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的家庭教育有何秘诀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籍华裔刘力明和张思珍夫妇的两个女儿先后考上哈佛大学,朋友、同事纷纷道贺。刘家的两个女儿婷娜、颖娜相差一岁,文理兼优,爱好广泛,不仅获科学论文奖、联合国作文竞赛奖,都拿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钢琴八级证书,还都是中学网球队队长,且在多个社团担任要职。
  刘家女儿为什么如此优秀?刘力明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他和妻子研读过许多教育书籍,并有意以哈佛名校的录取标准来培养孩子,才有了如今的喜人成果。
  好学、自信、坚持
  20多年前,刘力明赴美深造,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一段时间后,他的妻子张思珍也来到美国工作。和所有在美华裔一样,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力明夫妇利用假期、周末,帶孩子们走遍了美国西部。在黄石公园,孩子们看到地热和奇妙的定时喷泉,好奇地问东问西,刘力明认真地讲解。两个女儿不过瘾,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地理书,而这正是夫妻俩的愿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后,上学后学习课本上的那点知识,根本不在话下。
  孩子最初的学习兴趣要靠家长来启发。颖娜刚开始学钢琴时不怎么喜欢,问妈妈:“难道医生还要给病人弹琴吗?”她的理想是当医生。张思珍说:“科学家发现音乐对治疗某些疾病确实有用。如果需要,你将来真的可以弹琴给病人听啊。”婷娜也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在玩,为什么我们总要练琴?”张思珍说:“既然当初你要学,就要坚持啊!”
  事实上,刘力明夫妇为女儿学琴付出了很多。钢琴老师的家距刘家46公里,一周一次,他们开车送女儿们去上课,风雨无阻地坚持了10年。张思珍在政府卫生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刘力明在制药公司搞科研,两个人都工作繁忙,但从未耽误孩子学琴。雪天路滑,别的家长打电话请假,他们不;女儿生病,只要不发烧,也照样被送去上课。
  和学琴一样,姐妹俩学汉语也坚持了10年。姐妹俩都在国外出生,学汉语对她们来说并不容易。但父母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周日准时把姐妹俩送到华夏中文学校上课。
  张思珍通过行动告诉孩子,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个女儿看到父母的坚持和毅力,耳濡目染,也具有了这种优秀品质。
  美国的小学生实在太轻松了,每天下午两点放学,而且连课本都没有,张思珍就找来国内的课本自己辅导孩子。婷娜上小学二年级时,张思珍教她做小数加减法。期末,老师推荐婷娜参加三年级的考试。按学校规定,考95分以上可以进天赋班。婷娜一举考入天赋班。老师搂住她欢喜地说:“婷娜,你真伟大!”婷娜说:“这是妈妈的功劳,她让我两天做完一本习题!”两个女儿先后考入天赋班,内心更加自信。
  刘力明夫妇总是鼓励女儿们参加各种竞赛,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因为父母允许失败,所以两个女儿从不怕失败。她们的人生信条是:抓住一切机会尝试,失败了也没关系,下次机会来了再抓住好了。
  因为参加的比赛多,婷娜和颖娜获的奖也多。高中阶段,婷娜获英特尔科学竞赛半决赛奖、全美青年流行病学者竞赛决赛奖等共计33项奖;颖娜获奖共计18项。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刘力明刚到美国时,对美国人的交流能力印象深刻。公司开会,面对几百人,一个普通美国员工站起来就能侃侃而谈,从容自然。而中国的科研人员,大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却没有勇气当众发言,因此难以进入管理层。刘力明看到了老一代移民的痛楚,因此格外注重培养女儿与人交流的能力。
  开家庭派对,刘力明夫妇把接待小朋友的任务交给女儿,要求她们组织小朋友玩游戏,一旦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她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派对结束,两个女儿争着向爸妈报告,谁把谁打哭了、谁抢了谁的玩具,而她们怎么摆平了。刘力明夫妇边听边点评,慢慢提高她们待人接物的能力。
  饭桌上,张思珍也常向女儿传授与人沟通的技巧。婷娜升学时遇到问题,可升学指导老师很忙,张思珍就跟女儿讨论怎么说话,才能让百忙中的老师重视她反映的问题。正因为知道沟通需要技巧,女儿被人拒绝时从不抱怨。一次,婷娜申请加入一个俱乐部未获批准,她说:“可能我跟他们没沟通好,等有机会我再去沟通。”
  为培养女儿的口才,刘力明夫妇鼓励婷娜参加“青年政府(JSA)”组织的演讲竞赛,题目是《阿拉斯加的石油该不该开采》。婷娜在家预讲了几次,每次他们都认真地提出意见:“语速太快了。”“表情不够丰富。”最后婷娜的演讲获奖了,他们跟女儿一样激动。
  在爸妈的鼓励下,婷娜担任JSA东北州的发展部部长和她所在的高中JSA俱乐部的副总裁。JSA是让中学生模拟政府运作、学习辩论技巧、锻炼领导才干的一个组织。JSA俱乐部经常举行演讲,角逐“州长”“副州长”“市长”等职位。作为发展部部长,婷娜负责在各中学发展分部,并为分部争取学校的财政支持。而颖娜是JSA东北州州刊总编,还担任青年美华协会总裁等职务。
  刘力明夫妇还经常鼓励姐妹俩对社区献爱心。婷娜先是给孩子义务做家教。一天,她在州议员发给居民的简报中读到招收实习生的启事,就前去应聘。结果成功了,她成了州议员的实习秘书。那一年,她14岁。每周三下午,她到州议员办公室上班,把州议员收到的信件分类,并接待来访市民。
  颖娜除了给任职机构义务设计网页外,还在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发广告,招揽生意。没想到,竟钓来一条“大鱼”——一所大学请她设计网页。第一次做生意,颖娜并无怯意,跟教务长讨价还价。网页制作好后,教务长很满意,还把她推荐给其他人,结果颖娜的客户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婷娜暑假也开始打工,在一家补习学校担任英语和数学老师。在美国,再富足的家庭也要孩子打工,孩子都以花自己挣的钱为荣。而哈佛大学更是明确规定,5万美元学费中的3000美元是要学生自己付的。
