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四看,很好分清
  夏天,出痱子、出湿疹是孩子最常遇到的皮肤问题。但是何为痱子何为湿疹,很多爸妈表示傻傻分不清。
  何为痱子?何为湿疹?
  痱子高发于夏季。湿热环境中,汗液不易蒸发,滞留在汗腺,汗腺顶端的皮肤角质层细胞被泡肿,汗腺出口被堵,汗液出不去,只能向周围组织渗透,进入表皮或真皮,这就形成了凸起的小水疱——痱子。
  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有时是本身体质引起的,有时是皮肤抵挡不住外界的某种刺激,从而形成的皮肤炎症。引起湿疹的因素较多,有干燥、过敏等。
  概括地说,痱子与热、出汗等物理因素有关,湿疹与皮肤屏障、皮肤炎症有关。
  二者内在起因不同,外在表现也不同:
  一看形状。痱子,哪怕严重到密密麻麻连成片,仔细看,基本上也是一粒粒的小水疱。而湿疹不同,湿疹多是一片一片的。
  二看部位。痱子出在容易出汗的地方,如头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最不容易出痱子的地方是四肢。湿疹则在皮肤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其中婴儿易发生在面部、头皮、手臂等部位,儿童易发生在手、上臂、或膝盖后面等部位。
  三看变化。湿疹有两个特点,一持续时间长,二容易反复。如果不进行处理,湿疹会越来越严重,即便短期被控制住,以后也可能再次出现。痱子则很容易被改善,只要注意透气、降温、减少出汗,不用药物,也能很快就好。
  四看感觉。患上湿疹后,皮肤会很痒,孩子抓挠现象更明显。如果孩子太小不会表达,会表现为明显的烦躁和哭闹。而出痱子,即便有瘙痒,也较轻微。
  出了痱子和湿疹,怎么护理?
  出痱子后——
  1.保持凉爽、透气
  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减少出汗,待在凉爽、干燥的地方。天热时,可以开风扇或空调,避免出汗。穿透气性好的宽松衣物,或者在方便时晾一晾皮肤,尤其是容易被捂着的部位,如脖子、胸背部等。如果孩子的额头、面部出现痱子,父母尽量不要用同一姿势长时间搂抱孩子,也不要让孩子使用散热性不好的枕頭等物品。
  2.每天洗澡
  洗澡的水温不要太高,38℃左右就行。洗澡时轻轻擦洗,掌握好力度,别把皮肤擦红了。不洗澡时,可用浸了凉水的干净毛巾给痱子区域降温。
  3.出痱子慎用痱子粉
  出痱子使用痱子粉,如果再出汗,会导致痱子粉遇汗结块,效果并不好。另外,孩子一旦吸入痱子粉,有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窒息的风险,所以建议慎用。
  出湿疹后——
  很重要的一点,是留意和避免潜在的不利因素,如皮肤过于干燥、粗糙物品摩擦皮肤、接触了过敏源。平时不用有香精、防腐剂的产品,贴身衣物选择纯棉面料。轻度湿疹,做好保湿就行;严重湿疹,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配合保湿。
  由于病因不同,治疗痱子和湿疹,一个要干爽、降温,一个要注重保湿、改善皮肤屏障。如果搞错了,可能会导致痱子越捂越严重,湿疹越干越厉害。所以,父母要注意鉴别,科学护理。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  徐国静,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在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中学生报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工作。1994年开始探索和研究教育,撰写多部著作,并深入全国幼儿园、大中小学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举办了5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  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做父母却不需要有上岗证。每个人成年后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教育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徐国静。  要想教育
问:孩子的奶奶常要求孩子学会分享,把好吃、好玩的分给小伙伴,一旦遭到孩子的拒绝,就说孩子“不懂事”“小气”。对此,我不赞成。因为我至今记得,我小时候被父母强行“分享”掉自己东西的那种糟糕心情。  请问,我和孩子的奶奶,谁的想法正确?  张艳  答:“分享”是一种美德,是自愿的,非强迫的。分享也是一種社会行为、一种必要的社交技能。孩子将来进入社会,这种技能有助于他的人际交往。  孩子在学会分享前,家
德国人热衷于让青少年玩桌上游戏(简称桌游),他们认为经常玩桌游可以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  桌游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借助道具,第二是要遵守规则,第三是交流互动。有统计数据表明,逻辑能力较强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高智商、学习刻苦、具有较强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学生,因此在德国家庭中桌游十分普及。在家庭三代同堂的聚会中,玩桌游常常是家人同孩子交流感情最好的途径。  德国人认为,参与桌游者除了能享受到玩耍的乐
郝景芳是一位青年作家,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而声名鹊起。同时,她也是一位开明的妈妈,从来不对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提过高要求,而是鼓励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视野,寻找自己的兴趣。别的家长为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焦头烂额,为什么郝景芳如此从容?原来,她本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传奇人物。  郝景芳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非常开明,只要郝景芳作业写完,考试成绩过得去,其他时间想怎么玩都行
她11年来从未叫过他爸爸  小井是在妈妈吴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的,但吴女士办完必要的手续后就匆忙离开,好像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这是我自己的事,妈妈不想干扰我。”小井看出我的诧异,解释道,“我只是想知道,我要不要去见那个人。”  “誰?”我问。  “那个狠心抛弃我们母女,让妈妈独自撑起一个家,让我饱尝单亲之苦的男人!”小井呼呼喘着粗气,连珠炮似的说。  “爸爸吗?”我问。  “不!我11年没叫
定居杭州已4年多的日本全职妈妈江利子告诉记者,跟中国家庭普遍的祖辈抚养不同,在日本,年轻妈妈基本都是自己带孩子。“我爸爸退休后在家附近买了一块地用来种菜,我妈妈在学跳舞,他们退休后在享受第二个人生。”  江利子说,大部分日本家庭都有两三個孩子:“我的大儿子现在5岁,小儿子两岁半。读小学前是最重要的护理期,所以教育小孩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江利子眼中,中国妈妈直爽,热衷于教育孩子。而江利子显
李希贵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有着长期的学校工作经历。面对时代要求,他参考西方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做出深刻反思,并选择“主动进化”——倡导“不唯学考,赢得学考”。也就是说,教育不要单纯追求分数、过于追求分数,而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分数之路,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  唤醒自己: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一直倡导“学生是
有一位小学老师想知道学生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效率,于是展开调查。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学生用20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却要用5个小时!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还是无法完成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还是题目太难?  老师拿平时成绩与完成作业的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一目了然:那些作业完成得较快的孩子,作业质量往往很高,考试成绩也较好;那些作业完成得慢的孩子,作业质量
美籍华裔刘力明和张思珍夫妇的两个女儿先后考上哈佛大学,朋友、同事纷纷道贺。刘家的两个女儿婷娜、颖娜相差一岁,文理兼优,爱好广泛,不仅获科学论文奖、联合国作文竞赛奖,都拿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钢琴八级证书,还都是中学网球队队长,且在多个社团担任要职。  刘家女儿为什么如此优秀?刘力明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他和妻子研读过许多教育书籍,并有意以哈佛名校的录取标准来培养孩子,才有了如今的喜人成果。  好
日前,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研究员皮尤什·曼达内表示,研究发现,在5岁以下儿童中,每天使用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的幼儿明显有更多行为问题。  曼达内和他的同事们对加拿大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5岁儿童的屏幕使用时间和其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儿童5岁时平均使用屏幕時间为每天1.4小时。  与每天使用屏幕时间少于30分钟的儿童相比,每天使用屏幕超过2小时的儿童出现临床显著行为问题的可能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