉灌输常识。经一事,长一智。换了四个轮胎,也上了宝贵的一课。人世间的许多危险,都不露痕迹地潜藏在外表完美的人和物里。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作者心里引起感情涟漪,由此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2.培养感受
对外界的刺激,有人能灵敏地做出反应,有人则比较迟钝。要想写出好作文,就要灵敏地辨析感官所获得的感受。一般来说,雾霭沉沉,人会感觉沉闷压抑;阳光普照,人会感觉心情舒畅;朦胧新月,人会心生温柔;狂风暴雨,人会心生胆怯。只要我们以积极心态对待生活,随时都能获得各种感受。
比如林清玄写莲: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清净之莲》)
池塘中的莲,给作者带来美的感受,由此想到人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获取清净之美。
3.丰富心灵
人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把外界事物和内心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就能产生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感受。而且,情感丰富才能感受深刻,没有情感的感受是苍白的,不能给人以灵动的美感。
比如,林希面对“石缝间的生命”,就生发了无限感慨: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者内心充满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二、学会思考
思考,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做出的理性认识。生活是复杂的,而思考也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
1.由此及彼,由已知经验去认识客观事物。比如冰心的《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才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她由落霞想到生命的永不止息,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思索。
2.由个别到一般。思考,有时是把个人情感上升到对普遍情感的概括。而这种概括越广泛,越有典型意义,越能引起读者共鸣。比如贾平凹的《落叶》,就是将个人情感升华成了一种普遍情感。
来年的春天,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只要孩子有了这两种能力,写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而不是抓耳挠腮。另外,通过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孩子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可以说,一举两得。
【编辑:杨子】
一提起作文,小明妈就气得牙根痒痒!她花了大力气、大价钱让小明学写作文,可小明总没长进。于是,她向我请教,问我是如何教儿子写作文的。
我儿子的作文说不上有多好,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写作文没有畏难情绪,抓起笔,唰唰唰就写成了。我儿子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告诉他,写作文也有巧,抓住两点就行了。
下面,我就把这两点告诉家长朋友们。
一、学会感受
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获得感受的前提是积极地观察生活,开放五官,摄取外界的各种信息,捕捉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只有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现在,有些孩子对生活心不在焉,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对内心感受不加品味,所以写不出好作文。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1.用心观察
写作文不一定要有重大题材,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在平淡的生活中,睁大眼睛去看,竖起耳朵去听,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个微笑甚至一把泥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关键要用心用脑,在生活中找到切入点,让情感自然流露。
比如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作品《轮胎》中有这样一段:雨季来了。一日,车子在湿漉漉的路面行驶时,突然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轮胎好似不太愿意“听从”方向盘的控制,尤其是在滑滑的路面上转弯时,更有一种轮胎“各自为政”的感觉。这一惊非同小可,赶快把车子驾到轮胎店去。工作人员一检查,便惊喊出声:“哇,这几个轮胎实在太老了,随时都会爆胎呀!怎么你不早一点送过来换呢?”我嗫嚅地应:“看起来完好如新嘛!”工作人员一面快手快脚地把这四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轮胎拆下来,一面善心地给我这个门外汉灌输常识。经一事,长一智。换了四个轮胎,也上了宝贵的一课。人世间的许多危险,都不露痕迹地潜藏在外表完美的人和物里。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作者心里引起感情涟漪,由此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2.培养感受
对外界的刺激,有人能灵敏地做出反应,有人则比较迟钝。要想写出好作文,就要灵敏地辨析感官所获得的感受。一般来说,雾霭沉沉,人会感觉沉闷压抑;阳光普照,人会感觉心情舒畅;朦胧新月,人会心生温柔;狂风暴雨,人会心生胆怯。只要我们以积极心态对待生活,随时都能获得各种感受。
比如林清玄写莲: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清净之莲》)
池塘中的莲,给作者带来美的感受,由此想到人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获取清净之美。
3.丰富心灵
人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把外界事物和内心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就能产生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感受。而且,情感丰富才能感受深刻,没有情感的感受是苍白的,不能给人以灵动的美感。
比如,林希面对“石缝间的生命”,就生发了无限感慨: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者内心充满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二、学会思考
思考,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做出的理性认识。生活是复杂的,而思考也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
1.由此及彼,由已知经验去认识客观事物。比如冰心的《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才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她由落霞想到生命的永不止息,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思索。
2.由个别到一般。思考,有时是把个人情感上升到对普遍情感的概括。而这种概括越广泛,越有典型意义,越能引起读者共鸣。比如贾平凹的《落叶》,就是将个人情感升华成了一种普遍情感。
来年的春天,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只要孩子有了这两种能力,写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而不是抓耳挠腮。另外,通过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孩子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可以说,一举两得。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