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涌入了中国,大人们看《追捕》、《望乡》,小孩子就围着黑白电视看《聪明的一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时十四寸的黑白电视还不太普及,我儿子管那叫小电影,吵着要买小电影小电影!几笔稿费一凑,就从商场搬回了一台。他放学一到家就开电视,看动画连续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有时也凑热闹看一点,晓得驮着尼尔斯飞行的是一只大白鹅,因为它的羽毛雪一样的白,在灰雁的雁行里很扎眼,它的名字叫毛真,是一只家鹅。灰雁的队长叫阿卡。还有一只自始至终盯着灰雁的、想耍花招的坏狐狸斯密尔。
尼尔斯无意中被狐仙变成了一个小人儿,被毛真驮着飞向飘浮着朵朵白云的天空,这是我儿子所向往的。还有一点也是我儿子向往的,虽然他从没有对我说,但我知道他想听懂动物的语言,进入动物世界。自从狐仙在尼尔斯身上施了魔法之后,儿子就跟尼尔斯一样,能听懂猫的语言、奶牛的语言、家鹅的语言、麻雀的语言、渡鸦的语言、黑熊的语言。这些语言本来应当是不一样的,毕竟要算好几个语种,可现在都一样了,相互之间都听得懂。这个破绽,孩子们从不追究。
尼尔斯骑鹅不是日本人原创,是从跨洲越洋的瑞典舶来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在此之前,我们对她一无所知,在此之后,我们也仅知《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些鸡零狗碎的有关作者生平的介绍资料不能算数——很少有人去看过那个几十万字的小说中文译本,除非是一些少儿读物的写手们为了获得些灵感,偶尔翻一下。本来这部书是可以热销的,但那时候的人缺少市场经济的头脑。倘若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书随电视剧一起面市,销个几十万册不成问题。拉格洛芙终身未婚,居住在莫里巴卡庄园。这次我们有幸来到这个庄园。我想,我是代表我儿子,还有隔壁人家的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来访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的故乡。这部长篇童话小说1907年初版,距今正好一百周年。他们没能来,很可惜,他们才是拉格洛芙的“粉丝”,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一个在南京跑生意,一个在上海做公务员。
所谓莫里巴卡庄园,现在已经没遮没拦,就是一幢三层的青瓦白墙清秀朴素的楼,一层二层之间伸出去一个不算小的露台,露台下面两两一对,共是八根罗马立柱。周围都是旖旎流淌的田野风光。这个庄园人气旺时用过四十个仆人。那是拉格洛芙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后来因为家道不好,把庄园卖了,等到拉格洛芙得到一千万瑞典克朗的诺贝尔奖金之后,又把庄园买了回来。
拉格洛芙自小下肢就有残疾,穿的鞋有一只底非常厚,这样走起路来才平衡。我没看到这只特别的鞋,同去的作家兼画家王川说看到了。我正跟赵恺忙活着揿数码相机快门,拍摄放在一个密封玻璃盒里的诺贝尔奖金质奖章,这可是从没见过的稀罕物。颁奖证书的外观平易得令人惊讶,就像我们小时候用过的硬面抄,封面灰蓝色的底子上有些紫红的、白色的细碎小花。
有一幅一个男人抱着女婴的油画像占据了几乎整整一面墙,我忙对着这张油画拍了一张照片,以为那个大眼睛的女婴就是拉格洛芙,那个男人是她父亲,讲解员却说不是这样,那是拉格洛芙的女友索菲尔·爱庚的丈夫抱着他的女儿。这样,我们就没有看到童年的拉格洛芙,梳妆台上只有一尊她老年时的半身塑像,头发拢到头顶盘成一个髻,神情沉思,嘴角下弯,有几分严肃。
走进一个三面都是窗户的大厅,讲解员介绍说拉格洛芙除了睡觉,白天基本上都在这里。
大厅里有一架钢琴。当过陆军中尉的父亲经常弹着这架钢琴,唱贝尔曼的歌曲给小拉格洛芙听。
自三岁那年她因髋骨关节变形呆在家里,外祖母和父亲就总给她讲故事,每年都要给她朗诵两回泰克内尔、利内贝伊和安德逊的诗,讲瑞典的童话和英雄故事,她在自己的传记里这么写道。母语对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孩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窗外的田野和农民的劳作也给了她纯朴的诗情。后来她到外面的世界走动,接触了流浪艺人的童歌和滑稽戏,修道院的修士和修女知道她爱听故事,也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她一拿起笔,这些有趣的、诙谐的、神奇的素材便泉涌出来,使她的作品有着“瑞典伟大母性中最纯粹、最优雅的特征”。
