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镖局与江湖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武术老师李尧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武术家。1966年,我15岁时,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正式拜师,成为李尧臣的关门弟子。正式拜师前,我已经跟随老师断断续续地学了5年,虽是师徒关系,但因为老师年长我整整75岁,我叫他“师爷”。
  1973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李尧臣以接近百岁的高龄无疾而终。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恩师向我讲述了他经历的江湖往事。
  刀口枪尖的镖师生涯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1876年(清光绪二年),李尧臣出生于河北冀州绢子镇一个武林世家,父亲是镇守威海卫的副将,家中一把传世名剑湛卢剑为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锻造,自古以来无与争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李尧臣离开老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18岁那年,经人介绍李尧臣加入了会友镖局,当时北京城有8个大镖局,会友镖局居首位。而李尧臣进镖局的时候,又正是会友最盛的时期,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各地都有分号。
  在此后28年的镖师生涯中,李尧臣经历了擒土匪、为皇室护驾等大事,成为名动京城的“镖王李”。他还曾为慈禧太后表演八仙庆寿剑,慈禧太后赐他“长虹”宝剑一柄。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表演的齐天大圣猴拳,梅兰芳的虞姬剑法,都是李尧臣亲自教授的。
  镖局的人全凭功夫吃饭。所以镖局的规矩和一般商号不同,进镖局首先要拜师父,无论武艺多么高强的镖师加入镖局都要拜师。收徒历来被视为会友镖局的大事,1894年甲午海战前,李尧臣正式拜拳法名家“三皇圣手”宋彩臣为师,拜师仪式非常隆重。
  拜师以后,李尧臣开始跟着师父学武艺。先练拳术,后练六合刀,随后又练大枪,十八般武艺,差不多都练到了。之后又练水上的功夫,水里得使短家伙,如分水揽、雁月刺、峨嵋刺、梅花状元笔之类。水陆功夫学会了,就学使暗器。有些镖行的人能使飞镖,因此有人以为镖局的得名就是因为使用飞镖的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会。所谓保镖是指保送财货、银两,至于飞镖,不过是一种武器罢了。飞镖也叫斤镖,因为一个镖的重量足有一斤重,小说上说什么金镖,那是说差了,哪有用金子打镖的呢?斤镖比较笨重,身上不能多带。常用的暗器,还有飞蝗石子等。
  学会了软硬功夫,还得练飞檐走壁,蹿房越脊。所谓蹿房,是攀着房椽子,往上一翻就上去,落到房檐上时,要轻轻落下,不能有动静。越脊,是说越过房梁,在房梁上走,不能在屋瓦上行走。踩在瓦上,嘎嘣一声,把瓦踩碎,别人就发觉了。上了墙,往下面张望,看看院子里或是花园里有没有沟、井、翻板,有没有狗,听听有没有大人说话孩子哭。有时候还要用问路石试探一下,要是没有动静,才能翻身跳下,下去也要轻轻落下,不能有响声。
  此外,还要练马上功夫。古来作战,有车战、水战、步战、马战,保镖也得准备这四样同敌人打仗的技术。
  武林高手都觉得干这行挺舒服
  那时候,不仅单身的客人上路要找镖局保护,商人运送货物,更得委托镖局,才能防止贼人抢夺。那些走马上任的官老爷(卸了任,发了财的更不用说了)也得请求镖客沿途保护。最后,连地方官运饷银和各种款项,没有镖局随同保护,也休想平安无事。
  走镖的时候,看保的货物多少,由当家的派人。少则一两个人,多则十来个人(大约保一万两银子用一个人)。人多了,总有师父或师叔、师伯们带着,一切听他指挥。走镖的时候,遇见贼人,两下没说好,得交手了,当徒弟的要不卖力气,让别人看着,就显着“没种”,没法出头了。总之,做贼的人,固然是亡命,保镖的也是亡命。你要豁不出去,丢了镖,赔账不说,往后谁还找你?
