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纳西南: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_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之交,秦国的一支嫡系部队在如今的两广一带建立了南越国。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和汉文帝都派人前去招抚,但南越和汉朝的关系还是时好时坏。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朝使者唐蒙来到了南越国。南越人对唐蒙盛情款待,又心存提防。唐蒙也不着急,到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对,其实他的真实身份就是一枚吃货。南越人见这位使者好吃,一拍大腿:那就好办了,正事能拖就拖,赶紧准备山珍海味伺候着!
  有一天,唐蒙无意中吃到一种酱,口感非常好,就好奇地问接待的人,这是什么食物?南越人回答:这叫枸酱,是一种用枸树果实发酵熬成的酸酱。唐蒙觉得超级好吃,想知道这是从哪儿买的,回中原时多带几瓶回去,可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不是南越特产,而是蜀中特产,所以当地人都叫它蜀枸酱。
  唐蒙吃饱喝足,可脑子没闲着。他有点儿纳闷:蜀中远在西南,和番禺(今广东广州)中间隔着崇山峻嶺,蜀枸酱是怎么运过来的?
  作为一个吃货,唐蒙敏锐地意识到:蜀枸酱在南越很流行,这么大的消耗量必然得有一条稳定且量大的进口通道。唐蒙对汉朝与南越的贸易业务都很熟悉,他可不记得有这么一条商道。难道说,南越和益州之间还存在一条大汉朝廷不知道的贸易路线?
  他赶紧再详加询问,南越人也没多想,告诉他:我们番禺西北有一条牂柯江,江面有数里之宽,适宜行大船,可以直接通到番禺城下……蜀中的商品都是顺着这条江运来的。
  南越人只当唐蒙是在打听食物来源,随口就说了。万万没想到,唐蒙不只是个单纯的吃货,还时刻考虑着汉朝的国家利益。他立刻从食物联想到了其他方面—大船能运食物,就能运兵,而且能一直运到番禺城下。朝廷正在为如何进兵岭南头疼,如果有这么一条顺畅的水路,那相当于凭空多了一条高速公路啊!
  唐蒙回到长安以后,立刻找来蜀中的商人询问。蜀中商人告诉他,这种枸酱出口到夜郎国的特别多,而夜郎国的旁边恰好就是牂柯江。
  这样一来,一个宏大的规划在唐蒙脑子里形成了。他赶紧擦干净口水,上书汉武帝,建议朝廷从巴蜀绕到这条水路,顺流而下,迂回出奇兵攻击南越首都。南越的注意力都在北边,对该条水路的西北方向全无防备,汉军从这里进攻,一定可以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汉武帝对这个计划十分赞同,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牂牁江的上游并不是汉朝的疆域,而是一处西南小国,也就是夜郎国。
  夜郎自大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可是一个不那么顺服的邻居。它的疆域范围恰好涵盖了牂牁江上游。蜀国的枸酱就是从成都运到夜郎,再转运到南越的。换句话说,要从这条水路打南越,首先得解决夜郎的问题。
  汉武帝让吃货唐蒙担任郎中将,带了一个千人队和一万多名运辎重的民夫从巴蜀进入夜郎国。唐蒙见到夜郎侯以及周围的一些酋长,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使劲送,把他们哄得特别高兴。唐蒙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建议他们归顺汉朝,还承诺他们的儿子都可以当官。
  夜郎的诸位酋长们贪图小利,他们一合计,汉朝到夜郎路途遥远,就算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到头来还是咱们的天下,合算!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就答应下来。
  他们不知道,唐蒙不仅对食物有研究,对时局也早就有了一整套计划。酋长们刚答应,他就立刻回报汉武帝,那边诏书马上发下,把夜郎国改成了犍为郡。跟着诏书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施工队……唐蒙在巴蜀召集了大批民工,把沟通滇蜀的古道加以修正扩建,一直修到牂柯江边。就这样,南越最大的软肋就在千里之外神不知鬼不觉地暴露在汉朝面前。
