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明明答记者问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物王国,被人类视为国宝的大熊猫深受其他动物羡慕。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大熊猫?为什么大熊猫受到人类如此厚爱?其他动物都为此感到不可思议,也感到不公平。
  一天,大熊猫明明从海外归来,5G家家通微信公众号刊登了明明的大幅高清照片,并配上了这样的文字:
  大熊猫明明头上长着厚厚的白毛,耳朵和眼睛上却长着黑毛,像是戴着一副墨镜和一副黑色的耳捂。四条短而粗的长满黑毛的腿,走起路来呈内八字,慢腾腾的。他看上去傻傻的,可就是讨人类喜欢。
  动物界的各路记者得知明明归来后,都千方百计地靠近明明,想采访一下他,想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法宝,所以能如此讨人类的欢心!
  一天,明明邀请了各路记者,准备召开一次记者发布会。
  非洲长颈鹿记者:大熊猫先生,您好!中国是您的故乡,作为中国的国宝,您是怎么理解“国宝”这个称呼的呢?
  明明:我生长在中国,但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宝贵,至于国宝,我想,首先应该少吧。中国有句俗语:“物以稀为贵。”大熊猫数量稀少,再加上繁殖率低,栖息地日渐缩小,所以渐渐濒临灭绝。聪明的中国人知道了这些,所以对我们进行了保护。
  我们爱吃竹子,消化系统也能消化竹子,这一点非常了不起。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大多数动物的消化系统是不能消化纤维的,但我们可以。这一点,你不佩服都不行啊!
  大熊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这意味着我们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很久以前,地球上的气候越变越冷,大地上形成了许多冰川,低温导致许多植物难以生长,许多动物被冻死饿死,而大熊猫躲进高山深谷,逃过了这一劫,艰难地活了下来,成了动物界的元老。千万年后,许多动物的外形都变了样,唯独大熊猫还是老样子,这对研究动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为中国特有,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的范围小,存活的数量少,属于中国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的形象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选为会标,大熊猫还常常担负起“和平大使”的职责,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世界各国交流学习,深受各国人民欢迎。这不,我刚刚从北美洲回来呢!
  非洲长颈鹿记者,我的回答您满意不满意?
  非洲长颈鹿记者:谢谢您的回答。
  欧洲喜鹊记者:大熊猫先生,请问,您为什么爱吃竹子,吃肉不好吗?
  明明:说起来也挺好笑的。我们在动物分类中属于食肉目动物,应该以吃肉为生,但是,我们祖先生活的环境里全是竹子,动物只有竹鼠等小动物,远远不能满足祖先生存的需要。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只好改吃竹子,以免饿死。经过漫长的岁月,大概是几百万年吧,我们最终形成了吃竹子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候我们饿了,会吃竹鼠打打牙祭,发现了野蜂蜜也会吃一点儿,鱼等动物我们也会吃,偶尔还会啃啃含铁等金属的物品,所以人们给我们取了个外号叫“食铁兽”。毕竟是肉食动物,有时候我们会显出本性。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我们会吃鸡蛋、甘蔗、菠菜等食物。
  明明说完后,用前爪抹了一下嘴巴,似乎是想把嘴边的碎屑抹去,免得影响形象。
  欧洲喜鹊记者:谢谢您的回答。
  各路记者起初认为明明是大明星,肯定架子很大,不好采访。看到非洲长颈鹿记者和欧洲喜鹊记者采访成功后,他们纷纷举手提问。
  小亚细亚草原百灵鸟记者:大熊猫先生,您好!听说大熊猫以前叫猫熊,这是怎么回事呀?
  明明:说起大熊猫名字的来历,这可称得上是一个错案。
  3000多年前,人们叫我们“猛豹”“花熊”“竹熊”等,随着我们活动区域的缩小,人们越来越难见到我们,于是渐渐把我們遗忘了。
  19世纪末期,西方人见到了我们的标本,于是根据我们的外貌,给我们起名“黑白熊”“似猫的熊”。20世纪40年代后期,重庆的北碚博物馆展出了我们的标本,在展品的说明牌上,既用外文写上了“猫熊”这一学名,又按外文书写方式,在学名之下从左到右写上了
  中文——猫熊。可是,当时的报纸、书籍、杂志都是竖排的,因此文字都是由右往左认读的。即使标题是横排的,当时的人们也习惯自右往左认读。于是,人们便把“猫熊”读成了“熊猫”。记者们把“熊猫”写进报道里,于是,千千万万的读者跟着叫我们“熊猫”。就这样,我们的名字定下来了。唉,这真是将错就错呀!
  见明明回答得这样有意思,日本小鼯鼠记者赶紧接着提问。
  日本小鼯鼠记者:明明先生,请问您在野外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明明:大家知道,我行动笨拙,一旦遭到豹和狼的攻击,会马上爬到身边的树上,我很快就可以到达树的顶部。换句话说,我们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上树。爬树可是我们家族的强项啊!
  说完,明明把前爪一摊,耸了耸肩,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大家看到明明这样诙谐,顿时都笑了。想不到大熊猫不但长得滑稽可笑,语言同样幽默有趣,真不愧是人类的开心果啊!
