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的动机 和欲望,然而动机是我们做事情最根本 的起点,欲望是我们心里想要到达的心里的满足。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的同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在兴趣中轻松愉快的获取 知识。
  【关键词】兴趣学生学习
  
   在人的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中,兴趣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历,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现实,正确分析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值得学生重视和欢迎的一门学科。但在语文课中,由于诸多的原因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枯燥乏味,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活跃,甚至造成了学生厌恶语文课的严重后果。原因何在?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如城市,导致学生语文知识面比较狭小,语文学习氛围不浓,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导致厌学。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说教严重,学生易生厌倦情绪。很多语文教师的内在素质不高,没有广博的知识,缺乏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不生动,缺乏表演技能,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努力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而教育对学生兴趣的形成起主导作用。一个学生是否喜爱语文,与他的老师,特别是他的第一任语文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扎实而宽厚的语文功底,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促新教学方法。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时代气息,有新的内容,使学生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在“新”字上下功夫,课文是老的,是“五四”时期的,是先秦的,但讲授要‘新“,只有做到“新”,才能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会有”听众”。
   三、擅长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使学生置身于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吆喝》这篇课文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授课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电脑播放了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吆喝声,配上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如教授《黄河颂》,利用多媒体播放气势磅礴的黄河画面,配上雄壮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诵,声情并茂,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求知欲也就随之增强了。
  四、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中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备课时就要根据中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应打破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僵硬呆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例如,备课时既备内容又备学生,认真钻研教材,设置精当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上课提问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分小组讨论,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主要内容逐渐明朗深化出来;每篇课文学完后设置一道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赏析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收获的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五、实现多元化交流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多元化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但教师与学生要互动,学生间也要互动。语文课堂教学应营造民主氛围。教师要树立教与学的互动意识,要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特别是当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查的时候,好的成绩赢得了表扬、奖励和荣誉,学生就会感到有了前进的力量,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去探求新的知识;相反,因成绩不好,得到的是责骂或讽刺,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有时我们问学生为什么对语文不感兴趣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语文太难了,我不会分析,又不会作文”等等。“不会”就是没有学到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不会有对该门功课的兴趣。兴趣与学习成果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求知欲。
  六、大力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多次要求和强调的重要部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表现出来,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口语交际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力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写作竞赛,主题班会,文学艺术鉴赏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的参与中怡然自得,其乐无穷。
  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把学生的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渴求,才能力争让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用语文学科的魅力去感染每一个渴望求知的语文学习者!
其他文献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仅就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想像力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教学感染力    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传播及语文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使用,语文教育产生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角色、行为也在发生
【摘要】文章就本人多年工作的经验,简单来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的一些理解和建议。语感即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一般分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三种类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朗读练习、背诵练习、听范读、重点练习、体验生活感受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感形象语感情感语感意蕴语感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和语感教学已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许多专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期刊
9月1至2日,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在合肥市召开了全省老年大学系统宣传工作座谈会.各市老教委和老年大学负责同志以及老年大学艺术团团长、艺术编导教师代表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
期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期刊
【关键词】美育潜移默化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结构美字形美    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多数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粗野、冷酷、蛮横、出口伤人、庸俗下流、出口成“脏”的现象。如何用美的光辉驱逐未成年人心中的阴霾,让美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开出真善之花,结出真善之果,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严峻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美育观念。  在整个教育中,美育占有比较
目的:以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及DHA联合柔红霉素(DNR)对HL60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DHA、DNR及DHA联合DNR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DHA及DHA联合DNR作用于HL60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与胀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5-50μg/mlDHA对HL60细胞增殖有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笔者从语文教育的角度主张把“中学作文教学”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像样”(叶圣陶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作文的最新和最高要求。今年高考作文开始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双重标准评分,这对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发挥创造性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笔者主张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