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广泛采用。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掌握推理原则,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推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长智慧,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数学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类比、转化等)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自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总而言之,因为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自学能力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自我探究式的自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中学)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的策略就是要为儿童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探究、去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规范的道德
此次大会总共征集了25家优质项目,分别从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服务、智慧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和网络游戏等维度展示新产品,介绍新模式。  2016年12月22日,第四季“创新之源”大会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举行。此次大会充分发挥主办方与承办方的服务资源优势,以强大的科技金融资源与媒体推介资源为依托,为优质的创业项目和资本搭建一个无缝对接的平台,倾力打造创业与投资对接、媒体推广的“创新之源”年度盛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