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尘封悲壮歌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侵占广西梧州藤县期间,和平镇座洞村的民众自发组织自卫队奋起抗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虽然时光过去了70多年,但是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依然可以触摸到当年座洞村民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
  1944年9月22日梧州沦陷后,日军于9月24日兵分两路,一路溯西江而上直逼藤县占领了县城,一路从苍梧、倒水、古龙进攻藤县北部重镇太平,并于27日占领了太平圩。9月28日,日军由太平出发沿石桥、和平往平南侵占了盟军“飞虎队”的丹竹机场。9月30日清早,一小队共12名的日军押着抓来的4名挑夫和马队,用肩挑马驼将一批炮弹等军用物资从太平运往丹竹机场。侦察到这一消息后,座洞、石桥、志成、荔枝、河村、十里等村的自卫队迅速集结,在日军往丹竹的必经之路——都竹村对面岭设下埋伏阻击敌人。中午时分,当日军走到都竹村进入我自卫队伏击圈时,都竹村的自卫队首先打响了第一枪,其余各村的自卫队员跟着一齐开火,当敌人意识到遭遇伏击,散开队形借助红薯地里的薯垄作负隅顽抗时,地上已倒下了几具尸体。战斗一直持续了3个多小时,后来由于敌人从太平圩派来大队人马增援,为避敌锋芒,各村自卫队主动撤退。该役共毙伤日军6人,我自卫队员吴善宗、卓胜祥壮烈牺牲,吴光文、邓表植、林桂才负伤,成功解救了4名挑夫,缴获了3枚迫击炮弹和一批军需物资,取得了首战胜利。
  日本侵略者贼心不死,他们于10月10日从丹竹机场调集了300多兵力围攻座洞自卫队。日军以小部分兵力佯攻河村、大塘村,集中大部分的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向座洞村大举进攻。自卫队则严阵以待,时刻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当时,从梧州盐务局疏散下来的部分武装人员以及一些从平南县逃难过来的村民也逗留在座洞村,他们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日军首先攻打座洞村东部的旺官背。当他们刚靠近村边屋角的时候,自卫队员们众枪齐发,走在前面的7名日军应声倒地。领队的日本军官急得暴跳如雷,挥舞战刀“叽叽呱呱”地指挥士兵向自卫队驻守的吴春南炮楼疯狂反扑,密集的机关枪封锁了自卫队枪眼的火力。炮楼里的自卫队员当机立断,马上在炮楼上另挖枪眼,继续向敌人开枪还击。吴德耀、李永玉看到一个挥动着战刀、歇斯底里的日本军官,他们沉着冷静,一齐举枪瞄准,“呼、呼”随着两声枪响,那个日本军官随即中弹倒地。两个日本士兵见他们的长官被打倒了,便想上前抢救,结果也被自卫队员打中。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晚上,敌人组织了数次进攻都被打退,只得丢下同伴的尸体落荒逃去。自卫队毙敌2名、缴获指挥刀1把、短杆六五步枪1支、左轮手枪1支、望远镜1副、指南针1只、夜光表1块、子弹数10发,还有少量的食物和药品。再战告捷,更加增长了自卫队战胜敌人的勇气。
