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反映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老师要相应的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习惯,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在学习中的用处从来都是显著的,因此这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教学质量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紧张而宝贵,如何帮助学生减小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课题。一个客观的限制就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能够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更大的提升,因此,学习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就高中生物这一门课程而言,它兼具文科的文字性和理科的逻辑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少,需要计算和推理的东西也很多。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就有了更高的难度,对于技巧的重视更加至关紧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学习生物是相当痛苦的,不仅是因为生物不好学,而且他们对生物提不起兴趣。试想一件事既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好操作,那么对它的態度必然是敷衍且不耐烦,这样的话又怎么能把生物学好呢?所以说掌握好技巧,让生物学变得轻松易懂,学生们自然就会有学习兴趣了。
一、生物知识条理化
有很多学生觉得生物不好学,并不是因为生物的知识有多么艰涩难懂,恰恰相反,他们学习的时候很是如鱼得水,课堂反馈也非常出色,但是经常是到了大型考试就会抓瞎。仔细了解之下,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型考试一般是综合性考试,不管是内容的涉及范围还是题型的包含深度都是很广的,可是这样一些学生恰恰不会应付这样的题目。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不够条理化,以至于使用的时候完全无法联系不同章节的知识来解题,直接导致了学得好考得差的后果。
生物学的知识点很多,知识体系也非常复杂,如果对生物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掌握,那么是没有办法把不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生物是一个整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遗传学的问题常常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微观机构和变化也会杂糅其中,这个时候在考虑的时候就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不像课后习题那样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说对生物学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生物学变得有条理,自然是要对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目录索引。很多学生借口耐性差而从来不看目录,也不读序言,直接就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种东西高度概括了整本教材,是快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每一章节后面的章节小结中也是对每一章的具体概括,可以通过这个更加具体的把握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整本教材的了解,就可以自行整理出合适自己的提纲来。
二、知识点的对比学习
生物学的知识点太杂乱了,因为很多知识点相似,所以让人难以区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平行结构,但是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此处相似彼处不同的状况常常会让人极易混淆。就拿细胞膜的种类来说,不同的物种细胞膜的成分是不同的,动物的植物的微生物的都有细微的差别,即便是在同一个细胞中,细胞器膜的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线粒体是两层膜,但是高尔基体只有一层,至于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而微管蛋白的膜成分和其他的还不一样,就这么一个点就会有好多区别。
当然,这样的知识点用易混淆还是能够解决的。在学生们的记忆习惯中,总是喜欢纵向记忆,即把属于一个名词的所有知识记忆在一起以防疏漏,这固然是个好习惯,但在知识点比较多的时候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有时候适当的调整会让事情更加简化,记忆也是如此,在要记得东西相似度高而且很多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横向记忆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比如在记忆细胞器的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有没有细胞器膜以及细胞器膜的层数来将众多细胞器分类;再从细胞器的成分比如有没有发生碱基配对或者是否能主动运输又将细胞器归属在不用的分类中,这样的记忆便捷高效还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疏漏,对于喜欢总结的学生来说记忆效果还要更好。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还是有所侧重的,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对应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习惯了一种方法就不容易改变,这个时候就考老师来提供他们不同的思路作参考,这样学生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三、知识点的迁移串联能力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还有一种隐藏性比较高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掌握,那就是闻一知十。老师们常常说某某学生学得很死,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好,看到一就是一,丝毫没有往深处多想想。但是在很多时候,遇见一个探究性很强的题目,一般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对题中所提到的东西很陌生,他们就会想这什么玩意儿学都没学过,不会!然后直接就放弃掉了那道题。其实出题的老师也是拿着大纲在出题,对教材的熟悉绝对不比任课老师差,所以说这类型的题都是有隐藏的信息在,如果学生们能发现其中的信息就会知道其实都是在课本中提到过的知识,并不难以解答。
迁移能力和串联能力都是在对生物学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办得到,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着重注意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对各种概念要足够烂熟于心,如此才有更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那么具体怎么迁移呢?比如说告诉你一种植物的名字叫什么,然后具体解释一下它的特征和生活史,这时候让你据此回答问题,你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认都不认识这东西,如果被要求回答的是它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那谁知道?其实在题目中已经说明,这是一种植物,那么先就可以知道这种植物的细胞具有所有植物细胞共有的特征,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特有的特点,据此还可以知道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果还说明了这种植物生活在寒冷环境还缺水,那么又可以判断叶片很可能是角质化的被并且木质部构成紧密,不仅如此,这种植物的含油量可能还非常丰富。也就是说任何关键的词语都可以有理有据的判断出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种多具有的同性,这就是迁移和串联能力。
