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更应是学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QWSX1234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作为中华文学经典,必然受到教材编制专家的关注。该文被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国文2》上册(2007年8月,以下简称翰林版)选入,大陆三套主要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也选了该文,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5年,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3年,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2005年,以下简称语文版)。同样的选文,编排设计却大相径庭。在此我们对四套教材同一篇目的编排进行细致比较,希望能给教材编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翰林版《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介绍
  
  翰林版开篇的编辑大意说:本书每课内容分为学习重点、课前预习、题解、作者、课文、注释、课文赏析、问题讨论、应用练习、课外学习指引等项。《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也不例外。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重点
  一、能欣赏言简意深的小品文章。
  二、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培养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课前预习
  一、农历十月属哪一个季节?文中赏月的共有几个人?
  二、苏轼原本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改变心意,到承天寺夜游?
  三、文中“水中藻荇”与“庭下竹柏影”有什么关系?
  题解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是一篇记叙文。承天,寺名,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宋神宗元丰三年(西元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是苏轼被贬至此地后,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有感而发所写的一篇短文。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庭院中的月色,借着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文句简洁,诗意盎然。
  作者(略)
  课文(略)
  注释共有10个(略)
  课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在困苦境遇中所写的一篇短文。全篇仅有83字,像一则日记,似乎信手拈来,毫不经意,却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在贬谪生涯中,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与浪漫情怀。
  全篇分为三个段落。先叙事,继写景,后抒怀。首段叙事,道出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着,写庭中景色,只有三句,却展现高妙的想象力,用澄澈透明的积水形容月光的清朗,用水中柔摆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摇曳,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月夜图,具有一种隽永而洁净的美。
  文中抒怀一段,尤其意味无穷,唯有具备闲适的心境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苏轼与张怀民同样仕途不顺,却可以忘怀得失,摆脱俗务,才能有此闲情雅兴,来欣赏这美好的夜色。全文自然流畅,意境高雅,倾诉着诗人洒脱的襟怀。
  问题讨论
  一、本文包括叙事、写景、抒情三部分,请分别指出来。
  二、本文题目中有“夜游”两字,你认为哪些语句是照应“夜”哪些语句是照应“游”?
  三、文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情?请加以说明。
  应用练习
  一、植物成语练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以水中柔摆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摇曳多姿,平常我们也会用与植物有关的成语来描绘人、事、物,请你将下列成语,填入适当的句子中。
  (内容略)
  二、词语解析:推敲下列各题的文意,然后选出最适当的词语,将它填入()中。
  (内容略)
  三、资料搜寻:如果要收集有关苏东坡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下列哪一些书籍?(多选题)
  参考选项:(甲)《唐诗三百首》(乙)《宋史》(丙)《史记》(丁)《中国文学史》(戊)《元曲选》(己)《东坡志林》(庚)《中国小说史》(辛)《宋词三百首》
  课外学习指引
  一、《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台北:远景出版社,民国六十六年。
  二、《苏轼》,王水照著,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民国八十二年。
  三、《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作品赏析》,吴子厚编著,台北:开今文化公司,民国八十二年。
  全课共有七幅插图,有《东坡志林》《苏东坡传》《苏轼》书影图片、苏轼肖像图片、夜游情景图和藻类荇菜的图片。
  
  二、大陆三套教材《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比较
  
  大陆三套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课文体系犹如孪生兄弟,毕竟刚从“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暂时无法消除一统时代的痕迹,难免出现“多本一面”的现象。
  
  三、台湾、大陆教材比较研究
  
  1.学习目标和重点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功能。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所以目标设置极其重要。学习目标的设置适当与否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布卢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每单元、每课都清晰地设置学习目标或学习重点能使师生达成共识。师生的注意力都共同指向目标,教学效率才能够大幅提高。目标设计既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也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课前预习
  大陆教材编写者不约而同地取消了过去曾有过的“预习提示”,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预习课文,为新课文的学习作准备。预习有利于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学习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教材中设置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等栏目,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如果主题正确,画面生动有趣,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感染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学增色不少。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自然会觉得插图增加成本,但从教育着眼,应该说是值得的。台湾版插图一律用彩色,非常醒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本课的插图而论,藻类荇菜的图片尤为有意思,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不知藻、荇为何物,自然无法体会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耳”的奇妙。补充这个插图能有效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4.课文赏析
  该部分在大陆教科书编写体系中往往放入教参,由教师掌控;而台湾教材直接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提高鉴赏文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练习
  练习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科书同一般著作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教材的练习不光数量多而且形式丰富,最引人注意的是“资料搜寻”题,能真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6.课外学习指引
  结合教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引导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扩展视野的愿望。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都注意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但由于教师本身阅读视野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尚处在自发状态。因此,在教材中直接设置“课外学习指引”对规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极其有意义的。
  