  就在旺官背战斗正酣的时候,另一股敌人开始进攻自卫队指挥中心的守楼,自卫队员们让日军走到守楼门口后点燃了一杆网炮(又名猪儿炮、抬枪、火铳),“轰”的一声巨响,当即打死了5名日军,还打伤了敌人多名。敌人强攻数次都没有奏效,便迂回至大夫第城楼,这城楼是座洞村最坚固的炮楼之一。炮楼由自卫队员及梧州盐务局的武装人员驻守,敌人还未靠近门口就被击毙了4人,妄想偷袭大夫第城楼也没有得逞。
  从北面来犯的敌人有五六十人之众,他们对闸门和吴受芝炮楼展开了猛烈进攻,很快就从前后两面包围了炮楼。炮楼内除了自卫队员和4名梧州盐务局武装人员外全都是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自卫队员吴受芝、吴积寅、吴积藏等凭着炮楼的制高点沉着应战。后来,敌人在吴受芝炮楼面前的高坎上设置了机枪阵地,架起一挺轻机枪朝炮楼疯狂扫射,并试图破门而入。扼守在炮楼内的自卫队员和梧州盐务局的武装人员从左右两侧居高临下形成犄角交叉火力,一下子就将进攻的日军打死、打伤了6人;敌人又转到炮楼的背部进攻,被吴朝堂连发两枪击毙了2人。敌人遭此挫折,愈发疯狂地加紧进攻。眼看就要顶不住的时候,自卫队员们又抬出了网炮,他们装满火药、铁砂、铁锅片,对着敌人的机枪阵地就是一炮,随着一团火焰喷出,无数的铁砂、铁锅片像雨点一样向敌群飞去,敌人的机枪一下子哑了。敌人被网炮的巨大威力吓怕了,不敢再贸然组织进攻,便丧心病狂地烧毁了吴寿德的房屋,而且将躲在屋内吴多英的妻子、儿子及母亲一并烧死。
  西面的敌人从石凳岭发起进攻,企图突破吴景仁的四角炮楼,他们撞烂闸门后刚越过围墙,就被自卫队员击毙了2人,由于炮楼上火力密集,敌人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这次战斗从10日中午一直持续到11日上午,共歼灭日军26人(其中军官1人),打伤日军多人,座洞村民被日军残暴烧死3人、烧伤2人,激战中负伤1人,座洞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遭到了座洞民众连续几次的严厉抗击,日军不甘心于失败,便图谋报复。10月20日又组织了500多名日军再次进攻座洞村。这次敌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他们从四面包围了座洞村,占领了四处的制高点,并在雷庙岭上架起多门迫击炮,不断地轰击村内的民房和炮楼。一时间,炮声“隆隆”,瓦片纷飞,墙崩梁折,村中几座高的炮楼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坏。炮击之后,敌人接着又用轻机枪朝村内猛烈扫射,这样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枪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没有发起进攻,村里村外一片沉寂。
  就在这时,村里的人们突然发现从村外白球岭方向走来了一个人,他一边举着白旗一边高声喊着:“乡亲们,不要开枪,我是务伦村的韦五,是来给你们送信的。”自卫队员们也看清了来人正是韦五,便打开城门让他进来。韦五说自己于10月17日被日军抓去做挑夫,现在日军强迫他来送信,说完便递上一封信。當教书先生的吴粲庭接过信一看,只见信上写道:“吴村长庚年先生,贵村的良民是好样的,吾日本皇军钦佩,为使贵村良民在皇军保护之下,合作共事,见字后立即来商谈共事事宜,并携贵村全部良民及青年到峡口处,听皇军长官训话,届时发给良民证,以保你们安全,万望遵令……”吴粲庭看过后便把信递给了村长吴庚年。吴庚年看信后马上召集村中各族长者商议如何应对,大家都认为这一定是日军的圈套,假如去了便是“送肉上砧板、送羊入虎口”,但现在处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下,全村人要想及时撤出转移到安全地带也绝非易事,假若与敌人周旋周旋以争取时间也未常不是一种策略,于是决定先派一个人前往敌阵探听虚实。