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布泊入党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训兴(1965年夏天)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的天……”坐在家门口的藤椅上,76岁的苏训兴轻轻地哼唱着。
  很多人听过《马兰谣》,但不知道它背后的马兰故事。那里是“两弹一星”发祥地,位于新疆罗布泊。50多年前,作为曾参与核试验的老兵,苏训兴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一待就是20年。
  从毛头小伙到白发老人,苏训兴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志。他说,转业后在郑州工作生活了30多年,看到城市的沧桑巨变很幸福,作为有53年党龄的老党员,继续在社区里当好螺丝钉,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环境越艰苦,就越磨练人”


  19岁入伍,23岁入党,24岁提干,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诀要”是什么?
  “哪里有什么诀要,当时就是想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苏训兴笑着说。
  苏训兴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镇金庄村,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那时候家里穷,很早就辍学了。我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特别向往军营。”
  1964年12月,他响应党的号召入伍,第一次到新疆。三个月集训后几经辗转,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马兰,成为“特种部队”的一名汽车兵。此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马兰爆炸成功,让无数人欣喜若狂。
  在那里,部队对他进行了保密教育,对外只能提通信代号“永红”,那里也是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发祥地。
  如今,50多年过去了,虽然在戈壁滩里参加核试验的事情早已公开,但苏训兴仍然习惯说自己是“永红8023部队”的一员。
  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四季风,风刮石头跑”。苏训兴丝毫不叫苦不叫累,满怀一腔热血和豪情,相信“环境越艰苦,就越磨练人”。在汽车队,他因责任心强、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8年3月29日正式入党,对苏训兴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苏训兴说,汽车队里有100多名官兵,入党名额很少,可谓“百里挑一”。当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时,他热血沸腾,“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苏训兴回忆,入党是他一直的梦想,“从小就受教育,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是大救星!我感到非常自豪,十分光荣。这辈子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
  在马兰服役,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肯吃苦、爱钻研、讲奉献、乐助人的苏训兴,当兵5年后当上排长,后又当副队长、队长。他说自己就是核试验“大机器”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也见证了一个个辉煌灿烂的瞬间: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响彻云霄的《东方红》激荡人心……

“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在新疆当汽车兵,执行一趟任务就可以吃完一生的苦。听起来玄乎,有些人可能不相信。”苏训兴说,在那个年代,路况烂、奇、险、难,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来回穿行,一跑上千公里,确实吃苦。
  他记得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汽车水箱突然裂开了,水漏光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求助无门,孤立无援。当时正值冬季,凛冽的寒风拍打在他的脸上,把他冻得直哆嗦。无奈之下,他只得徒步向目的地行进,“20多公里的路程,走到了大半夜,周围黑漆漆一片,我是一边走一边掉泪,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20多公里的路程,走到了大半夜,周围黑漆漆一片,我是一邊走一边掉泪,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这只是他军旅生涯的一个缩影。
  只要有路的地方,就有汽车兵的足迹。“想起在天山经历的千难万险,那就没什么苦和累不能承受的。”部队生涯铸造了他“铁的硬度,钢的品质”,那是一个英雄的团队,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潮澎湃。
  19岁至39岁,苏训兴在戈壁滩一待就是20年,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8次。他说,“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把我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我感到无上光荣和幸福。”
  1984年,苏训兴转业分配到郑州市第三交通运输公司,先后任汽车队队长、汽修厂厂长、客运西站党支部书记等职,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等。不管把他分配到哪个岗位,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他说,大家喜欢喊他“老苏”,他也乐意接受,“我从不把自己当成官,而要和职工们想在、干在一起。”
  “我出生的那一年,抗战刚刚胜利,4岁时全国解放,百废待兴。”苏训兴说,转业后的两年里,他分到了单位的福利房,心里感慨万千。“我住在惠济区,这么多年来见证了城市的巨变、祖国的巨变,让我意识到:有国才有家,有党才有好生活。一切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常怀感恩之心。”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退休不退志,争当领头雁”