  走镖,是镖局一项最重要的买卖,还有一项重要的买卖就是看家护院。当时的大宅门、大商号都有看家护院的。后来外国人到中国办了很多洋行、银行,他们也请镖局的人去保护。如华俄道胜银行就是由会友镖局给保护的。
  镖局给这些人服务,能拿多少报酬呢?保镖的人,每个月也就挣四五两银子,头儿们也多不了多少,7两2钱银子,那就是最多的了。到了年终,柜上赚了钱,大家可以分点红。护送大官上任,送到以后,赏个10两20两的,那是外快,不在正式收入之内。一个保镖每个月虽只挣几两银子,可是吃的是柜上的,而且好吃好喝,生活还是挺舒服的。镖局制度也不像做买卖的那样紧,彼此都是师徒关系,论起来,是一家人,没有什么高低大小。
  武林高手一般都觉得干这行挺自由,挺舒服。最要紧的是,镖局里有种各个门派的高手齐聚、互相切磋、其乐无穷的环境。不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镖师的,镖局有严格的人事审查制度,加入镖局时,镖局的掌门和师父必须对镖师知根知底。当镖师的必须身世清白,一旦做过贼,镖局永不录用。
  镖局和贼是“朋友”
  保镖的光会武艺还不行,必得学习行话。不过,这种行话,不仅是同行之间应用,更主要是和江湖上的贼人见面,必须用行话交谈。镖行和贼打交道,先要讲和气,光凭武艺高强,想制服他们,那还是不行的。
  当时遍地是贼,贼人隐藏在各处,冬天在地里趴着,夏天就在高粱地里藏着。有时候还打扮成种庄稼的、砍柴的,很难分辨出来。有些贼人会在道路当中放些荆棘,拦住人马的去路。保镖的一看路上有这些荆棘,就知道有贼了。行话叫做“恶虎拦路”。这时,明知道这些荆棘是贼人放的,还是不能自己下马把它挑开,必须作好准备,和贼人见面。
  当头儿的要立刻吩咐手下的兄弟们,作好准备,举着枪,拿着刀,看住镖车,自己却要放下武器,紧走几步,向前准备和贼人答话。贼人看见有镖车路过,也有个为首的上前和镖行交涉。这时候,镖行的头儿要满面笑容,抱拳拱手,先向贼人行礼,招呼一句:“当家的辛苦!”贼也回一句:“掌柜的辛苦!”如果初次见面,贼要问:“哪家的?”镖师们就说:“小字号,会友。”接着贼又问:“你贵姓?”镖师就要如实作答,可是镖师不能问贼“贵姓”,要一问,贼就该疑心了。
  双方见面以后,必须拿黑话对谈,说明双方确是江湖中人。更重要的是,镖行必须承认,你这碗饭是贼赏给你吃的。贼问:“穿的谁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要问:“吃的谁家的饭?”就答:“吃的朋友的饭。”这倒是句老实话,要没有做贼的,就用不着保镖的了。   贼要是准你过去,他就高喊一声“合吾”。有时别的贼人趴在地上,远远的看不见,为首这个贼喊了一声“合吾”以后,就听见远远的一声接着一声。遇见贼人硬要和镖师比武较量分个胜负的,那就只好和他拼了。真的动手的情形,100次也未必有1次。可是干镖行的死在贼人手里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镖局和贼是“朋友”,所以贼到北京来买东西时,镖局就有保护的责任。当时官面上有专管拿贼的采访局,贼一进京,采访局就在后面跟上了。可是一看见贼进了镖局,他们就不敢拿了。因为镖局有后台,称之为“大门槛”,也就是当时在朝廷最有势力的大官。会友镖局当时的后台老板就是李鸿章,他算是会友的东家,可是也不用他出资本。因为会友派人给他家护院守夜,就请他当名誉东家。会友镖局老一代掌门宋迈伦,在慈禧妹夫醇亲王主持神机营时,是其中的一名好手,后来宋迈伦成了镖王,镖局还担当起了为皇室保驾的责任。采访局得罪了镖局,镖局跟李鸿章一提,一张二寸长的小纸条,就要了采访局的命。所以他们不敢找镖局的麻烦。
  出任29军武术总教官
  后来,火车、轮船一通,来往客商不用起早赶路,保镖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少了,镖局也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会友一家。当时前门外珠宝市、大栅栏都成了商团,归会友镖局保护。街道两头都有铁栅栏,有事的时候,就把铁栅栏关上,由镖局把守。1912年北京兵变,曹锟的兵在北京抢开了,但珠宝市、大栅栏两条最阔的大街,却没受损失。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起义,在北京城里发生巷战,秩序相当混乱,珠宝市、大栅栏都因为有会友镖局保护,安然度过。
  1921年,会友镖局也关了,会友历经300年,师徒相传了好几辈。李尧臣是会友的最后一代“镖王”。
