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兴味,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生写作能力有限源于阅读的深度不够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现象而困惑:一个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习作,五年级的学生所写的作文与其在三、四年级时所写的作文,在选材、表达上并无多大区别,看不出该年级学生应有的习作水平。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生所学的词语或表达方法不见于习作上有所运用,思维较局限,在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没有明显提高,文采兼美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这是有学习而没有积累呢?还是有积累却不求甚解,以至于无法运用呢?
  经过长期的课堂观察与校本研究深入思考,发现这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方面只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阅读,只求数量不讲求理解体会,老师对颇具文脉的经典课文的阅读指导和运用指导不到位,缺乏深入指引,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较缺失。学生不能很好地从具体的课文阅读中吸收写作所需的营养;习作时,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从典范课文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技巧和方法,因而也形成不了深入学习课文的内驱力。另外,学生的阅读素材没有经过细致筛选,进行课外阅读也极少得到家人或老师的指导,所以阅读的能力多停留在追求情节上,而没有达到鉴赏玩味的层次。
  二、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是深层次的
  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应在阅读时涵泳兴味,实现高效有益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涵泳”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辞海·词语分册》中解释为:“涵”, “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朱熹读书法中有一条就是“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仔细认真,反复琢磨,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涵泳”一词是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引导学生沉浸在语言学习中,反复诵读。涵泳兴味是指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经典文本熟读能诵,要求积累理解,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玩味,达到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实现在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通过涵泳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语言等不断积累,厚积薄发,写出优美的文章,真正实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对写作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丰富作者的学识素养和写作素材,一是获得文体形式和写作方法上的借鉴。阅读是输入和积累,是进行有效表达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输出和表达,是人们观点和思想的有序表达,是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外在表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阅读的基础上教给写作知识,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后来,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理论,及至1963年开始,丁有宽老师根据儿童模仿性、发表欲和遗忘性的心理特点,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目标,建立起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开展了广泛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让我们看到了读写结合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卓有成效的。
  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教材中的经典文段,梳理教材文脉,引导学生读有生命力的永恒的书,并因应学生需求及课程要求补充相应的课外读物,形成涵泳兴味的小文库,指导学生在课余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反复诵读,虚心涵泳。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让学生深入地学习体会主要内容,得分清前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以及进一步理解前因与后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为此,要从情节入手,揭示诸葛亮的才干,分清前因后果,找到联系前因与后果的桥梁。教师在导学时,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体味,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周瑜为什么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从此就罢休了吗?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无数悬念,万千好奇将深深地吸引他们迫切走进《三国演义》。老师就是这样以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习文本到阅读原著,推动学生深层次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是广泛阅读与深入阅读相结合,是学生对精华的文段既精读成诵,反复体味,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广泛地积累了语言素材遇到表达的需求就会自然流露。
  四、如何运用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
  按各年级教材,将要求背诵的课文划定为涵泳材料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反复回味。让学生达到熟读理解相应文章并能背诵的目的。低年段侧重读背;高年段重理解,合理运用。涵泳兴味的阅读方法贯穿各年段的学习中,在日常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推行下去。并依据新课标要求达到的课外阅读量,从经典美文中选取合适的素材,收集成册,形成涵泳材料。
  涵泳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时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故此,潜心阅读、反复玩味、理解内化应当是达成涵泳兴味的三层次。潜心阅读即专心致志地阅读。不受外界的影响,走进作品里面体会人物的情感、所表达的意思,产生共鸣。浸润期间,体会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快感,对精彩的文段反复诵读,直至能熟练背诵。然后,细心体会其中意味,反复琢磨体会,直至领悟在心。
  长期阅读,涵泳兴味让学生的阅读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阅读展示活动,如朗诵会、讲故事、知识问答赛、创意表演等。可以“借、仿、创”三字口诀,鼓励学生将日常积累的好词佳句以及写作手法运用到单元习作中去。
  教师在常态教学中,围绕促进学生的涵泳兴味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研究可行性做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在不断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小学(510385)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更新,学生的心思开始远离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有时也不能良好的适应,导致难以掌握语文知识,降低语文学习的效率。面对如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此种现象,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应该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回归本质教学的方案,采取多沟通,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课文知识,开阔语文视野,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大有所成。教师在回归本质教育时必须注重教学方法,
目的探讨本院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DLBCL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结外器官受累情况、体力状况评分(ECOG)、联合放疗、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一线中位化疗周期、淋巴瘤的Ann Arbor分期、是否接受手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骨髓侵犯、Hans病理类型等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诗词,把握诗意,想象它们所展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就是说小学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诗词的层面,而应该指导学生
目的研究七氟烷在体外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出CD4^+T淋巴细胞、Th1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疼痛的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疼痛患者6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予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干预对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行为及心理契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本院工作的132名护理人员作为参照对象(干预前),2017年1—12月在本院工作的146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干预后),从2017年1月开始,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对本院护理人员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上实行多样化激励和支持,并实施各项预防契约破裂相关措施,观察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继续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们的学生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一直在思索:怎樣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经过一番实践后,我发现我们的农村生活是习作素材的广阔天地,学生纷纷尝到了习作的甜头,写作兴致高涨,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  一、春夏秋冬美景多  我们生活在农村,田园充满着浪漫的诗情,其中的美景道也道不完。我曾经这样告诉学生“历来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都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他们作了很多描写赞美田园的诗,他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使用各种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鉴赏校园标语,潜移默化  小学生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挖掘校园中的各种识字资源。教師可以在带领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时候指导他们关注校园内的各种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