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隐喻逻辑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文化是以"看"为中心逐步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是在视觉符号建构的文化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内在地蕴含着许多隐而不显的思想意涵和价值理念.视觉文化通过大众消费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潜移默化地召唤和质询着大众群体,实现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视觉文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既具有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建构功能,也具有"图像霸权"和"视觉幻象"、"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负面效能.为此,要加强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导、价值引领和制度保障,积极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有效抑制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在口头传统的视野下,指向比照的“口头性”使得《玛纳斯》及其研究进入学科领域.作为聚焦点的“口头性”则在确定学术研究对象之时就确定了何为“本体”,最终促成了“玛纳斯
技术激进主义是加速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右翼加速主义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民主,放弃反抗性斗争策略,主张在资本主义逻辑中加速前进;左翼加速主义认为资本体系无力掌控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因而主张通过技术加速来实现社会变革.在加速主义的观点中,在人类需要的驱使下,资本就开始介入到生产环节中,并成为"科技—社会—生活"无限循环"加速链"中的核心逻辑;技术加速导致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的时间被压缩,"生命厚度"与生命体验不断缩减,与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背道而驰;加速主义将技术等同于生产力,夸大了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忽
在长时段的历史脉络之下进行观察,"渐进实践继受+创新式"的《民法典》编纂方式在中国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实践正当性,是中国社会关系、经济结构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之后的自然产物.《民法典》编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后的立法形式化作业,标志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需要同等对待《民法典》在创"新"和守"旧"两个维度的基调.因此,《民法典》的继续发展不能够脱离《民法典》的生成道路,而应当继续保持其开放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是一场广泛、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能源资源型地区来说,"双碳"目标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内蒙古在"双碳"目标下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要以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新时代政治认同不仅是政治系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语境、中国范式和中国话语的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理论和实践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从新时代政治认同的内容表征、生成逻辑和路径构建入手,勾勒新时代政治认同的中国图景.新时代政治认同指向政治主体、客体、价值和发展认同.新时代政治认同生成体现为从利益性认同经由归属性认同向身份性认同生成、从认知性认同经由意向性认同向实践性认同生成、从服从性认同经由理解性认同向建构性认同生成.应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激发政治认
教育第三方评价是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的有益补充,也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突破口.以选取的机构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的各层次主体进行访谈,通过归类分析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第三方评价存在着价值理念的矛盾与冲突、多元主体间的分歧与博弈、外部空间复杂与不确定并存以及突围、生存与专业自律同在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传统文化的无形干扰、政府角色更新滞后、管理体制束缚、法律法规保护缺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为此,在学前教育第三方评价中渗透客观、公正、
清代归绥财政中的生息银两开始于嘉庆四年.随着地方事务所需经费的不断增加,归绥财政中的生息银两的营运规模逐渐扩大,至光绪时期达到顶峰.嘉庆时期生息银两在归绥财政中的作
共同体是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极为广泛且较具争议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滕尼斯最早将共同体作为与社会所不同的社会关联形式.经过芝加哥学派的拓展,共同体被逐步运用于社区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现代化、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诸多变化,并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在中国语境下,共同体向着更为宏观的方向演化,共同体的理论范式不断丰富.面对更为复杂的多元化现实,共同体需要在理论层面建构具有整合性的理论体系,以关切共同体的现实诉求.
清宣统年间,广东香洲开埠通商.香洲商埠不仅是由商民自主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民办"商埠,且为近代中国唯一经朝廷谕批的"无税口岸",洵属创举.香洲开埠带有抵制澳门扩展界址、挽回利权的民族主义色彩.围绕香洲是否免税,有关各方曾展开激烈论争.开埠初期商埠建设曾取得一定成绩.但因未能充分虑及自然条件限制,加之制度设计上的严重缺陷,商埠运作很快陷入困境.而商埠主持人改变运作方向,从初期禁赌到公开弛禁赌搏,试图以此作为与"赌城"澳门竞争的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商埠彻底败落.
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是一个跨世纪难题.它起源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担问题"的解释,但其背后其实是对早期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日本学者虽然从文献学角度成功地否证了"恩格斯主导说"的文献根据,却很少有对自我异化与唯物史观能否相容做出的理论证明.要对"恩格斯主导说"作出正面回应,需要证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非但没有放弃自我异化理论,而是通过将先验主体改造为经验的个人,重构了一个与唯物史观兼容的"劳动的自我异化".如果这一结论属实,那么是否抛弃了自我异化就构不成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