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时往往强调英语语言的输入,却忽略了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让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与不断地语言输出成为大学生成功学习英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教学方法
一、语言输出理论及现状
语言输出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用目标语对自己的思想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进行信息传输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输出和笔头输出。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能够用所学的目标语自如地在交际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
然而由于语言输出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加工、语篇生成几个方面,所以它比信息输入的难度要高,而且作为语言交际过程的终端,信息输出是实现语言交际的产物,决定着交际是否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非常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人才更需具备国际观念以及通晓、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而其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外语能力。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许多高校都在加强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是纵观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的训练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强度上都很不平衡。大多数院校都过于强调对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将所学进行完美的应用,也就是进行有效地语言输出。教师虽然采取各种教学以及训练方法增加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正是由于这种“进”与“出”的不平衡,限制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尽管近年来一些英语学习者和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语言输出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语言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输入而非语言输出上。且对此的研究却远没有形成可以推广借鉴的经验,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可以遵循。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习者实践和反馈的机会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输出,使学习者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达到从规定性到程序性,从有意识控制到自动化的发展转变,从而使学习者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最终转向潜意识的语言运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教学内容上,进行英语语言输入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为学生创造进行语言输出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语言输出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大量的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最佳时机,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注意语言知识,并且在注意的状态促进学生完成语言输出。
在口语课上,尤其是课前交际十分钟时间,可以采用一些热点话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以及流行舞蹈江南style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难以企及的动力,化低效为高效。口语课上有很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教师不必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可以将这些情景进行趣味化。比如关于求职的话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既丰富了课堂,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英语输出的欲望。
写作课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写作知识的传授。这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真实的事件或者是景物。比如在讲解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个短片,并据此讲解应该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太多的依赖课本上单调的文字叙述会削减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反而让这门课变得很难开展。多方面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会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达到老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2、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的把理论与实践进行优化组合,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导,教师作为辅助者,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换信息。互相反馈,扩大输出的多种渠道,使得学生输出既准确又流畅。
在写作课的教师评讲阶段,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评,其他学生基本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而两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把学生的所有作文都讲完。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再对此一一进行评论。这样避免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并在评讲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中对于写作技巧的要求,又从实践当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口语课更加注重师生互动。这时候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力求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能够开口并大胆的表达自己。不断地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互动并给予评价,帮助他们不断地自我完善,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自我享受的过程。
目前科技的进步也为英语教学开了方便之门。先进的科技能带给学生们绝佳的视听盛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对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的培养上能激励学生想说的欲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讲,避免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3、教学要求上,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以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给学生大量的输入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张口,动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授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刻注重知识的输入与学生输出能力的平衡。
三、结语
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开启了学习语言之门,而英语语言的输出是语言学习的成功的殿堂。只有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 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教学方法
一、语言输出理论及现状
语言输出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用目标语对自己的思想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进行信息传输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输出和笔头输出。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能够用所学的目标语自如地在交际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
然而由于语言输出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对输入信息的理解、加工、语篇生成几个方面,所以它比信息输入的难度要高,而且作为语言交际过程的终端,信息输出是实现语言交际的产物,决定着交际是否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非常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世纪人才更需具备国际观念以及通晓、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而其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外语能力。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许多高校都在加强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是纵观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的训练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强度上都很不平衡。大多数院校都过于强调对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将所学进行完美的应用,也就是进行有效地语言输出。教师虽然采取各种教学以及训练方法增加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正是由于这种“进”与“出”的不平衡,限制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尽管近年来一些英语学习者和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语言输出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语言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输入而非语言输出上。且对此的研究却远没有形成可以推广借鉴的经验,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可以遵循。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习者实践和反馈的机会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输出,使学习者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达到从规定性到程序性,从有意识控制到自动化的发展转变,从而使学习者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最终转向潜意识的语言运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教学内容上,进行英语语言输入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为学生创造进行语言输出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语言输出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大量的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最佳时机,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注意语言知识,并且在注意的状态促进学生完成语言输出。
在口语课上,尤其是课前交际十分钟时间,可以采用一些热点话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以及流行舞蹈江南style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难以企及的动力,化低效为高效。口语课上有很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教师不必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可以将这些情景进行趣味化。比如关于求职的话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既丰富了课堂,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英语输出的欲望。
写作课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写作知识的传授。这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真实的事件或者是景物。比如在讲解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个短片,并据此讲解应该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太多的依赖课本上单调的文字叙述会削减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反而让这门课变得很难开展。多方面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会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达到老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2、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的把理论与实践进行优化组合,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导,教师作为辅助者,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换信息。互相反馈,扩大输出的多种渠道,使得学生输出既准确又流畅。
在写作课的教师评讲阶段,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评,其他学生基本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而两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把学生的所有作文都讲完。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再对此一一进行评论。这样避免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并在评讲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中对于写作技巧的要求,又从实践当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口语课更加注重师生互动。这时候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力求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能够开口并大胆的表达自己。不断地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互动并给予评价,帮助他们不断地自我完善,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自我享受的过程。
目前科技的进步也为英语教学开了方便之门。先进的科技能带给学生们绝佳的视听盛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对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的培养上能激励学生想说的欲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讲,避免了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3、教学要求上,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以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给学生大量的输入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张口,动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授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刻注重知识的输入与学生输出能力的平衡。
三、结语
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开启了学习语言之门,而英语语言的输出是语言学习的成功的殿堂。只有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模 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