钢琴上放着一把剖开的鸭梨似的曼陀铃,应当是她从意大利带回来的吧,每到寒冷的冬天她都会去温暖湿润的意大利。
现在钢琴和曼陀铃都沉默。
我在网上重新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在飞翔中我看到了瑞典美丽的大地。土层瘠薄霜冻侵袭的高原,生长着许多云杉、杜树、苔藓和灌木。古代遗址和槲树林。沿着河岸的磨坊,面粉厂,纸浆厂,锯木厂。小时候我看到大段大段景象描写从不细看,轻易就跳过去。现在晓得这是纯文学。骑在大白鹅身上,有乐趣也有危险,这跟乘飞机是两样的感觉。尼尔斯就被一阵猛烈的风刮得从鹅身上掉下来,掉到一个废矿坑里,这不是要摔死吗?不会。拉格洛芙很细心,她写道,尼尔斯已经被魔法变成了一个像树叶一样轻的小人儿,空中又有风在吹,不会摔死的,请小朋友们放心。但矿坑里有一群熊,老熊胁迫尼尔斯去放火烧附近一个钢铁厂,因为这个钢铁厂滋扰得它们不得安宁。尼尔斯不肯,因为人类需要钢铁。正在磨嘴皮子的时候,猎人瞄准老熊射击,尼尔斯又掩护了熊。这里面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初的拉格洛芙对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认识。
然而有一种忧伤却是永恒的。尼尔斯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色的鸟把他驮到一个海滩上,他捡到一只生锈的小钱,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就在这时,茫茫海面升起一座美丽的城堡,城里有宫殿,有许多做生意的人,穿着古代人的衣裳。他们看到尼尔斯,都很兴奋,要卖给他这,卖给他那。尼尔斯说,我没有钱。这些人急着说,只要一个钱、一个钱!尼尔斯想起妈妈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城市,由于挥霍无度而受到惩罚,沉入了波罗湾的海底,每隔一百年才能浮出海面一次,这时只要岸上的人在天亮之前给一个小钱,这个城市就可以不再沉没。尼尔斯想起刚才被他一脚踢得远远的那枚锈钱,他赶快去找,可等他找到,奔跑到海边时,曙光已现,这个城堡缓缓沉入海水……
我的儿子,你还记得这个生锈小钱的故事吗?
尼尔斯无意中被狐仙变成了一个小人儿,被毛真驮着飞向飘浮着朵朵白云的天空,这是我儿子所向往的。还有一点也是我儿子向往的,虽然他从没有对我说,但我知道他想听懂动物的语言,进入动物世界。自从狐仙在尼尔斯身上施了魔法之后,儿子就跟尼尔斯一样,能听懂猫的语言、奶牛的语言、家鹅的语言、麻雀的语言、渡鸦的语言、黑熊的语言。这些语言本来应当是不一样的,毕竟要算好几个语种,可现在都一样了,相互之间都听得懂。这个破绽,孩子们从不追究。
尼尔斯骑鹅不是日本人原创,是从跨洲越洋的瑞典舶来的。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在此之前,我们对她一无所知,在此之后,我们也仅知《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些鸡零狗碎的有关作者生平的介绍资料不能算数——很少有人去看过那个几十万字的小说中文译本,除非是一些少儿读物的写手们为了获得些灵感,偶尔翻一下。本来这部书是可以热销的,但那时候的人缺少市场经济的头脑。倘若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书随电视剧一起面市,销个几十万册不成问题。拉格洛芙终身未婚,居住在莫里巴卡庄园。这次我们有幸来到这个庄园。我想,我是代表我儿子,还有隔壁人家的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来访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的故乡。这部长篇童话小说1907年初版,距今正好一百周年。他们没能来,很可惜,他们才是拉格洛芙的“粉丝”,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一个在南京跑生意,一个在上海做公务员。
