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引企入校;引技入校;引资入校;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4-0045-02
校企合作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第三批国示范校建设列项学校,武进中等专业学校以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行为突破口,先后牵头组建了武进职业教育集团和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两大职教集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制共建,运行有序
武进职教集团现有理事单位120家,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现有理事单位24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武进职教集团章程》《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并依据《章程》完善了集团化办学的机制,制订集团专业建设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方案、实习和就业工作运行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对话机制,建立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
学校先后与中天钢铁集团、常发集团、江苏明都汽摩集团、瑞声科技、国贸减速机集团等1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互动,双方在教师顶岗锻炼、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科技开发、人才招聘等方面深入磋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和意向书,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职教集团成员参与职教集团的主要动力之一,更是集团成员重要的利益纽带之一。职教集团积极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区域共享。
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共建共享。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7个,校外实训基地120个。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也为兄弟学校、集团内企业员工、失地农民和退伍士兵等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汽车工程专业部与常州嘉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汽车实训基地,将课堂设到车间,学生直接参与现场操作,实行“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另外,校外实训基地每年还为学校2500多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保障。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
校企实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从集团内会员企业聘请12名客座教授和112名技术导师,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论证、具体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由行业、企业、专业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改革咨询委员会,形成了专业指导机制,并围绕专业建设与学校定期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学校的专业教师去集团内会员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
三、模式共创,合作双赢
(一)共建“引企入校”办学模式
信息、机械和汽车等有关专业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吸引企业进入校园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联想3C服务中心是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部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建立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将联想3C服务中心及联想全球服务运营系统平移到学校中,以联想的全球500强国际化企业标准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基础,以联想服务全球运营体系为技术和流程的支撑,凸显教学与实训功能,实现“教学 科研 生产 培训”一体化的工业化标准。服务中心包括接待厅、备件库及实训教室3个功能区。联想3C服务中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真实的顶岗实习基地,将联想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引入学校,并完全按照服务中心的业务要求进行管理,已成为多功能、全方位的区域性IT行业培训基地。
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出资建设汽车实训基地,新建汽车商务大厅,成立汽修服务公司。学生的实习与企业生产接轨,实现工学结合。汽车工程专业部与企业共建专家团队,共创专家工作室,共研汽车维修难题,共克技术难关。
(二)共建“引技入校”办学模式
集团组建后,学校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优势,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专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社会化、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模式。学校从联想3C服务中心、江苏恒泰药业有限公司职教中心店、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和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等入校企业中聘请业务专家、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和技术导师,定期以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不仅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及时传授给师生,而且还带来了新理念、新文化、新知识,共同促进了校企合作内涵的提升与发展。另一方面,一大批骨干教师主动深入入校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不仅帮助入校企业树立了品牌,还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继姚强老师在企业成功开发自动控制系统后,建筑专业部刘爱华老师与常州市坤展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28键R/G/B红外线遥控变色灯获得成功,企业已批量生产并投入欧美市场,市场反响良好。
(三)共建“引资入校”办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积极引进企业资本,助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近年来,累计引进企业资金约2513万元,用于兴建企业、共建基地、推进项目、冠名订单办班、设立奖学金以及提供有关活动资助等。
2013年6月,中国电信常州分公司和学校合作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合作项目”,企业投资约为1000万元。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学校教学、宿舍及其他公共区域电信有线宽带网络、校园有线内部网络、WiFi和3G、4G信号的全覆盖,实现统一平台、网络化、多终端接入的校园教学和生活全覆盖的智慧校务管理功能。2013年8月,学校引进境外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德国西门子自动化应用中心;引进资金100万元创建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引进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资金200万元建设玻璃智能温室高档花房。企业每年出资5万元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冠名订单班主要有常州凯达重工的“凯达数控班”、江苏龙城精锻的“龙城精锻班”。企业还为学校一些活动提供资助,如“易天杯”作文大赛、学校运动会、嘉铖汽车文化艺术节、校企互动体育比赛等活动。
四、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
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示范校建设的有关要求,学校在集团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电气工程专业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对接,双方共同投资1200万元在学校兴建世界一流的西门子自动化应用中心,共同进行师资培养、教材开发、产品研发和新产品推广,共同培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自动化操作技能人才。汽车工程专业部与德国F U萨克森职教集团对接,在学校实施中德诺浩汽车教育项目,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汽车营销工程师”等国际通用证书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德国原版汽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开发并实施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国际化校企合作,学校引进了国外一流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了学校的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有效地促进了常州地区的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真正接轨。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4-0045-02
