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相对于语、数、英三大主科,政治课在学生甚至教师中的重视程度偏低,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除此之外,以“填鸭式”等教学方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是导致政治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出发点,浅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引导、辅助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质量,同时更加符合课改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因为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加强思维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背诵和默写,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引起了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抵触心理,因为一味的追求在考试中考取高分而进行漫无目地的背诵记忆,使学生逐渐缺乏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及耐心。因此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是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单纯的看一遍课本,而是要有方法,有目的的去看,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预习的指导。老师可以提前告诉下一课的学习章节,然后适当留下如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分段理解,预习时不理解的地方等一些要求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例如在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并且让学生思考:对于父母学生了解多少,比如父母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生日等,然后父母对学生了解多少,平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等问题,还有读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等等一些有关课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进行预习,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方便课堂上向老师求解。由于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对课本内容更加熟悉。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可以快速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节奏,并因为有不理解的地方,会带着求知欲进行听课、学习,所以在老师讲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鼓励学生课堂上自主交流学习
以往的政治课堂甚至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均以老师全程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常走神、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讨论小组,然后针对课程的教学板块,抽签决定每组负责讨论一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并且在讨论结束后,推选代表将全组的讨论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展示。学习小组可以是固定的,然后小组发言人在小组内轮流当选,这样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并且都会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总结。这样的自主交流学习方法一是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二是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三是可以使部分自信心不够的同学得到锻炼,最后是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政治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方案设计几个讨论内容,如:什么是竞争及竞争的优缺点,什么是合作及合作的优缺点,合作好还是竞争好,怎样进行合作,怎样进行竞争等符合讨论小组数量的若干个讨论题目,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组的题目。规定讨论的时间,在讨论时间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及老师总结小组的讨论观点。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后要先给予肯定的表扬,在所有小组都发言结束后再说明每个小组存在的不足,然后解决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经过这样的自主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均能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还可以再观察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研究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等。
三、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不必立即给予标准的答案,比如在经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讨论之后,有些小组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二次讨论,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带到课后进行探究,然后再在下一次课堂开始前发表观点,老师再进行点评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学会自己思考,动手解决,在解决不了时再向老师请教,而不是总想走“捷径”的解决学习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教学中,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有的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家里,父母会把喜欢的食物留给小孩,并说谎自己不喜欢、不饿,那么父母是诚信的人吗?”这时老师不要立即回答,而是让全班同学再进行讨论,如果还是没有讨论出结果,那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例如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别人对这個问题的看法,可以去图书馆查看有关诚信的书籍等等。即使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得出答案,但是经过自己去思考、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更加的客观全面,这样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达到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的运用,将老师和学生从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老师再也不会感到教学累,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没兴趣。通过课前、课时、课后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外,老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为教育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引导、辅助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质量,同时更加符合课改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因为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加强思维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背诵和默写,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引起了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抵触心理,因为一味的追求在考试中考取高分而进行漫无目地的背诵记忆,使学生逐渐缺乏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及耐心。因此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是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单纯的看一遍课本,而是要有方法,有目的的去看,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预习的指导。老师可以提前告诉下一课的学习章节,然后适当留下如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分段理解,预习时不理解的地方等一些要求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例如在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并且让学生思考:对于父母学生了解多少,比如父母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生日等,然后父母对学生了解多少,平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等问题,还有读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等等一些有关课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进行预习,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方便课堂上向老师求解。由于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对课本内容更加熟悉。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可以快速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节奏,并因为有不理解的地方,会带着求知欲进行听课、学习,所以在老师讲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鼓励学生课堂上自主交流学习
以往的政治课堂甚至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均以老师全程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常走神、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讨论小组,然后针对课程的教学板块,抽签决定每组负责讨论一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并且在讨论结束后,推选代表将全组的讨论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展示。学习小组可以是固定的,然后小组发言人在小组内轮流当选,这样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并且都会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总结。这样的自主交流学习方法一是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二是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三是可以使部分自信心不够的同学得到锻炼,最后是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政治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方案设计几个讨论内容,如:什么是竞争及竞争的优缺点,什么是合作及合作的优缺点,合作好还是竞争好,怎样进行合作,怎样进行竞争等符合讨论小组数量的若干个讨论题目,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组的题目。规定讨论的时间,在讨论时间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及老师总结小组的讨论观点。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后要先给予肯定的表扬,在所有小组都发言结束后再说明每个小组存在的不足,然后解决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经过这样的自主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均能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还可以再观察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研究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等。
三、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不必立即给予标准的答案,比如在经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讨论之后,有些小组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二次讨论,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带到课后进行探究,然后再在下一次课堂开始前发表观点,老师再进行点评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学会自己思考,动手解决,在解决不了时再向老师请教,而不是总想走“捷径”的解决学习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下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教学中,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有的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家里,父母会把喜欢的食物留给小孩,并说谎自己不喜欢、不饿,那么父母是诚信的人吗?”这时老师不要立即回答,而是让全班同学再进行讨论,如果还是没有讨论出结果,那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例如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别人对这個问题的看法,可以去图书馆查看有关诚信的书籍等等。即使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得出答案,但是经过自己去思考、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更加的客观全面,这样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达到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的运用,将老师和学生从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老师再也不会感到教学累,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没兴趣。通过课前、课时、课后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外,老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为教育事业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