所谓莫里巴卡庄园,现在已经没遮没拦,就是一幢三层的青瓦白墙清秀朴素的楼,一层二层之间伸出去一个不算小的露台,露台下面两两一对,共是八根罗马立柱。周围都是旖旎流淌的田野风光。这个庄园人气旺时用过四十个仆人。那是拉格洛芙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后来因为家道不好,把庄园卖了,等到拉格洛芙得到一千万瑞典克朗的诺贝尔奖金之后,又把庄园买了回来。
拉格洛芙自小下肢就有残疾,穿的鞋有一只底非常厚,这样走起路来才平衡。我没看到这只特别的鞋,同去的作家兼画家王川说看到了。我正跟赵恺忙活着揿数码相机快门,拍摄放在一个密封玻璃盒里的诺贝尔奖金质奖章,这可是从没见过的稀罕物。颁奖证书的外观平易得令人惊讶,就像我们小时候用过的硬面抄,封面灰蓝色的底子上有些紫红的、白色的细碎小花。
有一幅一个男人抱着女婴的油画像占据了几乎整整一面墙,我忙对着这张油画拍了一张照片,以为那个大眼睛的女婴就是拉格洛芙,那个男人是她父亲,讲解员却说不是这样,那是拉格洛芙的女友索菲尔·爱庚的丈夫抱着他的女儿。这样,我们就没有看到童年的拉格洛芙,梳妆台上只有一尊她老年时的半身塑像,头发拢到头顶盘成一个髻,神情沉思,嘴角下弯,有几分严肃。
走进一个三面都是窗户的大厅,讲解员介绍说拉格洛芙除了睡觉,白天基本上都在这里。
大厅里有一架钢琴。当过陆军中尉的父亲经常弹着这架钢琴,唱贝尔曼的歌曲给小拉格洛芙听。
自三岁那年她因髋骨关节变形呆在家里,外祖母和父亲就总给她讲故事,每年都要给她朗诵两回泰克内尔、利内贝伊和安德逊的诗,讲瑞典的童话和英雄故事,她在自己的传记里这么写道。母语对这个充满灵性的女孩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窗外的田野和农民的劳作也给了她纯朴的诗情。后来她到外面的世界走动,接触了流浪艺人的童歌和滑稽戏,修道院的修士和修女知道她爱听故事,也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她一拿起笔,这些有趣的、诙谐的、神奇的素材便泉涌出来,使她的作品有着“瑞典伟大母性中最纯粹、最优雅的特征”。
钢琴上放着一把剖开的鸭梨似的曼陀铃,应当是她从意大利带回来的吧,每到寒冷的冬天她都会去温暖湿润的意大利。
现在钢琴和曼陀铃都沉默。
我在网上重新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在飞翔中我看到了瑞典美丽的大地。土层瘠薄霜冻侵袭的高原,生长着许多云杉、杜树、苔藓和灌木。古代遗址和槲树林。沿着河岸的磨坊,面粉厂,纸浆厂,锯木厂。小时候我看到大段大段景象描写从不细看,轻易就跳过去。现在晓得这是纯文学。骑在大白鹅身上,有乐趣也有危险,这跟乘飞机是两样的感觉。尼尔斯就被一阵猛烈的风刮得从鹅身上掉下来,掉到一个废矿坑里,这不是要摔死吗?不会。拉格洛芙很细心,她写道,尼尔斯已经被魔法变成了一个像树叶一样轻的小人儿,空中又有风在吹,不会摔死的,请小朋友们放心。但矿坑里有一群熊,老熊胁迫尼尔斯去放火烧附近一个钢铁厂,因为这个钢铁厂滋扰得它们不得安宁。尼尔斯不肯,因为人类需要钢铁。正在磨嘴皮子的时候,猎人瞄准老熊射击,尼尔斯又掩护了熊。这里面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初的拉格洛芙对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认识。
然而有一种忧伤却是永恒的。尼尔斯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色的鸟把他驮到一个海滩上,他捡到一只生锈的小钱,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就在这时,茫茫海面升起一座美丽的城堡,城里有宫殿,有许多做生意的人,穿着古代人的衣裳。他们看到尼尔斯,都很兴奋,要卖给他这,卖给他那。尼尔斯说,我没有钱。这些人急着说,只要一个钱、一个钱!尼尔斯想起妈妈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城市,由于挥霍无度而受到惩罚,沉入了波罗湾的海底,每隔一百年才能浮出海面一次,这时只要岸上的人在天亮之前给一个小钱,这个城市就可以不再沉没。尼尔斯想起刚才被他一脚踢得远远的那枚锈钱,他赶快去找,可等他找到,奔跑到海边时,曙光已现,这个城堡缓缓沉入海水……
我的儿子,你还记得这个生锈小钱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