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个科技人员除了应具有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外文书刊、技术说明书、文摘等方面的能力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听、说、写的能力,这就向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国家教委于1985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生用)。《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反映了当前国家对高等专业人才外语方面的要
其他文献
<正> 近十年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为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单一的办学模式,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育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明确办学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范、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亟待从
<正> 近几年,“教学过程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到着重培养能力”这一观点,虽然在我国高教界已成为共识,但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上;各种“减少讲授,加强自学和其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的实验即使偶有所闻,大都也难以为继,未成气候。这是什么原因?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值得每个高教界人士深思。
<正> 自中世纪被称为“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创办以来,法国高等教育已有近8个世纪的历史。在长达800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法国式”高等教育体制。
<正> 发生在今年四月中旬到六月上旬的一场极其严重的风波,虽然已经平息下去,但却不能不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就高等教育来说,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需要严肃对待。毫无疑问,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应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厉以贤教授1988年4月15日在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第三次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讨论会上的报告摘要。一年多来形势的发展,说明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本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教育领域内如何正确运用竞争机制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应该肯定,在深化高校改革的过程中,正确运用竞争机制,给高校注入新的压力和活力,使高校自身能“主动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还必须看到,竞争机制的充分运用,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是同时起作用、利弊并存的,消极作用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教育领域内的竞争的认识还存在着问题,还有待深化。本文试图从竞争观念、实质及社会主义条件
<正> 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的整体活动在教和学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具体地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理所当然地、甚至是首当其冲地要迎受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并根据这种作用不断地改革以扬弃自身。
<正> 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去实现的。高等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首先体现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当前,为了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的发展服务,我们有必要对与培养目标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
<正> 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至今整整11年了。这是教育科学实验、艰苦探索、教育思想发展的11年。用李政道教授的话说:“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少见的,在世界的教育史上也是少见的。”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仅从已毕业的少年班前七届232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有179人;
<正> 结合全国铸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查组1988年3月对第二汽车制造厂(下文简称二汽)各分厂铸造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我们对在二汽工作的洛阳工学院铸造专业80年代毕业的12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又对他们在校的学习情况作了调查,并将两方面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