  2005年7月,苏训兴退休了。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早已成家立业。忙碌了一辈子,一开始家人都以为他退休了就是“安度晚年”的,然而他没有停歇,脱下了工装,换上了志愿者的马甲。
  “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小伙,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军转干部,入伍、入党、干工作,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初心不能忘,退休后应该继续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做点事,不能荒废时光。”苏训兴说,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惠济区刘寨街道粮运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丽君介绍,苏训兴退休后马上找到社区表示愿意尽绵薄之力。每当社区有活动,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老苏是家喻户晓的社区模范人物,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将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
  2019年9月,他所在的小区成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因苏训兴在广大居民中威望高、口碑好,被推选为主任。政策宣讲、活动组织、劝架调解、关爱邻里、环境清扫、停车管理等,他都忙前忙后。老伴儿有时觉得他管得太多了,可他不在乎,“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儿,居民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不管不中!”
  当年,他被街道评为“优秀党员志愿者”。
  “2020年1月25日,疫情防控招募志愿者,他是第一个报的名。”王丽君说,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让他休息,但他很倔强:“我是老党员,关键时候,必须上。社区里人我也熟,让我值班吧!”
  粮运社区有3022户居民,苏训兴不顾年迈,在值班巡查期间每天徒步七八公里,逐一排查,确保不漏一户。
  在苏训兴言传身教下,其大儿子苏海清、大女儿苏清华、二女儿苏永红也都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其中担任郑州公交97路车长的苏海清是单位出了名的“老黄牛”,曾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百名“最美公交司机”称号。
  “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要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大的幸福。”说这话时,苏训兴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苏训兴说,如今他的脑海里时常会想起50多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其他文献
感恩节,上大学一年级的儿子回家,跟我们说的话明显多了起来,高兴得他妈妈眉开眼笑,给他又是买水果,又是买衣服,差点忘了自己没有“小棉袄”的遗憾。只是在厨艺上仍然展不开手脚:儿子不吃家里做的饭菜,从小学开始,他就拒绝吃中国饭菜。每每说起这点,他妈妈就悻悻然,觉得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失败。   一天,儿子跟我们说起他小时候的事情,说他第一次赚钱,是赚得那么的开心,那么的容易,他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笑
由方庆云先生撰写的、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作序的《慈善三字经》已由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这是中国第一本为向社会广泛宣传慈善文化、慈善思想、慈善价值观而编写的、以“慈善”冠名的三字经。它涵盖了慈善事业方方面面内容,是广泛宣传慈善文化的一个难得的小册子。  众所周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在瓢塾里就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
儿子10岁时,他爸爸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我还有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很听话,功课也很好。虽然在生活上苦些,但我决心将他俩培养成人。  儿子上中学后,我对他管得更严了。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有人敲门,机灵的女儿立刻判断出是找哥哥的。我对儿子说:“快去快回来。”他刚一出门,我就急速让女儿在他后面窥视。不一会儿,女儿跑回来说:“他俩在楼下抽烟呢。”我一听,气得全身发抖。儿子一进屋,我就劈头盖脸地大声训斥
青海,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偏远和陌生的。玉树,更是不曾在脑海里有一丝印象。然而,一次天崩地裂的地震却让我从此走进了她们,从此有了很多机会去贴近并了解这个神秘而高远的地方。  随着国家对玉树灾区重建工作的展开,我的工作重心也自然而然转到这上面来。这也让我第一次有幸踏上这片古老而又壮丽的高原。之所以称之为有幸而来,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知之甚少,她对我而言既神秘又高不可攀。因为她的高海拔,也因为她蕴含着许
再次登上前往西部的飞机,因为连续不断的灾情,今年的工作重点都集中在了西部地区。这次的目的地是甘肃省。对于甘肃省,我并不陌生。生长在西北的我,对于临近几个省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因为航线是经过内蒙古的,所以对于这次出差我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因为“512”地震,也因为“舟曲泥石流灾害”,甘肃省这几年更多的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也被纳入了我们工作的重点。此次是受甘肃省慈善总会的邀请,前往考察。同行的还有部分
那是1996年前后的事。  那时抓“普九”难度大、力度也大。当班主任的我,因为教学生几乎没流失又安排接手一个初一(2)的班主任。  刚开学的第一、二天,就有十几个学生没有来。我们下去走访一周,来了几个,却仍有几个不愿来,一是家里很穷,几百元的学杂费交不起;二是成绩不好,赶不来功课……三番五次再走访、承诺,慢慢到齐了。可想而知,这样的班级肯定不好管。管严了,学生就有辍学危险!  我那班有个个子高高的
曾记得5月12日下午3时许,身在津门的我,即从手机短信中得悉:汶川因地震遭受巨灾。闻之大恸,泪如雨注。当晚,文友告知,玉林已接到中华慈善总会指令,着手准备赴灾区抢险并采访,如此紧急行动超常,为其它时所未有。  屈原大夫曾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身为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慈善》杂志执行总编的李玉林,秉承慈善事业之特质,多年来习惯了奔波于拯危救难行动之中,从国内各地到欧亚诸国,均视受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印发了《关于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南海区慈善会拟与南海区教育局合作,在我区部分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试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民政部2011年8月31日印发的《
宋立明不在做好事,就在去做好事的路上。40年来,这个司机在路上救了44人。但和雷锋不同,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高调宣传自己。他想让人知道——(据5月18日《中国青年报》消息)  做好事而不张扬,授人以惠而不思图报,这是善之善者,也是传统美德。如今有一“的哥”,行万里路,做一路好事,但他却乐于宣传自己,甚至向媒体推介自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  有人以为,既然是做好事,当然应低调为好,如今做了好事,又不
天津黄卍字会成立于1926年,是一个以天津为中心的,以叫卖行、货栈、公司成员为主的行业性民间慈善团体。初称“世界黄卍字会天津总会”,1946年在天津市社会局申请备案时,以该会基本为一个地方性慈善团体,遂改名为“天津黄卍字会”。地址初在望海楼后胡同,约1947年前后,迁到二区三民道二纬路2号。该会在天津有分会三处。第一分会设在营门,由刘鼐臣、周捷三先后负责,天津解放后,因周氏患病、无人照应而即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