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觉修辞手法是张爱玲小说中频率极高的使用方法,而色彩在其视觉修辞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本文在界定概念、探讨文学视觉修辞的理论背景之后,分析她的作品《沉香屑·第二炉香》中运用色彩的视觉修辞在渲染环境、塑造性格、揭示心理等方面的作用,最后还对张爱玲小说中多次使用“小蓝牙齿”这个特定视觉修辞意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色彩;视觉修辞
【中图分类号】H30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的界定
视觉修辞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者将可观可感的视觉形象运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变为语言的文字符号,阅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将其转化为心理映照下的视觉形象和画面,进而获得非同一般的深刻的心理反映和触动。故而笔者认为,文学上的视觉修辞应该被定义为,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为手段,通过文学手法和文字技巧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的修辞行为。本文重点探讨文学上的视觉修辞的使用。
二、张爱玲其人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名门。她的外祖母就是李鸿章的长女。李鸿章曾经是清末慈禧太后最倚重的大臣。张爱玲是天才型作家也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绝对无法绕过的重要作家。她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一炮走红,开始崭露头角,从此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张爱玲的家庭又是不幸的。生活遭遇使她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苍凉美。她以美丽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了爱情和命运,以独到的人生感悟和卓越的艺术感染力描述了人生的困窘、压抑和无助,表达了对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演绎了一个个苍凉寂寞的人生,吟唱了一首首苍凉寂寞的生命悲歌。
三、《沉香屑·第二炉香》其文
1943年5月,张爱玲在月刊《紫罗兰》杂志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开始为中国文坛所瞩目。同年6月,她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一位寡居母亲为了留住女儿,以排解自己的孤独,有意不给两个先后出嫁的女儿进行性教育,带着两位女儿四处控诉女婿为“禽兽”,使女婿从此在社交界臭名昭著,最终女儿离婚、女婿自杀,导致美好婚姻走向毁灭。这是张爱玲以独特视角认识社会,表达其家庭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的一篇力作。
四、《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色彩视觉修辞
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对绘画、音乐的天赋和兴趣。由于她对色彩和音符极为敏感,她的文字常常采用浓烈的色彩、音韵铿锵的字眼。作为女性作家,她对色彩的理解和敏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描写,她对色彩所带来的欢悦和震撼的感悟是独特的,她用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悟来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或者暗示、潜台词等,使她每部作品都鲜活生动、华丽而又极其悲凉。色彩在张爱玲小说的视觉修辞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以《沉香屑·第二炉香》为例,分析理解张爱玲小说中使用色彩视觉修辞的用法。
(一)色彩的丰富性
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张爱玲对色彩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我们对《沉香屑·第一炉香》作品中大量色彩描写的词汇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变的。
单纯色彩词:黄、蓝、白、綠、橙、灰、红、黑、紫、银、青、米色、金的绿的(13种)。
