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仁尼琴作品中的人性之光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1918-2008)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优良传统,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描绘出复杂的人性图景,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之家》《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等,其作品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 人性 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75-02
  2008年8月3日,“俄罗斯的良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在他莫斯科的家中逝世。他的离开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关注。索尔仁尼琴把自身坎坷的经历和对人性、历史及现实的思索相结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之家》《癌病房》《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等,其作品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一、索尔仁尼琴及其作品简介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1918-2008),享誉世界的俄罗斯文学家。出生于北高加索,自幼丧父,后与母亲迁居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由于热爱文学,在罗斯托夫大学数学物理系读书期间攻读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1941年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卫国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曾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由于其在给朋友的信中对斯大林的不敬之词在前线被捕。1953年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劳动改造后,索尔仁尼琴被流放哈萨克斯坦,后由于重病被安排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医院进行治疗。1956年解除流放,定居梁赞,任中学数学教员。[1]
  1962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得到赫鲁晓夫的肯定后发表,掀起“集中营文学”热潮。1963年加入苏联作协,同年发表短篇小说《马特辽娜之家》。1968年,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长篇小说《癌病房》《第一圈》被迫在国外发表。1969年,索尔仁尼琴被开除苏联作协。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作家未能前去领奖。1971年政论体长篇小说《红轮》《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国外相继出版。1974年,作家被政府剥夺苏联国籍,并逐出境内,先后侨居瑞士和美国。1990年恢复国籍,1994年回国。1997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俄罗斯国家奖,2007年国庆节,普京亲自前往其家中为作家颁发了国家奖章。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因心力衰竭去世。[1]
  二、作品分析
  作家结合1955年自己在塔什干的住院经历创作了小说《癌病房》。作品以主人公奥列格·科斯托格洛托夫为主线,对所在医院的病人、医生、护士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深入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命运。作品中没有绝对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无论是自私虚伪的巴威尔·卢萨诺夫、懦弱的舒路宾,还是美丽善良的薇拉·甘加尔特、坚强正直的董佐娃、单纯的阿霞和可爱的卓娅,作家都赋予了人文关怀,全面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运用卓越的笔调把流动的心路历程灵敏地捕捉下来。
  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的身世与作家相似,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正直,曾服役七年,因与同学讨论斯大林而被捕入狱八年,期满后在流放地成为一名土地丈量员,后身患绝症被送入医院治疗。在劳动营恶劣环境下,为了生存他变得痞性十足,为了在医院中争取更好的治疗条件,他拿出在劳动营中“修炼”的手段周旋在医生、护士和病患中。只有在与医生薇拉独处时,他才会恢复本性,袒露肺腑。在他痊愈出院的那一天,作家用细腻的笔调抓住了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从呼吸到自由的味道到一次次碰壁,他的心里夹杂着兴奋、欣喜、忧伤、无奈,他从封闭的环境里走出,深刻地感受到了种种不适应。在作家笔下,科斯托格洛托夫顽劣的外表下包裹着细腻的情感、良好的修养和赤诚的灵魂。
  舒路宾本是农村科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在莫斯科开课讲授好几门专业,但随着“大清洗”的开始,他为了活命甘愿出卖良心充当沉默的大多数,向组织承认错误,与被捕者划清界限,并服从上级指示,去当图书馆管理员。“一个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涉及人类心灵和良心的秘密,涉及生与死之间的冲突的秘密,涉及战胜精神痛苦的秘密,涉及那些全人类适用的规律,这些规律产生于数千年前无法追忆的深处,并且只有当太阳毁灭时才会消亡。”[5]作家直逼舒路宾的内心,搅动其神经,使读者看到了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的知识分子:人的求生欲望与良知在左右着舒路宾,物质生活的舒适换不来精神生活的安逸,苦难没有消除他的理性与责任,他没有彻头彻尾的屈服、麻木,这就注定他的精神是倍受折磨的。这只“猫头鹰”在病房里总是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沉浸在自己无言的痛苦之中,“犹如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鸟”。他卑微的身体怀着颗高贵的心,胸中不灭的理想火花促使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国家的症结:在身患癌症之时,他仍考虑着自身以外的事情,仍劝诫科斯托格洛托夫“千万不可从自己经历的苦难和这些残酷的岁月得出结论,认为社会主义要不得”,并提出了“先道德后经济”的“道德社会主义”。气数将尽之时,舒路宾还说出了普希金的诗句“我没有整个儿死灭……我没有整个儿死灭……”。肉体之癌恶化,精神之癌痊愈,他已无怨无悔了。舒路宾身上的这种精神特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品质。这个群体有着一种在逆境中“很难被摧毁的、非常崇高的东西”,也即舒路宾所说的“宇宙精神”的“小块碎片”,也正是如此,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才能代代相传。他们是俄罗斯民族的代言,同时,索尔仁尼琴也借舒路宾之口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阿霞是个十七岁的美丽少女,她从未想过病痛和死亡,不接受学校灌输的人生守则,而是遵循自然规律恣意地活着,尽情享受着青春的活力,不幸的是,她患了乳腺癌,“哪有这样的傻瓜会爱一个人的性格?”她不愿辜负造物主赋予的一切,于是在乳房被切除的前一天,她让焦姆卡亲吻了她的双乳。“在索尔仁尼琴看来,理想主义也好,英雄主义也好,只不过是某种压力之下产生的谎言,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神话,真实的只有人们的本能和他所说的良知。所以他就用人的本能来消解这种意识形态神话。”[2]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美丽的少女应该像天使一样纯洁,但阿霞却有着与传统“童贞女”相悖的特性,在理想主义的框架下她并没有抛弃自然本性。通过阿霞我们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不甘在强加的道德模式下成长的,过多的束缚只会导致病变甚至毁灭。在她身上体现出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是淳樸的、美丽的、充满着生命力的,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这份任性就会化为毒药,导致人格缺陷。
