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束缚 求本真 讲实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e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今新课改正处在深入推进和持续实施的阶段,老师在改革的浪潮中践行着课改理念,但出现了一些课堂教学组织渐渐背离课改初衷,机械教条,甚至舍本求末的现象,需要在课程改革下静下心来再思考,让中学美术教学回归本真,让美育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中真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美术 课堂教学 本真教学
  时至今日,新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教学形式与方法多样呈现,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美术课堂教学自然不离其宗,但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番,一些课堂教学组织已然失去对教学本真的理解,跟风逐流,课堂上多见浮于表面的热闹,一味追求现代技术的形式……与新课改的初衷渐行渐远,笔者经过一线教学实践和反复思考研磨,认为应当敢于去除片面追求的形式感和程序化,回归教学本真,紧随课改初衷,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一、缺少了小组合作的美术课带给我的思考
  新课改倡导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老师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及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一定要规定每节课必须有多少次以上或者是不少于多少时间的小组合作?这样的做法是否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性差异,或是同一学科不同知识内容的特性差异,等等。
  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身是好的,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但是,笔者在一些开课交流活动中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是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安排,并不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安排的。在某校教学展示活动中的色彩课教学中,开课老师为了让学生感知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色体验,再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静观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小组活动中,由于调色过程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操作难度,学生很快就可以独立完成调色,且观察调色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等并不复杂,小组活动时并未出现“真”合作,每个小组只有少数几个表现积极的学生在动手调色,其他组内成员没有自己动手,也没有积极参与,缺少自我感知和体验,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氛围掩饰下嘻哈说笑,而到了各小组上台展示环节,也成了每个小组积极投入的骨干分子表现的舞台,其他学生成了看客,课后细问学生感受和收获,学生的回答显得无味,并表示平时基本都这样,看来学生已经习惯如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不能不对践行新课改的初衷生忧。
  笔者事后与同教研组美术老师就此课进行了教学研讨和设计,改变了某校开课时按部就班地讲授有关色彩明度和纯度知识点,再由学生分组合作调色的做法,而是采用类似理科实验操作的方式,简要指导调色方法和注意点后,让学生分别就同一种颜色和多种颜色等调和,平涂在白色纸条上,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上了色的纸条按一定规律整理排放,再请学生总结规律并谈感受,这节课上并没有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但每一个学生都专注于独立调色。在总结规律并表达时,学生都有各自的体验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及配色规律的认识,获取了有关色彩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观察调色发现规律或者完成配色框后的欣喜,有了成就感,在通过实践体验培养了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的同时还树立了自信。因此,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安排,不是机械死板的,无论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自主实践和探究学习,或者是其他教学形式,都有各自的长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视学科而异,视具体内容而异,视教学目标而异,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安排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作为个性化特征很明显的美术学科更应该如此,优秀的不可复制的美术作品都是画家个性情感的真实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价值追求,学科所蕴含的精神虽然难以体味,也难以捉摸,但是对于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人的后续的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感、自我创新的价值追求,比片面追求浮于表面的形式更重要。
  二、没有使用多媒体的美术课带给我的思考
  新课改倡导创新教学手段,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助力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目标实现。相对原有的书、黑板、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而言,新生的幻灯、投影、音像设备、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多见的现代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是无可厚非的。首先,可以避免教师因示范的发挥及结果出现不确定等情况,预先把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多媒体可以多次重复再现,有利于知识的强化和巩固;第三,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客观物质条件、时空的跨度或者抽象性物象的限制,演示一些传统手段难以演示和传递的信息;第四,新颖的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现代科技的向往;第五,多媒体还能弥补教师语言表达的不足,等等。但是,就目前一些多媒体教学看,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甚至到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没有使用多媒体似乎就不是一堂好课的地步。然而,从客观实际出发,由于老师本身的精力、能力和技术等问题,一些多媒体课件质量一般甚至低劣,有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信息量过大,上课节奏过快,学生并没有真正吸收和领会新知识,有的多媒体演示完全取代了學生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和感受,本末倒置,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并没有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增效的作用。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手段的科学合理使用会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如果教学手段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助力教学活动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反而会起负面作用。