合成式色彩词按照颜色顺序陈列如下(34种):稻黄色、海绿、微红、昏黄、轻金色、水晶紫、粉蓝、玫瑰紫、柠檬黄、银白、枣红、赤褐色、雪青、象牙白、蓝灰、粉红色、雪白、青莲色、玫瑰色、金黄色、墨绿、绯红、深粉、老虎黄、姜黄色、淡金色、棕绿、苍银色、浅蓝色、葱白、苔绿、翠绿、漆黑、蓝菊。
附加式色彩词:影沉沉、黑沉沉、粉嘟嘟(3种)。
色彩词 触觉词(味觉词):寒香、冷香、清辉(3种)。
如同五颜六色的画板,又如同五彩斑斓的油画,张爱玲将读者置于强烈视觉刺激的氛围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和深刻的阅读印象。
(二)色彩视觉修辞的分析
张爱玲对色彩的把握达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作者使用色彩视觉修辞手法。这些视觉修辞对深化人物性格命运、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氛围、衬托心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用色彩来描绘景物,渲染环境氛围
张爱玲小说用色彩视觉修辞来描绘景物、渲染环境氛围、揭示人物的生存环境、暗示人物的命运,在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罗杰与愫细新婚之夜的景物描写与别的作家写法大为不同。新婚之夜,应该是温馨、和谐、祥和的景象描写。但是,在张爱玲笔下,围绕在这对真心相爱的年轻夫妻周围的是像“眼睛亮晶晶的黑色的怪兽”一样的木槿花、各种“毒辣的”草花、“背对背开的并蒂莲花”、无数蠕蠕地爬动的昆虫、银色的小四脚蛇,连寂静都是怔忡不宁的。这些描写暗示了这个新婚之夜注定是一个危机四伏、刀光剑影、幸福即将被吞噬的夜晚。读者读到此处,不禁被张爱玲的视觉修辞手法为主人公的命运引发出深切的忧虑。
2.用色彩来刻画人物,深化人物性格
对愫细的姐姐被母亲的手段逼迫到离婚了还懵懂无知的靡丽笙,张爱玲有两次外形描写。第一次是罗杰因为太爱愫细了,结婚前两小时又跑到愫细家里去看望愫细。愫细的姐姐靡丽笙来到罗杰所在的客厅。在妹妹的新婚喜庆之日,疼爱妹妹的姐姐却是脸上“湿漉漉地、挂着泪珠儿”,一定是刚刚才哭过。头发乱蓬蓬的,“赤褐色”的,衣着还是一身白色。靡丽笙这样出现,不但没有喜庆之色,反而是一副与恐怖、死亡相关的女鬼形象,表现了被母亲玩弄的姐姐靡丽笙内心隐藏着巨大痛苦。
第二次描写,妹妹逃回母亲家,姐姐靡丽笙以为妹妹又被命运玩弄,跟她一样也遇到了一个“禽兽”丈夫。靡丽笙脸色变得雪白,眼眶发肿,“尖下巴极力向前伸出,似乎和楼上的蜜秋儿太太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辩。”这一次,靡丽笙的情形更加恶化,表现出妹妹的遭遇进一步触动了她的内心和神经,她已几近疯狂之态。视觉修辞的运用形象地刻画了牺牲品靡丽笙可怜可悲的形象。 3.用色彩来对比对照,衬托人物心理
整个小说,最美丽的景物描写就是有关罗杰与愫细的婚礼的一段描写。当愫细“裹着银白的纱”,缓缓地向罗杰走过来,窗子外撒进的日光不断地由玫瑰色跳跃成蓝色,又跳跃成金黄色。这些五彩斑斓的美丽色彩衬托出了愫细的纯洁美丽,以及罗杰无比幸福、欢愉的心情。
(三)特定色彩视觉修辞的使用
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多次使用了“小蓝牙齿”这个意象,很有深意,也屬于视觉修辞的一类。
第一次,妻子逃跑回母亲家,罗杰来岳母家接妻子。靡丽笙对罗杰与妹妹两人和好又担心又羡慕,不禁提到了她的丈夫弗兰克。“(靡丽笙)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来,在灯光下,白得发蓝,小蓝牙齿……罗杰打了个寒噤。”这是内心深受母亲摧残的姐姐靡丽笙成为了母亲杀人帮凶的寒气森森的“蓝”。
第二次,“她把两只手掩住了眼睛,头向后仰着,笑的时候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白得发蓝。……小蓝牙齿!但是多么美!”这是毫无“爱”的经验的愫细的纯洁天真的“蓝”。
第三次,罗杰自杀前,感到“小蓝牙齿”形成“庞大的黑影子在头顶上晃动,指指戳戳”,无比的“冷酷”“可怕”,这是围绕在罗杰身边的世俗世界,时刻要把他吃掉的可怕的“蓝”。
第四次,罗杰自杀时,点燃了煤气。“煤气的火光,像一朵硕大的黑心的蓝菊花,细长的花瓣向里卷曲着……煤气火光渐渐小了,短了,快没有了,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牙齿也渐渐地隐去了。”这是暗示世俗世界张开凶残的獠牙最终吞噬掉罗杰的凶手“蓝”。
五、结语
视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如张爱玲这样大量频繁地使用色彩是绝无仅有的。她把自己对色彩的理解与感受熟练地贯通于她的作品中,给读者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渲染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使文章呈现出苍凉、悲壮美,展示了张爱玲作品独特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