校企合作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第三批国示范校建设列项学校,武进中等专业学校以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行为突破口,先后牵头组建了武进职业教育集团和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两大职教集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制共建,运行有序
武进职教集团现有理事单位120家,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现有理事单位24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武进职教集团章程》《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并依据《章程》完善了集团化办学的机制,制订集团专业建设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方案、实习和就业工作运行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对话机制,建立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
学校先后与中天钢铁集团、常发集团、江苏明都汽摩集团、瑞声科技、国贸减速机集团等1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校企互动,双方在教师顶岗锻炼、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科技开发、人才招聘等方面深入磋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和意向书,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职教集团成员参与职教集团的主要动力之一,更是集团成员重要的利益纽带之一。职教集团积极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区域共享。
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共建共享。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7个,校外实训基地120个。实训基地在满足校内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也为兄弟学校、集团内企业员工、失地农民和退伍士兵等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汽车工程专业部与常州嘉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汽车实训基地,将课堂设到车间,学生直接参与现场操作,实行“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另外,校外实训基地每年还为学校2500多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保障。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
校企实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从集团内会员企业聘请12名客座教授和112名技术导师,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论证、具体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由行业、企业、专业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改革咨询委员会,形成了专业指导机制,并围绕专业建设与学校定期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学校的专业教师去集团内会员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
三、模式共创,合作双赢
(一)共建“引企入校”办学模式
信息、机械和汽车等有关专业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吸引企业进入校园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联想3C服务中心是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部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建立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将联想3C服务中心及联想全球服务运营系统平移到学校中,以联想的全球500强国际化企业标准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基础,以联想服务全球运营体系为技术和流程的支撑,凸显教学与实训功能,实现“教学 科研 生产 培训”一体化的工业化标准。服务中心包括接待厅、备件库及实训教室3个功能区。联想3C服务中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真实的顶岗实习基地,将联想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引入学校,并完全按照服务中心的业务要求进行管理,已成为多功能、全方位的区域性IT行业培训基地。
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出资建设汽车实训基地,新建汽车商务大厅,成立汽修服务公司。学生的实习与企业生产接轨,实现工学结合。汽车工程专业部与企业共建专家团队,共创专家工作室,共研汽车维修难题,共克技术难关。
(二)共建“引技入校”办学模式
集团组建后,学校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优势,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专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社会化、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模式。学校从联想3C服务中心、江苏恒泰药业有限公司职教中心店、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和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等入校企业中聘请业务专家、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和技术导师,定期以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等方式进行技术指导,不仅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及时传授给师生,而且还带来了新理念、新文化、新知识,共同促进了校企合作内涵的提升与发展。另一方面,一大批骨干教师主动深入入校企业,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不仅帮助入校企业树立了品牌,还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继姚强老师在企业成功开发自动控制系统后,建筑专业部刘爱华老师与常州市坤展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28键R/G/B红外线遥控变色灯获得成功,企业已批量生产并投入欧美市场,市场反响良好。
(三)共建“引资入校”办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积极引进企业资本,助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近年来,累计引进企业资金约2513万元,用于兴建企业、共建基地、推进项目、冠名订单办班、设立奖学金以及提供有关活动资助等。
2013年6月,中国电信常州分公司和学校合作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合作项目”,企业投资约为1000万元。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学校教学、宿舍及其他公共区域电信有线宽带网络、校园有线内部网络、WiFi和3G、4G信号的全覆盖,实现统一平台、网络化、多终端接入的校园教学和生活全覆盖的智慧校务管理功能。2013年8月,学校引进境外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德国西门子自动化应用中心;引进资金100万元创建常州嘉铖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引进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资金200万元建设玻璃智能温室高档花房。企业每年出资5万元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冠名订单班主要有常州凯达重工的“凯达数控班”、江苏龙城精锻的“龙城精锻班”。企业还为学校一些活动提供资助,如“易天杯”作文大赛、学校运动会、嘉铖汽车文化艺术节、校企互动体育比赛等活动。
四、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
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示范校建设的有关要求,学校在集团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电气工程专业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对接,双方共同投资1200万元在学校兴建世界一流的西门子自动化应用中心,共同进行师资培养、教材开发、产品研发和新产品推广,共同培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自动化操作技能人才。汽车工程专业部与德国F U萨克森职教集团对接,在学校实施中德诺浩汽车教育项目,成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引进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汽车营销工程师”等国际通用证书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德国原版汽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开发并实施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国际化校企合作,学校引进了国外一流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了学校的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有效地促进了常州地区的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真正接轨。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