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人口”该负多大责任?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区域合理人口规模的定量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涵义,因此应该更严谨地评估其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简要介绍了EOP-MM和P-S两种模型估算的该地区未来可能的适度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上两个模型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了选择区域合理人口规模定量研究模型的标准。
针对建国以来婚姻挤压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讨论各人口学因素对婚姻市场均衡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受7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与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双重挤压,使原本就存在的男性婚姻挤压矛盾趋于激化,预计在2010年后将经历几十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因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婚姻挤压矛盾的地区间转移将不可避免,并对社会稳定等构成严重的威胁。
人口期刊作为人口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人口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总结人口期刊多年来的工作历程,展望新世纪人口期刊的办刊前景,中国人口学会人口期刊委员会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了《新世纪人口期刊与人口科学发展》学术……
期刊
多年来,山东省各级计生部门将晚婚晚育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1991年又将晚婚率、晚育率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大了控制晚婚、晚育工作的力度,这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晚婚率已由1990年的38%提高到目前的98%以上,女性初婚年龄由22.5岁提高到24。8岁,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连续9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通过晚婚、晚育,延长了世代间隔,延缓了生育高峰,转变了婚育观念,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回首以往,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计划生育的推动下,创造出生育率急剧降低的世界性“奇迹”,使人口发展得以超前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走上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面对新的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口将走向何方?人口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再一次面临抉择。90年代初,我国已故的著名人口学家刘铮教授曾经率先提出了“人口现代化”这一崭新的概念,并特别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现代化应该超前于经济现代化。在当时的学术界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引起了关注。
在人口一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多数的理论和模型对人口的理解停留在一般性和概念性的水平上。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时,选择适当的人口参数和合适人口分析单位非常重要。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别应当考虑在内,人口分析单位的选择取决于人口中这种差别的显著程度以及所研究的环境影响的种类。在许多情况下,家庭户的变化比人口个体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更加重要。当研究家庭户变化的影响时,只考虑家庭户的数量是不够的,应当加强对家庭户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
城市具有经济和文化两大职能。经济职能是城市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文化职能是城市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但是,过去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城市更多地被视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