作者简介:侯艳(1969-),女,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广元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电大2018-2019年科研课题“张爱玲作品研究”(项目编号:KTQYWH2018002Y)研究成果。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色彩;视觉修辞
【中图分类号】H303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的界定
视觉修辞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创作者将可观可感的视觉形象运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变为语言的文字符号,阅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将其转化为心理映照下的视觉形象和画面,进而获得非同一般的深刻的心理反映和触动。故而笔者认为,文学上的视觉修辞应该被定义为,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为手段,通过文学手法和文字技巧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的修辞行为。本文重点探讨文学上的视觉修辞的使用。
二、张爱玲其人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名门。她的外祖母就是李鸿章的长女。李鸿章曾经是清末慈禧太后最倚重的大臣。张爱玲是天才型作家也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绝对无法绕过的重要作家。她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一炮走红,开始崭露头角,从此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张爱玲的家庭又是不幸的。生活遭遇使她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苍凉美。她以美丽而苍凉的笔调书写了爱情和命运,以独到的人生感悟和卓越的艺术感染力描述了人生的困窘、压抑和无助,表达了对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演绎了一个个苍凉寂寞的人生,吟唱了一首首苍凉寂寞的生命悲歌。
三、《沉香屑·第二炉香》其文
1943年5月,张爱玲在月刊《紫罗兰》杂志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开始为中国文坛所瞩目。同年6月,她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一位寡居母亲为了留住女儿,以排解自己的孤独,有意不给两个先后出嫁的女儿进行性教育,带着两位女儿四处控诉女婿为“禽兽”,使女婿从此在社交界臭名昭著,最终女儿离婚、女婿自杀,导致美好婚姻走向毁灭。这是张爱玲以独特视角认识社会,表达其家庭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的一篇力作。
四、《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色彩视觉修辞
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对绘画、音乐的天赋和兴趣。由于她对色彩和音符极为敏感,她的文字常常采用浓烈的色彩、音韵铿锵的字眼。作为女性作家,她对色彩的理解和敏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的作品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描写,她对色彩所带来的欢悦和震撼的感悟是独特的,她用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悟来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或者暗示、潜台词等,使她每部作品都鲜活生动、华丽而又极其悲凉。色彩在张爱玲小说的视觉修辞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以《沉香屑·第二炉香》为例,分析理解张爱玲小说中使用色彩视觉修辞的用法。
(一)色彩的丰富性
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张爱玲对色彩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我们对《沉香屑·第一炉香》作品中大量色彩描写的词汇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变的。
单纯色彩词:黄、蓝、白、綠、橙、灰、红、黑、紫、银、青、米色、金的绿的(13种)。
合成式色彩词按照颜色顺序陈列如下(34种):稻黄色、海绿、微红、昏黄、轻金色、水晶紫、粉蓝、玫瑰紫、柠檬黄、银白、枣红、赤褐色、雪青、象牙白、蓝灰、粉红色、雪白、青莲色、玫瑰色、金黄色、墨绿、绯红、深粉、老虎黄、姜黄色、淡金色、棕绿、苍银色、浅蓝色、葱白、苔绿、翠绿、漆黑、蓝菊。
附加式色彩词:影沉沉、黑沉沉、粉嘟嘟(3种)。