  笔者在一些美术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中发现,有些内容换用传统媒体效果反而会更好。比如在一节水彩画课上,有位老师把水彩的绘画步骤图一一呈现在PPT上,在对照步骤图讲完后安排学生自己练习,老师在下面巡视,实际效果是学生未能对水彩的特性有足够感知,不能正常掌握和绘制水彩,而且细看多媒体所呈现的水彩颜色经过投影后已显失真。笔者事后就同一课题进行重新设计,还是这节水彩课,没有用多媒体,而是采用传统的现场分步骤演示法教学,让学生同步绘画,边在熟悉绘画的步骤边绘画,同时注意感受水彩水墨淋漓的特点,体会水彩在绘画过程中发生相融的水色变化之妙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画出一幅水彩画的模样。虽然这节课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却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从美术学科的特点而言,有些教学内容是需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出效果,这是绘画艺术独有的魅力所在。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些美术课的教学摆脱对多媒体过于依赖,实际上也是倒逼美术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美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而言,笔者认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根据教师的能力素养,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确定。只有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才有助于教学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增效。
  总的来说,要践行新课改理念,实现新课改的初衷,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理念上的改变。我们不能在教学中受到形式或程式的束缚,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笔者在此并不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不反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只是觉得在当下课改进入深水区后如何回归本真,提出再思考,不教条,不机械,而针对一些现象提出商榷。
  参考文献:
  [1]李松林.论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14(1):52-56.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说《自由小姐》讲述了一段怪异荒诞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探讨了现代压抑对人的束缚与人对现代压抑的反叛这一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命题,它是一曲西方现代人在现代压抑重压下追求个性解放,意图重获自由却不得的人文主义悲歌。  关键词: 荒诞爱情 追求自由 现代文明 人文主义 《自由小姐》  一、自由对文明的反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唱出了人们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文章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为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操作指导。  关键词: 专业课程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这个词早先是企业管理的词汇,
摘 要: 《太平广记·医部》中记载的名医事迹,其中不少都可以在正史中找到对应的记载。对比发现《太平广记》中的名医形象沾染了浓厚的奇异色彩,形象发生了异化。民众的忧患意识诱发了对名医医术的渴望和神化,民间流传的众口铄金使得奇异名医故事深入人心,宗教信仰的普及,让名医无意中获得了与神佛类似的地位。  关键词: 名医形象 《太平广记·医部》 正史 异化  《太平广记》是古代笔记小说的第一部总集,
摘 要: 审美化下的党课创新品牌通过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实现审美主体激发、审美形式创新及审美思维培育,将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创建特色性的党课系列活动,使得党课品牌更具有生命力,使得党课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提升党课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 审美化 党课品牌 高职党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的
摘 要: 广东东软学院自办学以来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教育理念,随着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愿望不断加强。本文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从“治理”视角阐述了治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并在实践中探索了新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治理理论 工作模式  “治理”源于联合国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
(昆山市费俊龙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 从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地方课程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应用地方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注点。作者基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积极探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教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教学活动创设具体的教学场景或渲染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改善课堂生态,实现教学的高效益。体验式教学法主要包括编排课本剧、历史故事讲述、描述历史事件、制作历史文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内涵 价值 方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实
摘 要: 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的内涵建设强调英语听说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未来岗位需求相一致。本文从高职英语听说课程内涵建设的原则、目标、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听说 内涵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要求,国际交流越来越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 周作人散文中有着大量的鬼神书写,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退守书斋后,更偏向于民俗意义上的谈鬼神,这类鬼神散文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对鬼神的书写,尤其以希腊诸神的讨论最瞩目。周作人谈神说鬼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和审美,而且是期待艺术、知识及人本精神的影响,从而达到人世间的“美化”。  关键词: 周作人 鬼神 民俗 希腊神话  1934年4月5日林语堂在
摘 要: 袁机,字素文,清代才女,袁枚之三妹。因父亲袁滨与高八为子女订立了指腹为婚之约,其后虽知道高八之子高绎祖品行不端,袁机为了忠守节义,执意嫁往高家,在高家备受虐待,但她至死仍不悔。由于遇人不淑,造成了她悲剧的一生。她死后,其兄把她的诗作编辑为《素文女子遗稿》。通过她的诗歌创作,进一步了解到袁机的性格及其对于这段婚姻的看法。  关键词: 袁机 袁枚 《素文女子遗稿》 《祭妹文》 性灵说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