  经过长时间磨炼,姐妹俩与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能进行有效沟通。   升入大学后,婷娜对金融产生了兴趣,但一时难以确定要不要学。于是,事业指导老师给了她一份名单,上面是在华尔街证券公司和银行工作的哈佛校友的电话和电邮。老师说:“跟他们交谈,去了解金融,然后再确定你要不要学它。”
  婷娜发电邮与校友们约了见面时间,然后自己坐火车前往纽约,一一拜访。她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哈佛校友都很喜爱她,耐心地回答她的提问。有的主动提出帮她寻找实习机会,有的表示愿意当她的事业指导老师。
  有的放矢才更有把握
  刘力明夫妇的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他们并不了解美国申请大学的流程和要求。为了女儿能顺利升学,他们读资料、听讲座,明白了考试成绩仅是步入好大学的第一步,哈佛大学是不会只凭分数来录取学生的,还要审查申请者的高中总成绩和课程的难易程度、课外活动及其成就、领导能力、社区义务服务等,最后只有7%~9%的申请者能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
  研究透了哈佛大学的招生标准后,刘力明夫妇和女儿们一起踏上了奋斗的征途。
  成绩好是进入哈佛大学的第一步。在美国,分数是隐私,排名更是。到了高四申请大学时,升学指导员才悄悄告诉婷娜:“你是第一名,要保密啊!”而颖娜是第二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I),满分2400分,婷娜考了2370分。而在满分为240分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预考(PSAT)中,婷娜考了238分,获得美国国家奖学金。颖娜则在满分36分的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考了34分。
  分数只能说明掌握了知识,并不能说明有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哈佛大学欣赏的是分数高且有创造力的学生,而不是单纯看分数。
  姐妹俩就读的高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多科学研究项目。婷娜和颖娜在高一时都申请并被选中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坚持了三年,都获得了全美英特尔科学竞赛半决赛奖!要知道,由英特尔公司赞助、久负盛名的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公认的“青年诺贝尔奖”,历年60多位冠军得主中,有6人获诺贝尔奖。因此,对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学生,哈佛大学是会另眼相看的。
  婷娜为了写好论文,向所在学校的学生发出800多份问卷,第一次只收回100多份。爸爸启发她分析一下原因。婷娜说,问卷内容多,他们不愿意义务劳动。爸爸说,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愿意劳动。几天后,他到女儿学校开家长会,发现走廊上贴满婷娜写的广告。她承诺,只要同学参与问卷调查活动并把问卷交回,她就让老师奖励同学额外分。同时,参与的同学还能参加抽奖,奖品是50美元购物券。
  功夫不负有心人。婷娜这次收回有效问卷289份,以此为基础完成了论文。最终,此论文获得英特尔科学竞赛半决赛奖和全美青年流行病学者竞赛决赛奖,同时还参与英特尔世界科学与工程竞赛,获得了行为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第二名。为此,麻省理工学院以“Tina Liu”的名字为一颗宇宙小行星(No.23071)命名。
  颖娜偶然得知每年有7亿人因蚊虫生病,其中数百万人死亡时,便开始想怎样消灭蚊子。她想到了吸引蚊子来指定地点产卵,然后杀死蚊子幼虫的方法。小姑娘决心找出一种家家户户都能使用的、环保的、有效的灭蚊方法。
  足足几个月,颖娜在家里后院鼓捣十几个盆子,有放清水的,有放脏水的,有加了树枝的,有放了石头的……实验表明,有枯树枝的积水盆,是蚊子产卵的首选。接着,她又在不同的积水盆里添加不同的洗涤剂,洗衣的、洗手的、洗碗的……再观察哪种洗涤剂杀虫最有效。结果发现,低濃度的家用洗碗剂最有效,几乎杀死了积水盆中的所有幼虫。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洗碗剂不是通过毒性杀死幼虫的,而是通过改变水分子的张力,导致蚊子幼虫不能悬在水面呼吸而被淹死的。而且,一次添加的低浓度洗碗剂的杀蚊效用可以维持数周。
  颖娜的论文获得英特尔科学竞赛半决赛奖后,《世界日报》对她进行了报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大学入学考试,姐妹俩终于等来了哈佛大学的面试。
  哈佛大学的面试一般由校友执行。执行面试的校友和婷娜聊得十分投机。半小时的面试,结果她们聊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校友说:“你非常优秀,我对你印象深刻。”这等于告诉婷娜,你的面试过关了。第二年,轮到颖娜参加哈佛大学面试了。校友跟颖娜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当年在哈佛读书的趣事。颖娜的面试结果像姐姐一样,毫无悬念。
  两个孩子茁壮成长,刘力明夫妇十分欣慰。他们相信:下一代的华人一定比他们更强!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从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节律、智力节律、情绪节律、血压节律、体温节律等。这些生物节律都由生物钟控制。如果孩子顺应这些生物节律,科学安排作息,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期,我们邀请医学博士、儿科主任医师齐晓惠女士,和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孩子早自习犯困是正常现象,因为他的精神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梁延青(6岁男孩的妈妈):我对生物钟了解不多