色彩词 触觉词(味觉词):寒香、冷香、清辉(3种)。
如同五颜六色的画板,又如同五彩斑斓的油画,张爱玲将读者置于强烈视觉刺激的氛围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和深刻的阅读印象。
(二)色彩视觉修辞的分析
张爱玲对色彩的把握达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作者使用色彩视觉修辞手法。这些视觉修辞对深化人物性格命运、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氛围、衬托心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用色彩来描绘景物,渲染环境氛围
张爱玲小说用色彩视觉修辞来描绘景物、渲染环境氛围、揭示人物的生存环境、暗示人物的命运,在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罗杰与愫细新婚之夜的景物描写与别的作家写法大为不同。新婚之夜,应该是温馨、和谐、祥和的景象描写。但是,在张爱玲笔下,围绕在这对真心相爱的年轻夫妻周围的是像“眼睛亮晶晶的黑色的怪兽”一样的木槿花、各种“毒辣的”草花、“背对背开的并蒂莲花”、无数蠕蠕地爬动的昆虫、银色的小四脚蛇,连寂静都是怔忡不宁的。这些描写暗示了这个新婚之夜注定是一个危机四伏、刀光剑影、幸福即将被吞噬的夜晚。读者读到此处,不禁被张爱玲的视觉修辞手法为主人公的命运引发出深切的忧虑。
2.用色彩来刻画人物,深化人物性格
对愫细的姐姐被母亲的手段逼迫到离婚了还懵懂无知的靡丽笙,张爱玲有两次外形描写。第一次是罗杰因为太爱愫细了,结婚前两小时又跑到愫细家里去看望愫细。愫细的姐姐靡丽笙来到罗杰所在的客厅。在妹妹的新婚喜庆之日,疼爱妹妹的姐姐却是脸上“湿漉漉地、挂着泪珠儿”,一定是刚刚才哭过。头发乱蓬蓬的,“赤褐色”的,衣着还是一身白色。靡丽笙这样出现,不但没有喜庆之色,反而是一副与恐怖、死亡相关的女鬼形象,表现了被母亲玩弄的姐姐靡丽笙内心隐藏着巨大痛苦。
第二次描写,妹妹逃回母亲家,姐姐靡丽笙以为妹妹又被命运玩弄,跟她一样也遇到了一个“禽兽”丈夫。靡丽笙脸色变得雪白,眼眶发肿,“尖下巴极力向前伸出,似乎和楼上的蜜秋儿太太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辩。”这一次,靡丽笙的情形更加恶化,表现出妹妹的遭遇进一步触动了她的内心和神经,她已几近疯狂之态。视觉修辞的运用形象地刻画了牺牲品靡丽笙可怜可悲的形象。 3.用色彩来对比对照,衬托人物心理
整个小说,最美丽的景物描写就是有关罗杰与愫细的婚礼的一段描写。当愫细“裹着银白的纱”,缓缓地向罗杰走过来,窗子外撒进的日光不断地由玫瑰色跳跃成蓝色,又跳跃成金黄色。这些五彩斑斓的美丽色彩衬托出了愫细的纯洁美丽,以及罗杰无比幸福、欢愉的心情。
(三)特定色彩视觉修辞的使用
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多次使用了“小蓝牙齿”这个意象,很有深意,也屬于视觉修辞的一类。
第一次,妻子逃跑回母亲家,罗杰来岳母家接妻子。靡丽笙对罗杰与妹妹两人和好又担心又羡慕,不禁提到了她的丈夫弗兰克。“(靡丽笙)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来,在灯光下,白得发蓝,小蓝牙齿……罗杰打了个寒噤。”这是内心深受母亲摧残的姐姐靡丽笙成为了母亲杀人帮凶的寒气森森的“蓝”。
第二次,“她把两只手掩住了眼睛,头向后仰着,笑的时候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白得发蓝。……小蓝牙齿!但是多么美!”这是毫无“爱”的经验的愫细的纯洁天真的“蓝”。
第三次,罗杰自杀前,感到“小蓝牙齿”形成“庞大的黑影子在头顶上晃动,指指戳戳”,无比的“冷酷”“可怕”,这是围绕在罗杰身边的世俗世界,时刻要把他吃掉的可怕的“蓝”。
第四次,罗杰自杀时,点燃了煤气。“煤气的火光,像一朵硕大的黑心的蓝菊花,细长的花瓣向里卷曲着……煤气火光渐渐小了,短了,快没有了,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牙齿也渐渐地隐去了。”这是暗示世俗世界张开凶残的獠牙最终吞噬掉罗杰的凶手“蓝”。
五、结语
视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如张爱玲这样大量频繁地使用色彩是绝无仅有的。她把自己对色彩的理解与感受熟练地贯通于她的作品中,给读者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渲染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使文章呈现出苍凉、悲壮美,展示了张爱玲作品独特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
作者简介:侯艳(1969-),女,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广元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电大2018-2019年科研课题“张爱玲作品研究”(项目编号:KTQYWH2018002Y)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