  到了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丞相因为不同意南越太后归附汉朝的计划,借故发动政变,把幼主、太后和汉朝使者全部杀死,推举了一位新王。汉武帝趁机发起了对南越的征伐。
  这次征伐蓄谋已久,一共分成了五个战略方向,第五路即是从牂柯江顺流直下。汉武帝还特意派人发动夜郎附近的西南夷诸酋一起出兵。那些酋长挺不乐意,这事对他们来说,徒耗兵力,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没想到汉朝一点儿没客气,从巴蜀动员了八个校尉,带着大军浩浩荡荡顺着滇蜀道南下,摆明了要以势裹挟。这回酋长们傻眼了,这才知道当初唐蒙没安好心。
  小国且(jū)兰担心自己主力尽出,会被其他部族乘虚而入,非但拒绝征召,还把汉军使者和犍为太守都杀了。看把你给能的,怎么不上天呢?八个校尉带着大军直接过去把且兰揍了一顿。其他诸部一看,都老实了,纷纷派兵过来。这一支汉夷联军聚集在牂牁江下游,只等南越国伸出拳脚去对抗其他四路汉军,他们会像一把刺刀,直接刺向南越国的心脏。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终究还是白忙活了。南越太不经打了,经历了丞相发动的内乱,其内部其实已虚弱得很,又赶上汉朝派来了一位特别能打的名将,不到一年时间,汉军主力已长驱直入番禺城下,擒获了南越丞相和新王。
  长安兴高采烈,可牂牁江畔这第五路大军就有点儿尴尬了。
  好不容易经营出这么一条水路,好不容易聚集了这么一支大军,还没开打呢,战争结束了,八个校尉英雄没用武之地了。这可怎么办?他们忽然想起了且兰国。
  之前因为出兵日期紧迫,汉军只是简单地批评了且兰,没有深入“教育”。如今要退兵了,一身气血无处发泄。长剑出鞘,总要见血,见不到敌人的血,就拿不听话的自己人开刀吧。八个校尉一合计,回军直接把且兰国给灭了。
  这一打,让他们产生了一个灵感—反正都出兵了,不搂草打个兔子,岂不是白来了吗?正好以夜郎国为首的西南夷一直跟南越不清不楚的,顺手灭了算了。
  反正这事一点儿也不麻烦。汉军军营就在牂牁江旁边,离夜郎近在咫尺,北边还有僰道联络蜀郡。于是,挟着灭且兰之威,汉军在西南高高兴兴攻灭了一批小国,朝廷多出了越巂郡、沈犁郡、汶山郡和武都郡。只有夜郎国太大,一时难以讨平,只是随便吓唬了一下。
  而夜郎侯看到这一切,吓破了胆,立刻乖乖地入朝称降。
  此时此刻,西南夷诸部落的酋长们的内心一定有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你们不是在想怎么打南越的吗?怎么最后躺枪的是我们啊!?
  从南越灭亡之后,汉朝势力正式渗透到西南夷,到了汉成帝年间,夜郎最后一次起兵造反,被踩,国灭。从此,南越和西南地区都纳入了汉朝的版图,正式开始接受中原统治。谁能想到,这一切都是源于一罐小小的蜀枸酱和一个吃货的好奇心呢?
  编 辑/葡 萄
其他文献
《水浒传》中,鼓上骚时迁与杨雄、石秀在奔向梁山集团的路上去偷祝家庄的鸡,因此被庄户擒住,引发了梁山三打祝家庄。时迁看起来只会干些见不得光的事,其实,他也很有表演才华,是当之无愧的影帝。  朝廷派遣大将呼延灼去跟梁山集团抢地盘、争生意,摆下了连环马,使梁山集团连连败阵。汤隆提议,他有个姑舅哥哥徐宁会使金枪法、钩镰枪法,可以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汤隆献计先偷走徐宁家的祖传宝贝雁翎砌就圈金甲,“包办赚他上山
美国数学天才约翰·纳什年仅24岁就担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助教,加上他1米85的身高、贵族一样的英俊脸庞,“他就像是数学系的黄金单身汉,年轻有为,前途无限,而且非常帅”,他的才华和魅力令学生艾丽西亚深深迷恋。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里为数不多的两名女生之一,艾丽西亚美丽优雅,在学生中非常惹人注目。她的梦想是成为居里夫人第二,渴望和一个优秀的人结婚,共同续写居里夫妇的传奇。年轻英俊、才气逼人的纳什无疑能满足