周末,路遇同学徐君,他是本地奇石协会的资深发烧友。徐君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可是到了他家,他找遍身上、包里,却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他5岁的孙子,见徐君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我问他:“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他一下严肃起来:“那不是欠揍吗?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徐君很是尴尬地说:“别理这小子。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止他再搞破坏,我只能给奇石室上了锁。”  徐君的心情
人物档案:  徐国静,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在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中学生报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工作。1994年开始探索和研究教育,撰写多部著作,并深入全国幼儿园、大中小学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举办了5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  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做父母却不需要有上岗证。每个人成年后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教育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徐国静。  要想教育
问:孩子的奶奶常要求孩子学会分享,把好吃、好玩的分给小伙伴,一旦遭到孩子的拒绝,就说孩子“不懂事”“小气”。对此,我不赞成。因为我至今记得,我小时候被父母强行“分享”掉自己东西的那种糟糕心情。  请问,我和孩子的奶奶,谁的想法正确?  张艳  答:“分享”是一种美德,是自愿的,非强迫的。分享也是一種社会行为、一种必要的社交技能。孩子将来进入社会,这种技能有助于他的人际交往。  孩子在学会分享前,家
德国人热衷于让青少年玩桌上游戏(简称桌游),他们认为经常玩桌游可以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  桌游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借助道具,第二是要遵守规则,第三是交流互动。有统计数据表明,逻辑能力较强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高智商、学习刻苦、具有较强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学生,因此在德国家庭中桌游十分普及。在家庭三代同堂的聚会中,玩桌游常常是家人同孩子交流感情最好的途径。  德国人认为,参与桌游者除了能享受到玩耍的乐
郝景芳是一位青年作家,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而声名鹊起。同时,她也是一位开明的妈妈,从来不对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提过高要求,而是鼓励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视野,寻找自己的兴趣。别的家长为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焦头烂额,为什么郝景芳如此从容?原来,她本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传奇人物。  郝景芳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非常开明,只要郝景芳作业写完,考试成绩过得去,其他时间想怎么玩都行
她11年来从未叫过他爸爸  小井是在妈妈吴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的,但吴女士办完必要的手续后就匆忙离开,好像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这是我自己的事,妈妈不想干扰我。”小井看出我的诧异,解释道,“我只是想知道,我要不要去见那个人。”  “誰?”我问。  “那个狠心抛弃我们母女,让妈妈独自撑起一个家,让我饱尝单亲之苦的男人!”小井呼呼喘着粗气,连珠炮似的说。  “爸爸吗?”我问。  “不!我11年没叫
定居杭州已4年多的日本全职妈妈江利子告诉记者,跟中国家庭普遍的祖辈抚养不同,在日本,年轻妈妈基本都是自己带孩子。“我爸爸退休后在家附近买了一块地用来种菜,我妈妈在学跳舞,他们退休后在享受第二个人生。”  江利子说,大部分日本家庭都有两三個孩子:“我的大儿子现在5岁,小儿子两岁半。读小学前是最重要的护理期,所以教育小孩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江利子眼中,中国妈妈直爽,热衷于教育孩子。而江利子显
李希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有着长期的学校工作经历。面对时代要求,他参考西方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做出深刻反思,并选择“主动进化”——倡导“不唯学考,赢得学考”。也就是说,教育不要单纯追求分数、过于追求分数,而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分数之路,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  唤醒自己: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一直倡导“学生是
有一位小学老师想知道学生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效率,于是展开调查。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用20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却要用5个小时!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还是无法完成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还是题目太难?  老师拿平时成绩与完成作业的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一目了然:那些作业完成得较快的孩子,作业质量往往很高,考试成绩也较好;那些作业完成得慢的孩子,作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