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方法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语交際既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形式,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并能够课堂内外侃侃而谈 ,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口语交际在初中语文能力培养方面是那样的重要,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听说等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学校就更为突出。当前初中学生在听说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的听话不专心,注意力易分散;有的表述事情时,表达不清,或罗嗦没有条理;而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就哑口无言,根本不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了。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扭转口语交际教学止步不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普遍认识,即说话不用学,生来就会说。教师也不例外,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加之传统的“言多必失”、“敏于事,慎于言”等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使教师在潜意识视“能说会道”为“油嘴滑舌”“耍嘴皮子”。他们极力倡导学生多听少说、多看少说、多想少说,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胆让学生去“说”。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以“会说为荣”,转变“沉默是金”的观念。
  许多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有自卑心理,怕自己说出的话语不入时,或说话不当而被人指责或耻笑。另一方面因为思维不够活跃,跟不上周围说话人的话题变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1.降低要求,及时鼓励
  对刚进校的初中生,老师要及时做一个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训练时能有的放矢。在具体训练时,尽量安排口语能力差的同学做简单的口语训练,如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家人等。只要他们开口说了,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2.同伴互助,允许帮腔
  有少数同学,无论在众人面前说什么,都会结结巴巴,如果老师没有相应的对策,就会让这个同学成为别的同学永远的笑料,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可允许同桌帮助,两人一起把问题回答完,维护其自尊心,建立其自信心。
  3.营造氛围,平等对待
  教师要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敢于开口说话。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生与老师是处于平等地位的,让他们放下包袱,敢于对话交流。
  二、活用教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因为口语交际是多向的、互动的。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填补文章的空白,让学生有话可说
  鲁迅先生的著名《风筝》一文,文中讲到鲁迅撕破弟弟的风筝离开了,文中对他们之间是怎样情况没有作具体的描写,也没有描写弟弟的心理与表情,这时就可联系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有什么表情和动作,先让学生两个一伙用对话的形式进行预演,然后让学生毛遂自荐上讲台表演。表演时,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弟弟和鲁迅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里,这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续说,因为情节的有趣,学生说的热情很高,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课文表演
  学生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是否流畅,可以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来。有些文章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这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更有意思吗?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分别表演皇帝、大臣、骗子和小孩,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建议学生自由想象,适当扩充,并辅以动作、语言和表情。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表演、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4.小结课文,提高学生说话的概括能力
  在学完一篇文章后,我都要求学生小结课文。如在小结《春》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我学了《春》之后,我感受到春是……”这一句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有一学生说:“我学了《春》之后,我感受到春是百花争艳、百鸟齐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爱你,大自然。”又一学生说:“读了《春》之后,我感受到了春天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这种小结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再次回顾,又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理解。
  5.展开辩论,让说话更有条理
  我再上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组织学生辩论一个问题:“你认为鲁提辖以暴制暴是否可取?”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这种形式不仅培养学生语感,矫正语病,而且提高说话的严密性与条理性,实现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展开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丰富课外生活,提供口语交际环境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如此,学说也是如此,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无时不在进行着口语交际。“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记者一日行”等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引导学生采访服务场所人员(银行、移动、超市等),有的学生采访了超市工作人员,还有的学生和卖鱼的叔叔聊天,采访结束学生很兴奋,说个不停,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了解社会,还能激活孩子口语交际的兴趣。
  2.课前演讲,鼓励口语交际
  每天课前三分钟面向全班进行短时演讲。这种方式起初可以学生平日的见闻感受为主要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不断作些调整,因为这些内容来自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深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还能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留心观察生活。如有一同学讲环保:“大面积破坏森林,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触目惊心;由于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导致有些稀有动物无处藏身;因为大量捕捉被保护动物,致使生态失去平衡。”这讲演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节目进课堂,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为了多渠道的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们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乐于接受、喜于参与的节目搬入课堂,增强他们说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最终达到交际目的。鼓励学生搜集各类报刊杂志上的相声小段,在课堂中表演相声,学生兴趣浓厚,在快乐和笑声中增长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说快板,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快板也是训练孩子们口语能力的内容之一。表演饶口令,同样能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讲故事,逻辑性强的故事同样能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才刚刚起步,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面对这一新课题,我们教师必须投身其中,要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多尝试、多探索、多总结,这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凯,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丛耘.口语交际与人际沟通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金青梅.试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J]. 教育革新,2008(5):4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一定阻力。作为农村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阶段性过关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阶段性过关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独特的教学效果,作者从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好习题课,煅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单元过关检测,激励学生的成就感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阶段性过关教学模式。  关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巳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要做
摘 要: 阅读的过程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写作过程是自我表达与交流过程。只有充分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表述方法,才能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写出良好的作品来。因此,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对阅读的深化,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协调学生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关系  学生语文素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实际问题的重要內容,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所谓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于陌生的、新的问题情境的过程。因此,教育者们认为,应用题的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只是由原来“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变成了“提问—回答”的形式。只有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自主学习;参与程度;策略
目的 探讨通过对社区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促进其卫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护理.结果 观察组
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强烈流露,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音韵。诗歌的社会价值,其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开拓思维,了解社会,激励我们提高觉悟,振兴中华。一首好诗,肯定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使人入迷并久久沉醉其中,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综观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教学就占了一个相当大比例,那么如何
摘 要: 只要运用好上好小学语文课的“三板斧”,即导入新课一定要标新立异、让教学语言富有吸引力、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会让语文课“活”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凝聚在课堂上,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精神更加向上昂扬,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导课;教学语言;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其核心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