  四、反思
  
  语文教材主要由选文系统、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组成,各系统都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各系统的设计关系到教材的质量和功效。大陆三套教材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等方面全面欠缺,这固然给了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也可能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崔峦先生指出,教材要“大大加强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明确呈现‘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内容确定性高的教材”。〔1〕
  我们感觉台湾教材更有利于“学”。详细而周密的导学系统与学生的思维流程相契合,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点。丰富而全面的练习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有教材研制专家认为,未来的教材应“从‘教材’向‘学材’转变。教材的选文和呈现方式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可能”。〔2〕的确,教材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便利。编制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便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
  教材不应该只是教师“教”的“材”,还应该是学生“学”的“材”。
  
  〔1〕崔峦《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2期。
  〔2〕汪潮《试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理念和设计》,《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其他文献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以下简称《亲》文),作者聂华苓通过记叙亲身参加的一场纪念活动,真实地再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战争的仇恨、对和平的向往。文章记叙的是残酷的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之后的纪念活动,但写得异常平和冷静,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慷慨激昂,只有一种凄美的情调自始至终笼罩全文。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刻骨铭心的悲哀转化为至真至纯的美丽,从而创造出这样动人心魄的文学作
个人简介  陈金缺,男,1963年12月出生。第三届中语会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心研训指导专家组成员。多次在省市研讨会上执教研讨课,获得各级各类语文技能奖50多项,先后在《语文建设》《人民教育》《福建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教学论著2
一 为什么选这篇文章    2006年,我们在修订《新语文读本》时,在《献给母亲的歌》这一单元里,选了歌德、海涅等诗人写的诗——母爱本来就是最容易发而为歌的,这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散文也很适于表达母爱,或偏于记事——在另一个《我的家》单元里,就选过老舍写的《我的母亲》,或偏于抒情——我们特地编了一篇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写的满怀深情、想象丰富的《忆母亲》。  但作为主编的我,仍不满足,我提出:能不能选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在世界教育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发挥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进行古诗词教学,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我们试图以宋词为突破口,开展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整合的研究,开发宋词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对宋词进行专题探索。  关于古诗词的网站目前有一些,但大部分是古诗词的“选本”,属“课外读物”的性质,不能让学生就某首词、某个
汪昌祥 男,汉族,195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教龄40年。他是一位身患癌症24年的乡村教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学校里却是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狂人。他40年如一日,奔波寻找资助单位和个人,为学校筹集物资,为孩子们送去源源不断的资助。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特别关注的乡村最美教师、感动中国新闻人物候选人等荣誉称号。  1991年9月,妻子住院,
我一直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充满敬意,因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每一个教学“点子”都是教师心血的结晶。虽然这些“点子”最后可能没有完全实现教师的教学追求,但其中蕴藏着珍贵的教学艺术的萌芽。甚至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但是,教学艺术的渐臻“无形”必然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当教学形式简单下来,而课堂的容量反而饱满、学生的思维反而灵动起来的时候,“艺术”就真正降临了。所以,年轻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阿Q精神胜利法一直是人们评论不休的话题。具有精神胜利法的阿Q还逐渐跨越了文学界的门槛。走入其他学科的研究视野,成为一个跨学科、跨世纪、跨文化的现象。但总起来看,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美学领域,且对其批评多于谅解。文本解读多于心理解读。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期为它提供一个本原意义的心理学解释。    一、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实质和适
小说《麦琪的礼物》写一对夫妻在圣诞节把自己仅存的最好的、最贵的东西变卖了,买了礼物,奉献给自己的爱人。在一般情况下,所送的东西,应该是最有用的,才能成为对方最珍惜的。如果小说情节按这样的思路发展:双方拿到对方的礼物,非常合用,一起欢喜不尽,就不但没有《麦琪的礼物》这样的格调,而且连一般小说的水平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物质的满足,淹没了精神和情感,就会失去审美价值,就落入俗套了。如果换一种写法:
所谓教育,我认为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融入了我们所处的环境。所以,我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自传就是回顾我曾用双脚丈量过的路。  远征的开始  如果说12年的时光是一次远征,那么当我好奇的踏入小学校门时,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迈出了远征的第一步。很感谢我的小学是在宏光市逸夫小学度过的,因为这所学校给予我的最大财富是一种道德的启蒙。这样的启蒙源自这所学校良好的校风。每个在这所学校的学生,都会被告知什么时
随着“车奴、房奴、卡奴”等词语逐渐进入日常交际,人们对于“奴”族词语已经不再陌生。最近“奴”字家族又出现了“榜奴”这样一个新成员:  (1)求职小心成榜奴,适合自己最重要。(新浪博客)  (3)各个高校的BBS的就业版上,企业资产、升学率、薪资排名等各种名目的排行榜很多,很多大学生将这些排行榜上的企业作为自己择业的主要目标,无意中成了这些不知科学含量为几何的排行榜的“榜奴”。(百度贴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