陈蝶衣是中国著名填词家,一生创作的歌曲作品超过三千首,代表作有《凤凰于飞》《南屏晚钟》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蝶衣曾是一位杰出的报人,二十多歲就名满天下。  1907年,陈蝶衣出生在江苏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是前清秀才,清朝灭亡后,陈蝶衣的父亲先是在家乡教书,后来应聘为上海《新闻报》的书记员。父亲养家不易,陈蝶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时他正念国中,每逢星期天便到报社帮助父亲抄写东西。陈蝶衣的字很漂亮
朱元璋称帝的第七年,京郊某个书生连夜温书,忽然看到田间火光四起,看多了《神仙传》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在闹宝贝,于是仗着胆跑去做了个标记。次日平明,书生还真在草标之下一尺左右挖到了一块数百斤重的“巨银”。凭他一人之力,显然无法取出,只能去村里雇了18个人一起来挖宝。  结果不出意外,众人因分财不均,闹上公堂。鉴于银子上刻有“广积”字样,一看便知是大内库银,官员们只能上报皇帝亲裁。吊诡的一幕发生了,往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延钧没什么大志向,满足于吃吃喝喝,但福建一隅地薄物少,除了鱼虾管饱,其他方面总是捉襟见肘,王延钧为此很是头疼。不过,他很快发现了“理财高手”薛文杰,并将他提拔为财政部长来解决这个难题。  薛文杰的办法很简单,既非开源,也非节流,而是吃大户,把地主家的余粮全部搬进国库。他派人四处查访土豪、富人,然后随便找个罪名将他们的财产充公。这么个搞法,地主被坑,贫民更穷,只便宜了王延钧,
康乾时代号称盛世,虽没出过什么名臣,却有不少清官。以往的清官,一般是以公正廉明著称,但康乾时代的清官,最主要的表现却是苦行僧范儿、寒酸味儿。  被康熙誉为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身为一方大员,每日糙米青菜,一年到头都不见个肉星儿。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赵申乔,都做到一品大员左都御史了,依旧布衣蔬食;儿子被上司举报贪赃,牵连到他,来家抄查,查出来的都是破衣烂衫,连件像样的朝服都没有。  另一位清官汤斌,
明朝才子张溥的哥哥是工部尚书,但庶出的身份使得年幼的张溥在张家很不受待见。更痛苦的是,老爸留下来的家产也被哥哥全数夺去。  别人越是瞧不起他,张溥就越要做出成绩给别人看。于是,少年张溥发奋读书,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冬天手都被冻裂了,他就端来一盆热水,浸暖双手后继续抄书。自残式的刻苦让少年张溥成为当地著名的学霸。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好友一起参加举人考试,牛刀小试,便初战告捷。第二年
刘备是个小手工业者,手头没什么资源,要想跟大V们拉上关系,难度太大了。  刘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一个平原县令的职位,这在天下才俊当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响亮的名头,怎么才能跟大V们拉上关系呢?得抓机会。  孔融绝对是当时的大V,粉丝无数,影响力巨大。这一年,黄巾军包围了北海郡,要借粮,北海郡的太守就是孔融。孔融不给,想搬救兵,这时正好来了猛将太史慈,可以负责联系救兵。  找谁来救呢?孔融是动了心
古人很重视牙齿,创造了“唇亡齿寒”等一系列典故。古人也很重视牙疼,很多名人都会倒霉地跟牙疼纠缠半生。  第一个牙疼名人是伍子胥。《太平清话》说伍子胥的牙齿特别美,远近闻名。后来伍子胥从楚国出逃时,唯恐这一口大白牙被人认出来,一咬牙,从山上捡了块儿石头,把自己的牙都敲下来了……这个狠劲儿连当地的山神都震惊了,从此把那座山改名叫护牙山,还修了一座伍子胥的庙。伍子胥真够惨的,过文昭关一夜白头不说,一口好
明末学者周筼(yun)有一肚子的学问,诗也写得很好,要是在和平时期,他完全可以通过招考弄个公务员当当。可兵荒马乱的时代,皇帝都在想着怎么跑路,哪还有时间去管公务员的死活?于是,周筼放弃了这个打算,从老家嘉兴跑到王店镇,开了家米行。  周筼毕竟是文人出身,因此米行开得不伦不类。别家米行的老板都在想尽办法招揽顾客,周筼却在米行的办公桌上搞诗歌创作,顾客来了,也不招呼,只是埋头推敲诗句。这样一来,谁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