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运用“趣味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导语要激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语犹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所以,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用是很大的。如我在讲《草原》一课时,是这样开篇的:“同学们,城市的喧闹、污染让我们失去了蔚蓝的天空,失去了新鲜的空气,久违的泥土气息和青草的芳香令我们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溶入一片茫茫的草原中去,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呼吸,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吧!”随后我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向往和兴趣。 开篇一旦有了趣味性,就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们就能以一种宽松的心境、浓烈的兴致接触新课题。如《示儿》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700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中的夜晚,一位85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涕肆横流,此时在他心中,始终令他割舍不下魂牵梦萦的是对家国的思念,对国家一统的渴盼。他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渲染,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情感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课堂设疑引趣。
  所谓设疑,就是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无疑处生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一课,作者的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所以在备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引导启发: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另外在学生交流语句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问题:边读边想象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最好?通过这些问题的恰当设计,就能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子,用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意境,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的设疑方式,做到设疑激趣。使课堂气氛跌岩起伏,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的目的。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设疑,促使学生产生悬念急于探索解决办法的情绪,尤为强烈,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组织课堂教学要“抓”趣。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教学的全部技巧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让其注意的内容上。因此,在讲课时,语言就要注意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抓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四、利用多媒体,调动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 色、 光、 画的独特效果, 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做到文道统一,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意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受。首先根据文字描绘和南国水乡迷人的录象,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听着美妙的“漓江曲”,看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使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强烈的美感教育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劳动人民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也不应仅限于语文课,只要学生在学习时体验到快乐,对课程产生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追求優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样做,怎样引导同学们的兴趣有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应该将“趣味教学”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
本文基于STAEM教育理念为依托,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考虑模块化设计,对 STEAM教育研究背景、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研究、 仿真教学改革思路三方面进行研究,
内容摘要:有将 “以人为本 “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 音乐 ,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独立科,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和严密。但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文教学在方法段方面越来越
摘要:语文是中学各门课程中最美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审美成为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本文主要通过音乐、朗读在语文审美中的作用、写作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艺术美学知识的学习等方面以审美为中心探讨语文教学。   关键词:审美 音乐 朗读 审美创造       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外文化精华的浓缩,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是中学各门课程中最美的课程,它运用美的
摘要:运用网络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热点之一。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语文教学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语文课的教学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网络教学则更多指向的是教学的技术性。那么该如何实现语文与网络的优势互补呢?以国标本第九册《黄果树瀑布》为例,我们在这课的教学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明确这一重要哲理,对于克服目前尚为普遍的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必须对理论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任何理论都有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以及它自身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达到真正的
摘要:通过笔者深入的分析研究与实践尝试,在教学中掌握了一些教学策略,逐步使学生真正认识信息技术,使学生更积极的,快乐的学好信息技术,以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谈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1.目前信息技术课遇到的问题  1.1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之一——课型与教法。信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式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当前全面的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中专幼教美术中简笔画教学也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教师应提高学生对简笔画学习的重视度,以便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把简笔画巧妙地融入到创新课程教学中去。  幼师是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