  镖局解散后,李尧臣被警察署高署长请到京城最鱼龙混杂的地界——天桥,要让这个英雄震慑天桥保一方平安。李尧臣在天桥水心亭挂起精武的大旗,出任精武社掌门。他在那里开设了一家武术茶社,能容1000多人练功,李尧臣在武术茶社摆上十八般兵器,练功不收钱,喝茶只收两个铜板。武术茶社一开就是10年。
  1931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发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在与佟麟阁、赵登禹、郭风惠等人商量后,决定由佟麟阁出面,延请李尧臣为29军武术总教官,训练29军大刀队。李尧臣创编“无极刀法”教授抗日官兵。在喜峰口战役中,李尧臣身先士卒与29军将士一起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李尧臣与29军官兵谱写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壮烈篇章,使冷兵器在终结的最后一刻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喜峰口一战使29军大刀队扬名立万,后来日本人专门发明了用马口铁制作的“铁围脖”来抵挡大刀。
  日本侵略者占据北京后,敌伪将李尧臣抓起来,强逼他与日本武师武田熙当众比武,李尧臣胜了,可以放人;李尧臣输了,必须磕头拜武田熙为师。比武地点定在东便门蟠桃宫,时间选在农历三月三,正逢庙会。比武那天,日本兵在擂台周围荷枪实弹,台下人如潮涌。武田熙生得高大凶悍,善柔道,还会中国的八卦。第一回合,李尧臣只一个顺手牵羊,就将武田熙摔了个狗吃屎。第二回合,李尧臣运用绵掌控制得武田熙抓不住、打不着、推不动、站不稳,待武田熙招数用尽,李尧臣一发内力将武田熙扔出一丈多远。武田熙恼羞成怒,抽出日本宪兵手中的两柄战刀,与李尧臣比试刀法。不到3分钟,武田熙已被李尧臣的刀锋裹挟得直喘粗气。李尧臣顺势飞起一脚,踢在武田熙的手腕上,战刀脱手,武田熙蜷缩在地上。台下欢呼声四起,李尧臣趁机消失在人群中。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多次请李尧臣到中南海表演武术。北京及全国的武术比赛多次请他作裁判长。
  抗战时期与李尧臣有着过命交情的29军秘书长郭风惠曾撰写了《大侠李尧臣传奇》,佟麟阁将军的女婿李子平也写下十幕话剧《李尧臣传奇》,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没有流传下来。李尧臣这个名字也因此不为当今的人们所熟知。
  但他的传奇不应该成为传说,更不应当被岁月湮没。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镖王,确确实实曾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不仅仅是存在于人们对江湖无尽的想象中……
  编辑:刘心印 美编:黄浩 图编:傅聪
  编审:张勉
其他文献
马年即到,拜年声中,大家都拿马来说事,网络上带“马”字的热词五花八门。  马在中国人眼中绝对是个好东西,一向被赋予很好听的说法,诸如骏马、赤兔马、千里马。生活中,马上、立马,都是指说办就办,须臾不耽搁。马到成功更是以马速比喻取得成功之迅捷。总之,马年到,面前一片吉兆。  用到体育活动中,速度见长、善于突破的被称为快马,联赛晋级的球队称升班马,勇争头功的称一马当先,领先的称一骑绝尘,异军突起的称黑马
跑步可能使身体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使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果这些变化显著的话,可能会影响跑步生涯。但你必须坚持下去,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一个事实:多年坚持跑步的人发生运动伤痛比初跑者要少得多。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也会健壮起来。但是,比这重要的是老资格跑步者已掌握了跑步的技巧。  在我开始接触跑步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又一个问题,脚趾甲裂开,骨质增生,肌肉酸痛,还患过跟腱炎。现在,即使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涌入了中国,大人们看《追捕》、《望乡》,小孩子就围着黑白电视看《聪明的一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时十四寸的黑白电视还不太普及,我儿子管那叫小电影,吵着要买小电影小电影!几笔稿费一凑,就从商场搬回了一台。他放学一到家就开电视,看动画连续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有时也凑热闹看一点,晓得驮着尼尔斯飞行的是一只大白鹅,因为它的羽毛雪一样的白,在灰雁的雁行里很扎
