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可以这样“翻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主导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变为“学生自主信息传递,教师主导吸收内化”,这是一种教学内在逻辑的颠倒。其实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契合当下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如果不拘泥于网上学习与微视频呈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变“教—学”为“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例如,“杜郎口”模式,白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晚上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前预习”模式,上课之前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己看书,上课时教师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预习—研讨”模式,课前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独立学习,课上集中进行交流、释疑、探究。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翻转课堂”。
  我的课堂,也尝试着进行了“翻转”,操作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三句话:做好准备来分享,带上困惑来讨论,形成焦点来探究。接下来以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我的“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课前的“自学”和“仿学”
  “翻转课堂”课前干什么?学生以“先学单”的形式通过“自学”和“仿学”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一是文本通读。学生在家借助工具书,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莲叶青青》的“先学单”中就有以下相关内容。
  1.生字新词我自学。
  (1)摘录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带点的字注音。
  蔫:___;疮:___;种藕:___;一物降一物:___。
  (3)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面词语的意思。
  成色: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蓝色的树叶》一文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借。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传统课文。教材编写的目的旨在借此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因此,以往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用语文课程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小语课堂,仍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文轻言,重形轻质”的课堂形态,教师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活动;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研读模式遮蔽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追求课堂环节设计的新颖有趣而忽略了文本自身的意义解读,致使课堂质量提效甚微。  正所谓,“君子务本,本
關键词:2016年度;河南省;校园足球; 颁奖典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77-01  2016年1月13日下午,由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中原一校一品研究指导中心协办,由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承办的“2016年度河南省校园足球颁奖典礼暨校园足球校长论坛”在郑州师范学院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发挥各种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潜在作用。特别是在多媒体课件流行的今天,一些传统的东西渐渐被替代和遗忘。笔者想以最简单易得的学习资源——一张长方形纸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使用,发挥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能折出一些分数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
作文教学流派纷呈,每位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有  各自不同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等,但从人本主义的  角度出发,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从“愿写”到“会写”似  乎已成为公认的教学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摸索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寻源挖泉    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  机的支持,即要有话愿说,有言可表。如何在实践中  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并帮助学生寻找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  2 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念国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在体悟情感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
童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文学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俗风俗和语言特点,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美德。民间童话、童谣、神话、寓言、戏剧等民间文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是小学生乐于阅读的书籍,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精神食粮。细细品味何夏寿老师执教的《草桥结拜》一课,为我们呈现了四大亮点。  一、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年终岁末,揖别即将逝去的一年,那种回望与盘点,必将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深层思考。  一、评说2015年语文教育研究的新气象、新进展  本年度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层面,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不断向纵深发展,使语文课程改革更加稳健、更加踏实地向前推进。  在理论研究方面,给我们总的印象是更加接地气,更加触及语文本体。笔者根据所获信息,梳理出以下四点:一是语文课程改革如何立足新常态、适应新常
【设计背景】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表达情感、锤炼语言、激荡脑力的最佳载体。从小对孩子加强诗歌教学,能够熏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于幻想,与儿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他们与诗亲近,不仅仅因为儿童诗的悦耳音律,更在于儿童诗超凡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
徐良英: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瞒您说,在教学生涯的某个阶段,为了模仿名师,我常常到了欲罢不能之境地,用心地观看名师的课堂录像或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再移花接木,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呢,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我们只偏向于学习名师的一招一式的“形似”,而忽视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神似”。请您谈谈模仿名师的利与弊。  赖正清:模仿本身是无所谓利弊的。因为,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无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