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泉香而酒洌”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对于“泉香而酒洌”的文意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主要有三说:一是照语序直译说,如新课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泉水甜酒水清”;二是互文见义说,如《语文学刊》2001年第4期所载束荣柱之《互文见义例析》,译为“泉水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三是倒文说或交错说,如钱伯城主编《古文观止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译为“泉水清因此酒也香”。相比而言,笔者以为第三种译法较为恰切。
  首先,说说“洌”字的理解。《说文解字》:“水清也。”《辞海》:“清澈貌”。《辞源》:“①水清而醇……②酒清而醇”。可见,“酒洌”就是酒清。古代,酒有清酒与浊酒之分。王赛时先生指出:“浊酒的特点是酿造时间短,成熟期快,酒度偏低,甜度偏高,酒液比较浑浊,其整体酿造工艺较为简单;清酒的特点是酿造时间较长,酒度较高,甜度稍低,酒液相对清澈,其整体酿造工艺比较复杂。……浊酒的工艺较为简单,一般人均能掌握。……清酒由于酿造工艺稍为复杂,所以酿者见少。”(《唐代酿酒业初探》,《中国史研究》1995年01期)这样看来,在古代清酒绝非一般人能酿造并享用,李白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可为证。而欧阳修当时乃遭贬之身,滁州又是荒僻之地,加上欧公当时是与众人聚饮,与民同乐,应该无福享用“斗十千”的清酒。既然饮的是浊酒,何来 “酒洌”?
  再则,谈谈“洌”与“冽”。清代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石索五》(《续修四库全书·八九四·史部·金石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所录《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碑印拓记载,欧阳修的故交、北宋大臣兼书法家苏唐卿,于嘉祐七年(1062年)将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篆书并刻于石碑。碑文中 “泉香而酒洌”句为“泉香而酒冽”。值得注意的是,《费县志·卷十四上·金石》(光绪二十二年李敬修撰,国家数字图书馆电子版)详细记载了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并立碑的前前后后,并收录了苏唐卿篆文所书《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碑碑阴的文字,其所录欧阳修的谢简说道:“辱惠,仍寄示篆文石样。鄙辞何以污巨笔,然遂托字法以传不朽,岂胜其幸也。”可见,此篆书碑刻文字在苏唐卿撰写并立碑过程中,曾呈送欧阳修亲自审阅,应属欧阳修原创文本无疑。另外,今醉翁亭边宝宋斋保存苏轼所书大楷《醉翁亭记》碑,碑文也为“泉香而酒冽”。“洌”与“冽”是两个字,“洌”从水。我们还是看看“冽”的字典释义:今本《说文解字》中无“冽”,但有“寒也”,段玉裁注云:“各本篆作。解作赖声。音洛带切。今正。按:字即《广韵》《玉篇》皆无之。而孔颖达《五经正义》、李善注《高唐赋》《啸赋》皆引《说文》《字林》‘冽’字。是今本‘冽’讹为‘洌’,显然也。”看来,“冽”并无清澈之义,只有寒冷之义。应不能说酒很清凉吧,只能是说泉水很清凉。所以,是“泉冽”而非“酒冽”。
  最后议议苏轼改“泉冽而酒香”为“泉香而酒冽”的故事吧。与苏轼同时代的方勺在《泊宅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记载:“元祐中,东坡帅杭。予自江西来应举,……欧公作《醉翁亭记》后四十九年(应为四十五年,笔者注),东坡大书重刻于滁州,改‘泉冽而酒香’作‘泉香而酒冽’。”这里所述之事发生在1091年,但《金石索·石索》记载,苏唐卿1062年所书《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中就已是“泉香而酒冽”。笔者以为,这当是《醉翁亭记》写成后,在传抄过程出现讹误,方勺起先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文本。后来在苏轼处见到了不同的文本,后人出于对苏轼文名的敬仰,就误以为是苏轼修改了欧阳修的原作。苏轼受滁州知州王诏之托书写老师的作品以传世,当以保持原作面貌为要,不大会擅作改动,所以这句当是欧公原创也。论及《醉翁亭记》,苏轼曾说:“永叔作《醉翁亭记》,其辞玩易,盖戏云耳,又不以为奇特也。”(《东坡题跋(一)·卷之一·记欧阳论退之文》,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所以,欧阳修为了文辞的新奇,采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也在情理之中,如“风霜高洁”即为“风高霜洁”之谓也。清人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欧阳修之用意可能也是如此吧。苏轼深受老师欧阳修的影响,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常用倒文的修辞方法。他的《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他还写过七首回文菩萨蛮,颇为有趣。比如其中一首:“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总而言之,“泉香而酒洌”应该是“泉洌而酒香”的倒文,“洌”应为“冽”。此句当译为“泉水清凉,酒儿醇香”。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清华中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生活中的你是否也从别人的微笑中感受到尊重、肯定、接纳、关怀、友善,又是否愿意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呢?德国的威尔科克斯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也许不经意间你已经扫除对方心中的阴霾;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许就是一个微笑那么简单。  师范毕业那一年
(一)所谓党章思想,是有关党章本质、党章功能、党章效力的思想和观点的总和。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丰富、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及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使得管理层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私利而不分配现金股利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一直存在分
半个世纪以来,多元化一直是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也是争议最多、至今尚未有一致结论的研究领域。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从各个角度分析多元化的内在动机、检验多元化和企业
吉水三中多媒体下的五环学本课堂改革模式(以下称高效课堂)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中,两年来的风雨兼程、一路坎坷,在这里成绩与质疑并存,个性与梦想齐飞。笔者将对吉水三中高校课堂改革逐一展开阐述。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即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与提升。学生是课堂主人,主宰着自己的学习、生活、幸福与命运。联
摘 要:课堂作业练习是提高、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改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铁律,即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也是绝对不可偏废的。本文就如何抓好课堂作业练习谈了几点独到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作业 练习的精与多 训与练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许多教育研究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素质教育与应试考试似乎永远存在着矛盾,教师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考试制度永远是绕不开
新时代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战场之一。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立足自身的教育舞台,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思考原有的教学方法,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教学行为,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自然不能忽视美的教育。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从而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一、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  课文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感知材料,是树立学生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加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但是要想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首先就要肯定每位学生都是美的,这样才
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2012年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张扬个性、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奠基石。为此良好的问题式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思维飞向更高远。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一番尝试。  一、换个角度,成千百奇峰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作为教学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