  与科斯托格洛托夫走的很近的护士是卓娅。在这个女大学生身上并没有表现出青年理想主义价值观,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本性需求。卓娅利用假期时间到医院工作赚生活费,她爽朗、勤快、诚恳,深得病人喜欢。父母婚姻的不幸使她比同龄人对待爱情更加审慎,否则,她不会对“一副强盗嘴脸”的科斯托格洛托夫倍加关注。她不需要一个美男子,只需要一个好人。23岁的卓娅不会再像个青春期的女孩子在异性身上寻找“手忙脚乱”的刺激,她已“在自己身体内部,在它各部分的比例方面,在自己的性格中,在整个生活观上,都感到平衡和谐”,而且“必须在这种和谐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扩展她的生活”,在与科斯托格洛托夫的交往中,她一直在试探着、不断地自问着:难道会是他吗?正是这种不断趋于成熟的爱情观和生活观,促使她告诉了科斯托格洛托夫有关“里比多”的秘密,并在他出院之际诚恳地向他发出邀请。
  三、小结
  尼·别尔嘉耶夫说:“人性毕竟是俄罗斯具有的特征,人性是俄罗斯思想之最高显现。”[3]人性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索尔仁尼琴这位富于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优良传统,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描绘出复杂的人性图景。
  【参考文献】
  [1]高国翠.“忏悔”的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2]刘亚丁.《癌病房》:传统与现实的对话[J].名作欣赏,2009(09).
  [3]尼·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1995:87.
  [4]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著),荣如德(译).癌病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语丝[J].领导文萃,2009(03).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论述在二外教学中教材选择及教材使用中综观全局,找内在联系,从而统筹安排,以达到节约时间,并使各方面内容相互铺垫、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综观全局 板块 联系 揉合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51-02    一、教材选择的重要性  笔者是一名教二外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语言知识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不再是唯一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态度在其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心理语言学的外语教学原理与工作实际,分析并阐述了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当前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并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的第三单元Text A——The Sense of Wonder为例,进一步探讨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
[摘要]微课,是近年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新兴的事物,它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教育领域迅猛发展,以大学高校为发源地向中小学延伸,目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竞相谈论的热门话题。我国各类院校也将“微”课堂的制作及其教学中的推广作为教师的业绩考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故而也引起了教师们在改进其教学法上越来越多的重视。微课以其新生者的姿态,正在掀起一场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作者以自己在法国电影《小王子》的微课制作过
摘要: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日渐频繁,影视剧的互相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途径。笔者注意到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俗语。俗语应用广泛,因此俗语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也对文化理解产生影响。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影视剧中的翻译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影视剧俗语的翻译要在注意中韩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国观众能够理解接受作为标准,避免直译和误译。  关键词:韩剧字
[摘要]以符号为载体在当代进行传统节日的推广,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文化课题。通过对传统节日与符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二者的依存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传统节日符号的当代创新和推广应用问题,使传统节日在当代经由符号的信息传达而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 节日符号 当代应用 符号传播 节日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60-
[摘要]学生干部培训是学生干部学习理论、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学生干部培养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以富有经验的学工干部为主体成立“基层学生干部培训讲师团”,科学设计课程结构,精心打造精品课程,授课团队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地授课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干部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肯定了和谐组织中高校图书馆工会工作的必要性。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本文提出图书馆工会工作实现新突破、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和谐组织 思路举措 角色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40-02  2016年年初,丽水市委提出“归零翻篇开新局”的主题大讨论活动,要求丽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对于当代广大的大学生来说,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是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更应该深刻认
[摘要]文章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及大学时光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旨在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爱好快速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促进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调整人生道路方向;从而激发大学生培养自身就业能力和企业生存能力的意识,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拟出能力养成计划书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能力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提高就业能力和企业生存能力,同时为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
摘要: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因其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素质提高等特点,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分析如何将项目教学运用到经贸德语类课程中,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经贸德语类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H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