派谁去好呢?这时,吴粲庭自告奋勇说:“为了一村人生命财产安全,大丈夫致死生于度外,但我想问,若我去后不能回来,我的儿子亚火——六尺之孤何托?”村里士绅吴家斌见吴粲庭如此英勇,十分感动,说:“老师,你若有不测的话,你的家庭一切由我负担,请你不要挂念!”于是,吴粲庭便一人独自往村外走去。   吴粲庭出去不久就回来了,他告诉村民不用害怕,日军说话很客气,态度也很好,看起来是有心谈和的,但要村里多派几个能说话的人与日军和谈。听了这话,大家都沉默了,之后有的主张不要派人去,有的认为可以多派几个人去。经过反复商量后,决定再派吴柏群、吴善政二人同吴粲庭一起作为和谈代表去见日军。结果3人去了不久又回来了,说日军要求全村的壮丁和自卫队员都出去听日军长官训话。但许多人还是在怀疑,这时深信了日军“善意”的吴粲庭还多方动员并作保证,凡是愿出去听训话的在村内学仓谷中每人给一担稻谷,回来马上兑现。这样,包括吴粲庭在内共集合了40多人前往村外听日军训话。
  吴粲庭把40多人带到了白球岭,日本汉奸翻译见村民并没有全部出来,就对吴粲庭说:“你不是说全村有二三百名壮丁吗?你快回去把他们全部都带过来。”吴粲庭便又跑回村里。村民们本来是持怀疑态度前来的,现在看到日本翻译官鬼鬼祟祟的样子就更加怀疑了。一贯机灵的吴积良说,旺官背村只来了我一个人,我回去发动更多的人过来,说着他转身就走了。看到吴积良走后,60岁的吴学卿干咳了两声,给大家递了个眼色,示意“赶紧走!”此时,一名日军军官一挥手,埋伏在附近的100多名日军一拥而上,把村民包围了起来。这样,村民只能被敌人强迫着向前走去,走到坝头峡,越过石灰坝,又爬上雷庙顶。这时敌人下令止步,命令村民们跪下来,脱去衣服,撕成布条,倒绑着双手。“兄弟们,横直是死,赶紧和鬼子拼呀!”吴学卿一边高声喊着,一边借着脱衣的时机左一拳、右一脚,把身边的两个敌人打倒了,背后的一个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刺来,他飞起一脚,把敌人的刺刀踢飞。在吴学卿的鼓舞下,大家一齐赤手空拳与敌人英勇搏斗起来:吴荫凤带着满身刀痕和鲜血脱离了险境;吴立德借着脱衣的时机,一个猛虎下山,跳落了数丈深的陡坡,借着陡坡和草木掩护直滚下山,侥幸躲过敌人的子弹逃离了虎口:而号召大家拼命逃走的吴学卿,由于年老力竭,终寡不敌众,拼不过敌人的刺刀被活活刺死。最后无法逃脱的村民全部被日军押到都竹村的刘彩龙屋,敌人让吴善政、吴善修、吴积余、吴韶生(14岁)、吴善茂、吴积达、吴积远、吴积英、吴正祀子亚三、李永棣10名青壮男子当挑夫(后来只有吴善政、吴善修、吴韶生、吴积余等4人逃出虎口),其余31人被日军残忍地用刺刀一阵乱刺,然后全被拖进一个大厅屋里推倒在一起,堆上柴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当时已是晚上9時许,只见火光冲天,惨叫声不绝,场面惨不忍睹。事后,亲人们欲收敛遇害者的尸体,由于均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他们只好含泪挖了一个深深的大坑将遇害者的尸骨一同埋葬,这就是座洞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守土殉难人士的“百人坟”。
  历史不应忘记。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牢牢地记住这一段悲壮的往事,致力于民族的中兴,铸牢我们的钢铁长城,让悲剧永远不要重演!
