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本,多元体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课文的特点,以文为本,抓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和“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与文本对话,注重展开多方面的言语实践,创设多元体验的学习型阅读课堂。
  关键词:以文为本;阅读;教学反思
  一、给阅读课堂多一份“读者”的情怀
  自己做个好“读者”。“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沉睡着的情感唤醒。”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个好“读者”——好的阅读者和朗读者。借助课文丰富优美的语言感染力,以浪漫纯粹的情怀欣赏、演绎自己或真诚或丰富或纯朴的感受,零距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去阅读去分享的欲望。平面沉睡着的文字融入了教者的性格性情,成为丰满的立體形象,亲切地走来与学生浪漫地“相遇”。
  为学生成为一个好“读者”做有效铺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有丰富的背景资料,插入介绍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受:印第安酋长美丽的灵魂表现在什么地方?谈谈你对“神圣”的理解(崇高、庄严、热爱、眷恋、尊重、敬畏……)课文主题鲜明,总分总结构特点突出,阅读时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1)为什么神圣;(2)怎样善待神圣的土地;(3)无限眷恋提出嘱告。阅读时还要注重整体把握课文中饱含的感情:深情的赞美、无限的眷恋、语重心长的嘱告……紧扣主题,情感铺垫,给学生的朗读一个较高的基点。
  以文本为依托,置师生于文本中,选择多种形式朗读,带上师生的阅读感受,展开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的朗读体验,给学生多一份“读者’的浪漫情怀。反复吟咏,读得多读得熟了,学生受课文的感染就多一分,与课文相识的“感觉”也就多一分。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课文阅读的主角。我注意紧扣课文主题和语言去整合资源,有效运用教材、再现教材和再生教材,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中我尽可能铺设台阶,给学生研读实践,给学生一个与文本多角度接触、对话的空间。
  整合课件背景和图片资料,呈现课文重点。“西雅图——是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西雅图——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以这位印第安酋长名字命名的城市,课文所描写的神圣的土地。大家欣赏的是它现在的模样……”让学生谈观看感受,相机再现课文:“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每一只……”“这是一片……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抓住主题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课文空白点。“既然人类与土地关系如此密切,人类应该如何善待这片神圣的土地呢?为什么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看看我们的地球,人类还应该善待……”(窗外的草地、远处的树木、农田、山岭……)请同学们试照课文的模式,想想还应该从哪方面善待神圣的土地,补充告诫: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是我们的( ),也是你的( ),你们应该像善待( )一样,善待( )。我们喜爱( ),喜爱( ),因为( )。
  运用句式总结回顾全文,拓展课文的延伸点。“课文最后郑重、坚定地宣明一个事实——‘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为什么这样说?结合课文内容,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综合说说你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给文本的解读一个深度的走向
  对于文本的解读,究竟要走向什么定位?课文结束时,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蓝天、湖泊、花儿、草地、骏马、雄鹰、青山、孩童……同时播放歌曲《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停下腾格尔穿越心灵的歌声,投示另一组图片:布满黑烟的天空、干涸的土地、找水的男孩、沙尘中的行人、洪水中的狗、裸露的河床、地震后的涂炭、猎杀后的动物……我在旁描述:“当天空不再湛蓝,当河水不再歌唱,当花朵不再微笑,当青山不再起舞,当草地不再葱郁,当雄鹰不再飞翔,当骏马不再奔跑……当大地满目疮痍,人类的明天会怎么样?”
  短暂的静默后,我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西雅图酋长饱含深情的回信,看到这里,听到这里,你还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注意写上你的感受。”
  以文为本,以学生为主角,人、文结合,综合课堂生成、延续课堂、超越课堂。在音乐、画面、语言的交融中,在课文、感悟、生活实际的结合中,紧扣语言去展开“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延续文本走向生活,超越文本走向思想的深度。這样的教学尝试,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舞台去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现代生活社交频繁,准确、流利、精彩的口语表达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俗话说:“巧舌胜似强兵。”反之,木讷、拖泥带水的口语使人顿生厌烦之感。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份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那么,如何让学生大胆说话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有什么方式方法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学习目标,即由传统、经典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改为“四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活动为例,阐述在“数数”活动中能为学生积累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几何模型;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数学应该在情境设置中聚焦学生,在自主合作中锻造学生,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孩子们的学习力、自主力、扩展力等思维因子一一登场,以此让课堂多姿多彩,让数学教学更富朝气,更加生机勃勃。  关键词:情境设置;自主合作;拓展延伸  好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孩子们沉浸在新颖活泼的情境中学得有滋有味,在自主
写作指导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少,阅历经验浅,期望他们写就长篇大论当然是不可能的,在最初的写作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巧妙指导,既让学生对作文不会产生排斥心理畏惧写作,也让学生对写作保持兴趣,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情感,能够充分感知“我手写我心”的酣畅淋漓,更能够在写作中任意驰骋自己思维的马驹,放飞想象,创新更为新颖、独到、特色的文学作品。不过,在现实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
摘 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涌进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人群走进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失亲情教育,导致道德意识浅淡、心理问题剧增、安全问题频出等。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成因 
摘 要:曾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没出生的和已经逝世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任何人物(包括伟人)都会犯错误,何况孩子!但每当向办公室同事诉说自己班里一个名叫马××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对方总会先问道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这令人十分不解,这难道有区别吗?为什么在老师的心里外地生的犯错几率一定高于本地生呢?为什么会觉得外地生天生就是会犯错呢?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键词:流动生;爱;行
摘 要:我国小学体育在课程资源,如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方面仍比较缺乏。因此,作为学校或教师,均应加大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旨在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完善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
摘 要: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改变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使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行以“2 2 2”为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就更加必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是教育改变的行动过程。近四年的行动研究,从管理改革入手,以文化管理为手段,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管理制度,铸造和谐的管理团队。同时强化班主任工作,加大班主任班级管理力度,扩大班级管理的覆盖
摘 要:近年来,加强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用微课作为切入点,并通过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概述了微课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研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作用  一、微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小学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
【案例背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这个时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