  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知识挖掘机
  1.动物的杂食性
  只吃肉类的动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狼、虎、豹等。只吃植物的动物则叫植食性动物,如兔子、羊、牛、鹿等。既吃肉类又吃植物的动物叫杂食性动物。
  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果、植物根茎等为食,同时会吃一些腐肉、昆虫、鱼和小的哺乳动物等。如北美浣熊,它们以素食为主,多吃坚果、水果、蛋类、昆虫、蛙类和虾类等。
  以肉为主食的杂食性动物,如猪獾,主要以植物根茎、果实、蚯蚓、昆虫、鱼、蛙和鼠等为食。
  偶蹄目动物中的野猪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野果、青草、块根、块茎和小动物等为食。
  灵长类动物中的一些杂食性动物,如狒狒,主要食物是水果、种子、真菌、植物根茎、昆虫和小动物等。黑猩猩则主要吃种子、花卉、树叶、木髓、蜂蜜、昆虫、蛋类和脊椎动物等。
  2.什么是活化石
  冰川时代过后,一些生物灭绝了,但也有一些生物生存了下来,它们通过改变自己适应了新的环境,这些生物就被称为活化石。
  1938年,人们在非洲东南部海域首次发现总鳍鱼类矛尾鱼,它是世界闻名的鱼类活化石。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银杏、水松被称为是植物活化石。而哺乳动物大熊猫则是哺乳动物中的活化石。
  (编辑 乖乖隆地洞)
其他文献
探长1名:  斑马探长是一匹博学而幽默的高个子斑马。  探员4名:  白头儿是一只羚羊,斑马探长最得力的助手.  红头儿是一只思路敏捷的朱雀鸟。  黄头儿是一只任劳任怨的仓鼠。  绿头儿是一只喜欢思考的小青蛙。  冬天是一个乏味的季节,没有暖暖的太阳,没有鲜嫩的青草,甚至没有温和的笑脸。冬天里的草原非常安静,静得有些让人害怕。草原的旁边就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草原上的动物经常和森林里的动物一起玩耍。
提到“御史”,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的纪检委、监察局、反贪局这些实权机构。的确,古代的御史行使的就是监察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反腐败机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命运;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有“通天”的权力,官吏一旦遭御史上书弹劾,日子就不会太好过。然而,当我们读明史的时候,却发现明朝的御史日子不太好过,原因并不是明代的御史没有权力,明朝的御史和其他朝代的御史一样,权力也很大,但相对一般官吏而言,
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西梧州藤县期间,和平镇座洞村的民众自发组织自卫队奋起抗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虽然时光过去了70多年,但是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依然可以触摸到当年座洞村民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  1944年9月22日梧州沦陷后,日军于9月24日兵分两路,一路溯西江而上直逼藤县占领了县城,一路从苍梧、倒水、古龙进攻藤县北部重镇太平,并于27日占领了太平圩。9月28日,日军由太平出发沿石桥
阅兵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和展示军事实力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的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的决定,阅兵式被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至今,我们国家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从开国大典至1959年,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三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自强不息与繁荣富强的发展进程中,总有一种重要精神在维系着,支撑着,伴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前行。  “忧乐”思想古来就有,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思想。从战国时期屈原《离骚》的忧国忧民到两汉《乐府》的歌行,“忧乐”思想贯穿始终从不间断,而到了北宋名相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这种
县衙,俗称衙门,是古时的“县政府”,是县官用来征税纳粮、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兴学科举、办理事务之地方。在封建国体中,县衙的地位极其重要,有“县之不稳,国之动荡;县之不贡,国无钱粮”之说。善于理政的清雍正皇帝就曾这样说过:“牧令乃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百姓之休戚,故得其人则民生被泽,而风俗日淳;不得其人则民生受累,而风俗日薄。”可见,县衙之重要,不言自明。  县衙,最早见于战国《周礼注疏》,上有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赣北地区露地栽培的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番茄品种,2019年初引进了6个番茄新品种春播露地栽培,对各品种的产量、商品性状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进口品种PurVeYor 在赣北地区春播露地栽培一季可获得鲜果产量94785 kg/hm2,且果实色泽亮红,果型好,大小均匀,扁圆形,果质硬度高,耐贮运和货架期长,抗病,坐果率高,连续坐果力强,口感甜度不高。较适宜赣北地区露
贺龙元帅一生战功赫赫,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但他在青年时代与一位侗乡汉子结拜成“老庚”,建立深厚友谊的轶事,却鲜为人知。    志趣相投结拜“老庚”    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贺龙从小喜欢习武,经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一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龙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
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维善,笔名杨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地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不懈的奋斗,1927年9月光荣牺牲,年仅27岁。他生前的战友聂荣臻曾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从旧时代蜕变出来的革命者  1900年2月4日,杨善集出生
2017年4月19日,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在合浦改革发展处于提速上升阶段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视察,并对合浦的历史文化建设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让千年汉郡合浦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我们加快发展合浦城市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条件。  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具有“千年汉郡、丝路源头、开放前沿、鱼米之乡、生态宜居”五大特点,集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交通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