这一期《新体育》。我们本以为会在德国世界杯的百无聊赖和群情落寞中画上休止符,但中国网球“金花”却用一连串漂亮的响指告诉大家,故事还未结束,高潮正在上演。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中国网球在世界大满贯比赛中的待遇无非是个跑龙套的角色。很多藏着有色眼镜的所谓“专家”甚至认为。网球就是欧洲人或者藏廉姆斯姐妹的运动,因为在她们的大力发球面前,技巧性选手似乎只能在第二集团里找到各自的归属。  没有光
时下很流行的一个饰品广告里,时而活泼.时而干练的女主角说:“我是我,我又不是我……”言下之意,人因多面而精彩。与广告中相同,中国女垒的第一投手,23岁的北京姑娘吕伟,便是一个这样精彩着的女孩。不信?你瞧。    场上镜头一    垒球比赛中,一个投手与对方击球员仅仅相隔13.11米。两人最先的心理交锋,是从眼神开始的。当全场观众的欢呼声逐渐安静下来,面对对手,吕伟眼里总会流露出一种杀气和震慑力,令
要离开央视 崔永元艰难选择  今年两会前夕,媒体突然爆料,崔永元要去做一个口述历史研究者,可能调离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深受观众欢迎、知名度很高的主持人,他为什么要离开?也许人们还记得,10年前,崔永元突然离开了央视重要栏目《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他患了重度抑郁症。虽一年后康复并新创了《小崔说事》和《电影传奇》等栏目,但崔永元的辉煌时代似乎渐行渐远。外界也传他在央视越来越边缘化了,因为在央视男
不可预知性是体育比赛的魅力之一。运气更是经常在体育比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以至于比李坚柔的胜利更令人惊奇的事情也曾一遍遍在体育比赛中上演。  2000年欧锦赛半决赛,意大利队面对东道主荷兰的狂轰滥炸,在上半场便被罚下一人的情况下,最终将荷兰队淘汰出局,运气极大地左右了比赛结果。荷兰队在比赛中两次获得点球良机,一次被意大利门将托尔多扑出,一次自己射偏。在点球决战中,荷兰队四罚一中,也创造了全场比赛6个
2006年3月23日,当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大屏幕上打出庞清/佟健的最终得分时,他们兴奋得从座位上跳起来,高举双臂欢呼,随即又紧紧拥抱在一起。经历了13年的艰辛与沉默之后,他们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参加“世界十佳”运动员颁奖典礼途中,出租车司机试探着问佟健:“您是滑冰的那个运动员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司机很是激动:“我说看您这么眼熟呢,今儿我拉到明星啦!你们滑得真棒!对了,您那舞伴腿好点儿
你的生日快到了,我狠狠心用仅有的一些零花钱为你买了一只漂亮的发卡。我想象着你收到它时不屑地说:“这么丑的东西,真符合你的审美水平。”我不禁笑了起来,你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孩子。  回想起第一次和你说话,是在高中报名的时候。那时,你就坐在我前面,我们还不认识,你却自来熟地和我聊了起来,让我心里暖暖的,不再害怕这个陌生的环境。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你一直都很活泼开朗,不到三天,你和全班的同学都混熟了,而
如果一个队伍在一个项目上包揽了所有冠军,往往被称做“梦之队”,那如果一个运动员在某项运动的所有小项中都得到了金牌,又该如何称呼他呢?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28岁的挪威人奥尔·比约达伦就是这样的一位“超人”,在冬季两项中,他席卷了20公里个人赛、12.5公里追逐赛、10公里竞速赛全部三个男子个人项目的金牌,并与队友合作,将唯一的团队项目4X7.5公里接力的桂冠也收入囊中,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