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教育部门就强调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却令人揪心。现在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课有足够的课时。一些农村学校对艺术教育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藐视,虽然小学生的课程表上都标有音乐美术课,实际上,这样标明音乐美术课程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艺术课根本得不到落实和保障。
有个学生告诉我她们一学期实际只上了几节音乐课,而上一学期,她们的美术老师甚至连《美术》课本上的一节内容也没有讲过,上课时就让学生对着书本画,让学生模仿书本画。这其实也不能怪这位老师,老师本身都不会画、不会唱,又怎能教学生画画、唱歌呢?这种对美术音乐教育不重视、胡乱应付的现象,在很多学校里绝非个例。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在农村小学呆了近20年,这期间对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还是比较清楚,农村学校要谈素质教育是很难办到的,连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何谈素质教育,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都没建设好,谁来帮你实施艺术教育。而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更是存在着盲区。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不懂得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该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抓实抓好,这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其次,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乡、村所属的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几乎是零。再次,现任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困扰着学校。许多学校艺术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其理由是他们都必须选一科音乐或美术。最后,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校没有艺术专用教室,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学校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学器材。很多学校艺术教学器材几乎是没有,我所在的乡镇连脚踏风琴都没有,其它美术方面的器材更是没有看过。农村的孩子也有很多的梦想,他们也很喜欢上艺术课,他们中也有很多孩子富有艺术天赋,每当看到电视上小朋友的表演,他们是非常羡慕的,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象城里的孩子那样的表演了。
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必须建设好农村艺术教师队伍,让农村学校也有自己专职艺艺术教师。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
为此,一,国家要有意向的培养艺术师范生。都说大学生就业难,但广大农村中小学又急需大学生,而且好的艺术教师很难落脚边远的农村中小学校。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环境差,教育条件差,工资待遇差。针对这一现象,国家要给出优惠的条件吸引艺术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教育部从07年开始在全国招收免费师范生,条件是毕业后到农村学校工作三年。这一政策的出台,赢得了广大考生的欢迎,相信三年后第一批包括艺术类的毕业生将会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去任教。
二,要发展中等师范,招收定向中等艺术师范生。我认为,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这个问题,还是要大力发展艺术类的中等师范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了都很难找到工作,国家不如明确规定只要你愿意到农村去任教,国家就包你分配工作,你只要好好学习,就不会为找工作而烦恼了,而且工资也要保证不比城区低,这样可以吸引一些学生加入到农村艺术教师的队伍中来。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艺术类师范生,有一些到偏远山区支教,我们应多推崇这样的行为,但这只是少数或暂时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会选择到大城市工作甚至出国深造。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优秀人才致力于农村的艺术教育?我认为,只有发挥基层学校优势,才能带动地区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基层学校应该多培养一些从农村贫困地区出来的定向中等师范生,他们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让更多山里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
三,要大力宣传农村艺术教育的严重空白,以激起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同时国家也要给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愿意去,也乐意去,要去得了,也回得来,不要让他们有什么后顾之忧。为此国家可以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向各大艺术院校、文化团体、退休教师发出倡议和号召,开展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公开招募志愿者行动。我国人民素以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乐于助人闻名天下,我们更不缺乏勇于奉献爱心的人们。相信会有一批批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事业中。为我国边远农村的孩子带去他们渴望的艺术食粮,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增添光彩。
四,还可以采用支教或援助教学模式,城区的艺术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充沛,可他们又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教育部门可以考虑让他们采取支教或援助教学的方式,比如一周下去教一天,某几个艺术教师负责一个乡镇,这样既保障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也不至于让城区的艺术教师有什么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有专长的艺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真正在农村任教的艺术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农村学校规模小,艺术教师更少,学校不应太本位主义,应大力解放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这也叫教育资源共享。
五,利用农村本身的先决条件,让社会上的民间艺人充实到艺术建设的队伍中来。农村这个广愗的土地上其实有很多各方面的人才。比如,有会雕刻的木匠,会画花的油漆工,会做纸人、面人的小手艺人,还有会剪纸的老大娘,会绣花的绣娘,会编织的篾匠,这些难得的人才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学到很多的民间艺术元素,对于这些人我们可以请他到学校来演示示范,也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这种优势是城里的学校所不能比拟的,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先决条件。还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富有乡土特色。
六,要制定政策拓宽培养渠道,充实艺术教师队伍。近年来,很多县教育局本着“着眼本土,因地制宜,重点充实”的原则,采取归、转、聘、培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充实艺术教师队伍。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所谓归,即凡是艺术专业毕业,又因各种原因改教其他课程的教师,一律归队从事艺术教学,尽其所长。所谓转,即对凡具有一定艺术专长且乐意从事艺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艺术教学的担子。所谓聘,就是面向社会招聘艺术专职人员。一是通过自愿报名、文化考试、专业测试、试教、签订合同等程序,招聘艺术教学人员;二是聘请校外艺术专业人员到校担任课外辅导。所谓培,就是建立艺术师资培训网络,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培训艺术教师,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准和素质水平。
七,要大力倡导文化、教育、传媒等部门,免费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办培训班。作为国家未来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应该每年举办一期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活动,这样就有很多名农村艺术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如果各方面都来积极参与,那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质量又何愁不会提高。
国家对农村艺术教育不可谓不重视,翻开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美术课本,里面内容之精彩之丰富,令我们感慨生不逢时。可惜再美的内容、再丰富的教材,如果没人来教授,又如何能发挥美育功能呢?现代社会,绝不仅仅是只需要培养高分考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情操素养,往往比知识本身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度和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培养这些人才必须要先建设好艺术教师队伍,农村的艺术教师队伍也是我国必须重点关注对象,希望能被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真正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教师博览》
