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 “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 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 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愛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储存了大量的素材。而这材料除了来自生活,另一个来源就是书籍,来自阅读。因此,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因而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用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材料,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积累的资料,使积累的资料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材料。这样用时才得心应手,派上用场。另外,积累的材料要注意应用到学习中去,使其转化为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总之,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也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的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地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撑起阅读的一方晴空。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筛选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猕猴中枢差异表达基因,构建消减cDNA文库,为系统研究该病证基因表达变化和调控机制,蛋白质组学变化构建良好平台,为揭示中医肝疏泄太过深
摘要: 如今的中学生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下,对作文有恐惧厌烦心理,加上不扎实的语文功底、不丰富的阅读量,导致中学生的作文质量难以提升,笔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课内培养学生作文能力面临的一些障碍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作文 阅读 技巧 总结 提纲  培养学生课内作文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有别于语文试题中的其他题型,只需掌握部分知识或技巧便可,
目的:  比较不同用药方案(术前静脉用药、术前静脉用药联合术中局部用药)中氨甲环酸(teanexaxnic acid,TXA)止血效果的不同,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不同剂
摘要:笔者认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工作、生活交际等至关重要。笔者就作文教学作以下几点初探。1.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结合具体主题,加强基本方法指导。4.熟能生巧,加强进行片段练习。5.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 教学 初探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就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环节。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体含义是什么?我把我校周娜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来分析该堂课教师的提问意图和效果。在本课中老师提问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研究和实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大胆尝试创新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比如,值得研究推广的"对话教学、理解教学、反思教学、创新教学"等几种教学方式为目的,都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服务创新教学方法,一些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课堂中也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班班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班班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更加充满活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环境中。  一、“班班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有效情感教育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学生情感 学习兴趣  初中阶阶段是学生养成人生观、世界观和價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情感教育在初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