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茶香气特征及风味成分分析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ry,GC-MS-O)联用仪,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橘红茶及其原料的主要香气轮廓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 表明,橘红茶的主体香气是果香和甜香.GC-MS共鉴定出9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23种,醇类23种,烯类20种,酮类9种,酯类9种和其他类8种,烯类和醇类是主导香气化合物.综合GC-O及气味活度值分析,柠檬烯、β-紫罗酮、芳樟醇、癸醛、β-大马烯酮、(E,E)-2,4-癸二烯醛和辛醛可能是橘红茶中重要的致香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月桂烯、苯乙醛、芳樟醇等11个挥发性成分对果香、花香、甜香、青香和木香风味属性的表征有较大的贡献.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了橘红茶与其原料间的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本实验可为研究橘红茶及其他柑橘代用茶的香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药食两用中药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选择党参、黄芪、山药、甘草、灵芝、人参、西洋参七种药食两用中药制备了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非水溶性膳
生物可降解薄膜用作聚乙烯保鲜膜的代替品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策略之一.明胶本身易成膜,但明胶膜韧性差、易断裂和易吸水,这些缺点可以通过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共混或
本文旨在概述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阶段且可同时用于冷链过程中生鲜食品表面及外包装的消毒杀菌技术,并讨论其现存的问题,为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消毒杀菌技术,实现更有效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臭氧杀菌技术和紫外线杀菌技术的工作机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作用、对冷链过程中生鲜食品保鲜效果的影响、食品外包装消毒的有效性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臭氧杀菌技术和紫外线杀菌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生鲜食品表面及外包消毒具有积极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臭氧和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限制,加快臭氧覆盖速
目的:探究酸枣仁-茯苓-党参水提物(质量比1:1:1)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昆明小鼠中选取60只随机分为6组,进行自主活动实验及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分为正常组、溶剂对照组、酸枣仁-茯苓-党参低、中、高剂量组(14、28、56 g/kg)、阳性药组(地西泮,2.5 mg/kg);另外60只小鼠进行对氯苯丙氨酸诱导失眠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酸枣仁-茯苓-党参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灌胃剂量为10 mL/(kg·d),不间断给药30 d。通过记录小
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ICTS)结合了色谱分析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特异性,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已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
多酚是具有多种化学结构的多相分子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菌性以及预防慢性疾病的能力,在食品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多酚由于含有多个酚羟基基团使其化学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蛋白质、多酚、多糖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质以及各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特性。本文对多酚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多酚与蛋白质、多糖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多酚对二者功能性质及对改善乳化液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