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_xiao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的过程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写作过程是自我表达与交流过程。只有充分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表述方法,才能创造性地表达自我,写出良好的作品来。因此,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对阅读的深化,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协调学生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关系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和素材,认识世界,培养自身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过程。而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智力活动,它反映了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和思维品质的优劣,这有赖于学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等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写作灵感,学習写作方法。课文中很多文章都是名家精选,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文章,并将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通过对这些课文名篇的仿写,学习课文中的长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语文版”的推荐内容——理想时,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诗歌的第一节进行仿写,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幸福是____,幸福是____,幸福是____,幸福是____,”进行延伸拓展,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修辞方法、写作方法给学生进行及时地点拨,以让学生能够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2)丰富写作素材,提高思想水平。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密切联系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正是让学生进行写作的契机,为学生写一些随感提供了内容,方便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扩大自身写作范围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得反复进行训练,通过勤动笔,使自己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写作可以深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如果一个初中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写出好文章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说阅读对于写作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它们二者之间就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吗,笔者以为不是的,语文写作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语文写作,可以让学生体验情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情感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由于文章反应的是作者思想的凝固,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作者、文章进行心灵碰撞、思想交流的过程,如果离开文章写作实践的基础,缺乏对文章逻辑机制的构思,将无法真实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从而不能使学生对作者、对文章心领神会,体会不到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人云亦云,偏听偏言,拉大学生眼中文章与作者的距离。
  (2)通过大量的写作,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文章是人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心理结构的外化,学生只有在大量写作训练过程中,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能力之后,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课文的语言、内容、中心和主题。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使用这些语言积累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体会,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更趋于成熟、精炼。在对语言进一步强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提高其对文章情感倾向和感情色彩的感受力,进而更容易地理解文章语言中要表达的内容及运用写作的特点,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3)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缜密、敏捷、清晰。我们平时的思考的内容都是比较凌乱的,而在进行语文写作时,需要作者将自己脑中各种材料充分的调动起来,实现自己内在思想的外化,通过语言将自己脑中模糊不清的思想定型化,从而实现对自己思想的完善和整理。在此过程中,不清晰的东西会变得清晰,不严密的东西会变得严密,同时为了写作的需要,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地看待问题和表达思想,从而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此外,如果学生爱上了写作,那么他会自觉的去阅读,以使自己进行更好的写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阅读量有限,普遍表现出怕写作文的态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作文,通过让学生学会阅读,广泛阅读,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进行实现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张效忠.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09(2)
  [2]孙小平.浅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良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为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 中学;语文;提问艺术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说和教学相生相伴。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能结合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激
摘 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和学的
目的 了解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120”急救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60例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摘 要: 《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本文论述了开设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设;活动课  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使得“教与学”的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切实突出学生主题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大多都是在完成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而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则是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关键词: 构建;高效;地
近十几年的政治教学总觉得没有数学教学那样得心应手,反思之后,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带领学生搞过“立体农业”提高土地效益的浅试,近年来,我把“立体”模式嫁接到政治教学之中,取得一定效果。所谓立体化教学,即教学材料、方法、手段、目标、结构、教师素质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化。现从“思想政治立体教学艺术”的几个角度说说我的做法。  一、材料来源的立体性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
摘 要: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一定阻力。作为农村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阶段性过关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阶段性过关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独特的教学效果,作者从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好习题课,煅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单元过关检测,激励学生的成就感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阶段性过关教学模式。  关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巳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