其他文献
胡道静安徽泾县人,1913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胡怀琛和伯父胡朴安都是海内闻名的国学大师,渊源家学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治学环境,15岁时即以扎实的国学基础,考入了上海持志大学国文系。曾先后师从陈乃乾、周予同、吕思勉、姚明群、姜亮夫、蔡尚思诸位教授学习了版本目录学、索引学、经学史、中国通史、历史地理学等,并对农业生物学、植物学等亦广泛涉猎。他17岁便脱颖而出,先后写出《公孙龙子考》、《校雠记》两书。  
2012年9月18日,1988年至2000年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伍绍祖与世长辞,享年73岁。伍绍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经历与传奇色彩。  从学子到将军  到国家体委主任  伍绍祖(1939—2012),湖南耒阳人,1939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父亲伍云甫曾是当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1944年,年仅5岁的小绍祖上了延安第一完全小学。  伍绍祖敏而好学,天资聪颖,1957年,高中毕业后
在近代中国,张竞生有“中国性学研究普及第一人”“中国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中国发起爱情讨论第一人”之誉。他首次在北京大学开设性心理学课程,首次在国内编辑出版宣传性教育的书籍,倡导“放乳”,指导“性艺”,提倡“情人制”。这些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使他一生处于被舆论攻讦,甚至被驱逐被通缉的窘境。  台湾著名学者政论家李敖曾经说过,民国时期编辑《性史》的张竞生在教室公开做人体写生的刘海粟和
寿春倡议闻天下,  今日淮南大有人。  辽海烽烟多故鬼,  皖江风雨泣遗民。  辍耕陈胜思张楚,  函首于期竟入秦。  莫问虹桥旧时月,  衣冠梅岭也成尘。  这首七律诗,是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1910年为纪念熊成基所作。熊成基(1887—1910),字味根,江苏扬州人,1887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官吏家庭,自幼随父寓居安徽。他少年时就有投军习武、强国雪耻之心。为此,他于1902年考入安徽武备练军
发生在66年前的“沈崇事件”,对于而今中国绝大多数中、青年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甚至根本不知。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知道沈崇这个人和因她不幸的遭遇所引发的“沈崇事件”,也仅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倒数第二篇——《友谊,还是侵略?》的注释中略知点滴,对于事件的始末详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十分清楚。  一  1946年12月24日,正是西方国家圣诞节前夕,即“平安夜”。然而,这个“
摘要:为验证赣北植棉区油棉两熟种植棉花轻简化栽培模式的适用性,于2018年进行了春棉育苗移栽模式和油菜后夏棉直播的轻简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在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各阶段苗情、产量性状与实收产量、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棉株干物质积累量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直播棉生育期比移栽棉短30天左右,田间生长期要短50天以上,特别是直播棉苗期要短24天左右;二是直播棉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明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中国社会的黑暗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有枪就是草头王”,大小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在这些赳赳武夫中,刘珍年(字儒席)可谓一个“异类”。  刘珍年治军严格,所部士兵一律配带写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12个字的臂章,严禁出入酒楼、茶馆、妓院,连在大街上吸烟也在禁止之列。由于军纪比较严明,刘部战斗力很强,仅以一师之众就敢和张宗昌、韩复榘等实力人物对抗,并屡有胜迹,
贫苦少年立志高远  韦一平,又名韦瑞珍,1906年11月出生于广西天河县下里乡(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里乐村一个群山环抱、只有六七户壮族农户、几乎与世隔绝的贫穷偏僻小山冲——短洞屯。韦一平在兄妹六人中排行老三,乳名韦贵人,7岁进私塾,学名韦家惠。  少年时期的韦一平读书非常用功。在离家4公里外读私塾的5年时间里,他就读完了《诗经》《易经》《尚书》《幼学》等。之后,父亲又把他送到离家2公
探长1名:  斑马探长是一匹博学而幽默的高个子斑马。  探员4名:  白头儿是一只羚羊,斑马探长最得力的助手.  红头儿是一只思路敏捷的朱雀鸟。  黄头儿是一只任劳任怨的仓鼠。  绿头儿是一只喜欢思考的小青蛙。  冬天是一个乏味的季节,没有暖暖的太阳,没有鲜嫩的青草,甚至没有温和的笑脸。冬天里的草原非常安静,静得有些让人害怕。草原的旁边就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草原上的动物经常和森林里的动物一起玩耍。
提到“御史”,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的纪检委、监察局、反贪局这些实权机构。的确,古代的御史行使的就是监察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反腐败机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命运;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有“通天”的权力,官吏一旦遭御史上书弹劾,日子就不会太好过。然而,当我们读明史的时候,却发现明朝的御史日子不太好过,原因并不是明代的御史没有权力,明朝的御史和其他朝代的御史一样,权力也很大,但相对一般官吏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