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的策略就是要为儿童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探究、去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规范的道德行为,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拓展教学空间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与别的老师的不同,学生们很兴奋,都大胆发言,接着又让他们把各自准备好的照片、简短文字介绍的“自画像”在小组内交流,找一找各人的“不一样”,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教学主题。
  这样的教学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同学们在学习和交流中认识了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
  二、教学方式活动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郾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使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辨析明理,达到导行。如,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进入“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2?郾移情体验,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让学生移情体验,旨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段,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深入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引导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时,我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那种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3.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课堂应尽可能地“模拟”生活,融入生活,让品德课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养成教育的时空。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通常的交通规则,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又如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什么活动就参加什么活动,尽量活动得开心。活动结束后,我随机采访:“你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围绕活动的话题,引出相应的“规则”,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行为标准,任何时候不能只顾自己,妨碍别人。
  作者单位
  沾益县西平镇太平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我家门口开了一家很破的烘焙店,隔三里地都能闻到浓郁的添加剂的味道,香得吓人,可是有吃货自拍了发到群里说“最本真的蛋糕的味道”。  多不靠谱!  2011-2012年度,因为感觉自己的掠食活动范围太窄我加入了几个名字叫“吃货”的群体,在这些账号/论坛/QQ群的带领下,我吃到了這辈子吃过的沙子最多的贝类、不明添加剂最多的甜点、环境最差的火锅店以及排了一个最长的队吃了一碗和连锁快餐店相差没有一分钱的饭,
但丁在《神曲》里把中年比作黑暗的森林,认为行至中年会不可避免地迷失自己。科学家们有个粗略的共识:人类已经处在选择的关口。换言之,人类社会已如但丁所言,行至中年。而关于人类社会现状的忧虑和迷失,亦为头脑清醒者所重视。  必须弄明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当初”是个怎样的“当初”。人类学和生物学告诉我们,最早的人类出现在大约200万—250万年前的东非。那时人类和动物毫无区别,甚至地位还不如普通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