高中的生物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学习难度就会降低,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鉴于个体差异和不同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不同,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才好。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教学质量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紧张而宝贵,如何帮助学生减小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探索的课题。一个客观的限制就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能够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更大的提升,因此,学习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就高中生物这一门课程而言,它兼具文科的文字性和理科的逻辑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少,需要计算和推理的东西也很多。因此,对于生物的学习就有了更高的难度,对于技巧的重视更加至关紧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学习生物是相当痛苦的,不仅是因为生物不好学,而且他们对生物提不起兴趣。试想一件事既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不好操作,那么对它的態度必然是敷衍且不耐烦,这样的话又怎么能把生物学好呢?所以说掌握好技巧,让生物学变得轻松易懂,学生们自然就会有学习兴趣了。
一、生物知识条理化
有很多学生觉得生物不好学,并不是因为生物的知识有多么艰涩难懂,恰恰相反,他们学习的时候很是如鱼得水,课堂反馈也非常出色,但是经常是到了大型考试就会抓瞎。仔细了解之下,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型考试一般是综合性考试,不管是内容的涉及范围还是题型的包含深度都是很广的,可是这样一些学生恰恰不会应付这样的题目。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不够条理化,以至于使用的时候完全无法联系不同章节的知识来解题,直接导致了学得好考得差的后果。
生物学的知识点很多,知识体系也非常复杂,如果对生物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掌握,那么是没有办法把不同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生物是一个整体,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遗传学的问题常常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微观机构和变化也会杂糅其中,这个时候在考虑的时候就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而不像课后习题那样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说对生物学的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生物学变得有条理,自然是要对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目录索引。很多学生借口耐性差而从来不看目录,也不读序言,直接就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种东西高度概括了整本教材,是快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最佳途径。除此之外,每一章节后面的章节小结中也是对每一章的具体概括,可以通过这个更加具体的把握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整本教材的了解,就可以自行整理出合适自己的提纲来。
二、知识点的对比学习
生物学的知识点太杂乱了,因为很多知识点相似,所以让人难以区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平行结构,但是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此处相似彼处不同的状况常常会让人极易混淆。就拿细胞膜的种类来说,不同的物种细胞膜的成分是不同的,动物的植物的微生物的都有细微的差别,即便是在同一个细胞中,细胞器膜的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线粒体是两层膜,但是高尔基体只有一层,至于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而微管蛋白的膜成分和其他的还不一样,就这么一个点就会有好多区别。
当然,这样的知识点用易混淆还是能够解决的。在学生们的记忆习惯中,总是喜欢纵向记忆,即把属于一个名词的所有知识记忆在一起以防疏漏,这固然是个好习惯,但在知识点比较多的时候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有时候适当的调整会让事情更加简化,记忆也是如此,在要记得东西相似度高而且很多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横向记忆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比如在记忆细胞器的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有没有细胞器膜以及细胞器膜的层数来将众多细胞器分类;再从细胞器的成分比如有没有发生碱基配对或者是否能主动运输又将细胞器归属在不用的分类中,这样的记忆便捷高效还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疏漏,对于喜欢总结的学生来说记忆效果还要更好。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还是有所侧重的,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对应不同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习惯了一种方法就不容易改变,这个时候就考老师来提供他们不同的思路作参考,这样学生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三、知识点的迁移串联能力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还有一种隐藏性比较高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掌握,那就是闻一知十。老师们常常说某某学生学得很死,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好,看到一就是一,丝毫没有往深处多想想。但是在很多时候,遇见一个探究性很强的题目,一般来说很多学生都会对题中所提到的东西很陌生,他们就会想这什么玩意儿学都没学过,不会!然后直接就放弃掉了那道题。其实出题的老师也是拿着大纲在出题,对教材的熟悉绝对不比任课老师差,所以说这类型的题都是有隐藏的信息在,如果学生们能发现其中的信息就会知道其实都是在课本中提到过的知识,并不难以解答。
迁移能力和串联能力都是在对生物学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办得到,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着重注意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对各种概念要足够烂熟于心,如此才有更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那么具体怎么迁移呢?比如说告诉你一种植物的名字叫什么,然后具体解释一下它的特征和生活史,这时候让你据此回答问题,你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认都不认识这东西,如果被要求回答的是它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那谁知道?其实在题目中已经说明,这是一种植物,那么先就可以知道这种植物的细胞具有所有植物细胞共有的特征,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特有的特点,据此还可以知道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果还说明了这种植物生活在寒冷环境还缺水,那么又可以判断叶片很可能是角质化的被并且木质部构成紧密,不仅如此,这种植物的含油量可能还非常丰富。也就是说任何关键的词语都可以有理有据的判断出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种多具有的同性,这就是迁移和串联能力。
高中的生物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学习难度就会降低,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鉴于个体差异和不同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不同,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