《江西教育》
《美术新课程标准》
有个学生告诉我她们一学期实际只上了几节音乐课,而上一学期,她们的美术老师甚至连《美术》课本上的一节内容也没有讲过,上课时就让学生对着书本画,让学生模仿书本画。这其实也不能怪这位老师,老师本身都不会画、不会唱,又怎能教学生画画、唱歌呢?这种对美术音乐教育不重视、胡乱应付的现象,在很多学校里绝非个例。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在农村小学呆了近20年,这期间对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还是比较清楚,农村学校要谈素质教育是很难办到的,连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何谈素质教育,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都没建设好,谁来帮你实施艺术教育。而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更是存在着盲区。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不懂得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该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抓实抓好,这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其次,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乡、村所属的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几乎是零。再次,现任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困扰着学校。许多学校艺术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其理由是他们都必须选一科音乐或美术。最后,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校没有艺术专用教室,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学校根本没有能力添置艺术教学器材。很多学校艺术教学器材几乎是没有,我所在的乡镇连脚踏风琴都没有,其它美术方面的器材更是没有看过。农村的孩子也有很多的梦想,他们也很喜欢上艺术课,他们中也有很多孩子富有艺术天赋,每当看到电视上小朋友的表演,他们是非常羡慕的,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象城里的孩子那样的表演了。
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必须建设好农村艺术教师队伍,让农村学校也有自己专职艺艺术教师。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
为此,一,国家要有意向的培养艺术师范生。都说大学生就业难,但广大农村中小学又急需大学生,而且好的艺术教师很难落脚边远的农村中小学校。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环境差,教育条件差,工资待遇差。针对这一现象,国家要给出优惠的条件吸引艺术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教育部从07年开始在全国招收免费师范生,条件是毕业后到农村学校工作三年。这一政策的出台,赢得了广大考生的欢迎,相信三年后第一批包括艺术类的毕业生将会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去任教。
二,要发展中等师范,招收定向中等艺术师范生。我认为,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这个问题,还是要大力发展艺术类的中等师范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了都很难找到工作,国家不如明确规定只要你愿意到农村去任教,国家就包你分配工作,你只要好好学习,就不会为找工作而烦恼了,而且工资也要保证不比城区低,这样可以吸引一些学生加入到农村艺术教师的队伍中来。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艺术类师范生,有一些到偏远山区支教,我们应多推崇这样的行为,但这只是少数或暂时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会选择到大城市工作甚至出国深造。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优秀人才致力于农村的艺术教育?我认为,只有发挥基层学校优势,才能带动地区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基层学校应该多培养一些从农村贫困地区出来的定向中等师范生,他们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让更多山里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
三,要大力宣传农村艺术教育的严重空白,以激起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同时国家也要给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愿意去,也乐意去,要去得了,也回得来,不要让他们有什么后顾之忧。为此国家可以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向各大艺术院校、文化团体、退休教师发出倡议和号召,开展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公开招募志愿者行动。我国人民素以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乐于助人闻名天下,我们更不缺乏勇于奉献爱心的人们。相信会有一批批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事业中。为我国边远农村的孩子带去他们渴望的艺术食粮,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增添光彩。
四,还可以采用支教或援助教学模式,城区的艺术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充沛,可他们又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教育部门可以考虑让他们采取支教或援助教学的方式,比如一周下去教一天,某几个艺术教师负责一个乡镇,这样既保障了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也不至于让城区的艺术教师有什么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有专长的艺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真正在农村任教的艺术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农村学校规模小,艺术教师更少,学校不应太本位主义,应大力解放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而是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这也叫教育资源共享。
五,利用农村本身的先决条件,让社会上的民间艺人充实到艺术建设的队伍中来。农村这个广愗的土地上其实有很多各方面的人才。比如,有会雕刻的木匠,会画花的油漆工,会做纸人、面人的小手艺人,还有会剪纸的老大娘,会绣花的绣娘,会编织的篾匠,这些难得的人才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学到很多的民间艺术元素,对于这些人我们可以请他到学校来演示示范,也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这种优势是城里的学校所不能比拟的,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先决条件。还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富有乡土特色。
六,要制定政策拓宽培养渠道,充实艺术教师队伍。近年来,很多县教育局本着“着眼本土,因地制宜,重点充实”的原则,采取归、转、聘、培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充实艺术教师队伍。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所谓归,即凡是艺术专业毕业,又因各种原因改教其他课程的教师,一律归队从事艺术教学,尽其所长。所谓转,即对凡具有一定艺术专长且乐意从事艺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艺术教学的担子。所谓聘,就是面向社会招聘艺术专职人员。一是通过自愿报名、文化考试、专业测试、试教、签订合同等程序,招聘艺术教学人员;二是聘请校外艺术专业人员到校担任课外辅导。所谓培,就是建立艺术师资培训网络,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培训艺术教师,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准和素质水平。
七,要大力倡导文化、教育、传媒等部门,免费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办培训班。作为国家未来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应该每年举办一期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活动,这样就有很多名农村艺术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如果各方面都来积极参与,那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质量又何愁不会提高。
国家对农村艺术教育不可谓不重视,翻开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美术课本,里面内容之精彩之丰富,令我们感慨生不逢时。可惜再美的内容、再丰富的教材,如果没人来教授,又如何能发挥美育功能呢?现代社会,绝不仅仅是只需要培养高分考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情操素养,往往比知识本身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度和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培养这些人才必须要先建设好艺术教师队伍,农村的艺术教师队伍也是我国必须重点关注对象,希望能被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真正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教师博览》
《江西教育》
《美术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