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师都喜欢追求课堂中的“动”,也就是说追求形式多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问咄咄逼人,讲解絮絮叨叨,对话居高临下;常常看到教师频繁的运用媒体,游戏活动混乱,学生忙碌的很,根本没有片刻的安静。形式的生动是好的,但是这样的课堂却冲淡了学生对文本内容、方法和思想的关注。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和科学性,影响了教育质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副教授这样说道:在静的状态下,学生容易获得知识,在动的状态下,学生容易获得能力。“动”在课堂教学中确实重要,但是,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动”时,不能忽视课堂中的“静”。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外,还要给予静静的学习和思维的时间,让学生在静静的学习和思维中不断完善思维品质,体验思想方法。因为“静”的思维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他的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个学生收获不少。所以静静的课堂是思维活跃区,是理性的思考地,是充满灵性的硕果园。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的“静”是能为“动”服务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静”,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如何巧用这个“静”呢?
  一、上课之前静一静
  教师要想学生的学习好,不能只拼命的挤时间,而要讲究效率。40分钟的紧张听课,让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大脑皮质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如果长时间兴奋,这些大脑皮质的细胞会因为吃不消,而消极怠工,这样学生就很难再接受新的知识。所以,在下一节课上课铃响之前,教师不妨提前一两分钟来到教室,让学生放下手中所有的东西,安静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可以让学生闭目养神、也可以让他们远眺窗外,欣赏窗外的景色……这样就能很快的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放松下来,学生就能以更好的状态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可不能小看这静静的一两分钟,它可以让学生能够有更充沛的精神上好下一节课。这样有张有弛,学生就更容易学习新知识,自然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二、开场之时静一静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有些教师为了抓紧课堂的40分钟时间,立即开始上课,希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我认为,上课铃响后,教师不要急于打开教材开始上课,不妨先静下来,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全班学生。不要小看这时的静,因为此时的“静”能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安定下来。有些学生还会想“老师接下来会讲什么呢?”这样,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此时此刻,如果教师能抓住这“静”后的黄金时分,抓住学生这“静”化了的心灵,来一段精美的开场白,那么,接下来课堂上的知识和信息就会像一泓清溪流进学生的心田。
  三、读书思考静一静
  默读,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是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问题。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很少让学生默读,即便采用,也是蜻蜓点水般地安排2~3分钟。甚至有些教师因为怕这样的环节太过于静了而失去课堂教学活跃的气氛,在学生默读时,时不时的冒出这样的话来“一定要认真的读”、“读好了请快速的思考问题”、“准备好了请告诉我”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问题的思路就被打断了,这样就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其实,教师不要怕学生读书时静静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样的时刻,因为阅读教学需要“绿色冷场”。
  静思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默读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我们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读书时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比如古诗教学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静思静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必需的。在“静”中凝神深思,顺着教师语言的点拨,渐入诗境,反复品味。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必在学生读后即让其大谈感受,而是让他们对这九个名词组成的意象静想片刻,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有关画面。从而在沉吟中对下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断肠”二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品味出诗的美感。
  四、情感升华静一静
  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抒情类文章的教学,当课堂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教师的话语不妨戛然而止,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这样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在我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文中有一段是介绍阿炳坎坷经历的,文中这样介绍阿炳的经历:那恩重如山的师父离去了、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了、为了生存只能卖艺度日的经历深深的感染了学生,我知道学生此时的情感已经达到高潮,于是我立即播放悲伤的音乐,随即说到:“阿炳的经历怎么能让人不同情呢,他遭到的不幸又何止这些呢,或许阿炳在街头卖艺时会遭到别人的唾弃,或许还会……”在这一刻,我停止了说话,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只有那悲伤的曲子在轻轻的回荡着,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我知道此时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的脑海中都会浮现阿炳在生活的艰难,于是他们的回答都很精彩:有的学生说:“他生病在床时,会痛苦挣扎。”有的说:“他会不分严寒酷暑,为生计奔波。”还有的说:“在卖艺唱爱国歌时,还会遭特务们的殴打。”……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这就是利用了情感升华时的“静”,学生的想象力才会如此的丰富,这比教师直接提问学生直接说出来效果会好得多,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文章的重点也就记得更牢了。
  五、结尾总结静一静
  《学纪》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课堂结束时也静一静,就会出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效果。因为,此时的“静”将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在教学完一篇课文时,教师不妨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静静的想一想这节课讲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学到什么……此时此刻的“静”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回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还能深深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人们常说的“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也就成为学生此时的真实写照了。
  在语文课堂中,“动”非常的重要,但是各位教师们千万也不能忽视语文课堂中的“静”。这种课表面上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因为,课堂表面的“动”有时并不代表思维的灵动和活跃,相反地,课堂气氛的“静”也并不等于思维的静止,而是凝神静气下思想的河流在流淌朵朵浪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打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高中化学必修学科的教学,时间紧张,每周两节课;任务重,几乎涵盖所有内容。要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运动学试题是高考物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以计算大题的形式出现。这类试题的解答,由于公式多,情况复杂,历来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这里通过一道典型的运动学试题,从三个角度分析题意并解答,希望给同学们以启发。  例题:如图1所示,离倾角为α=600的斜面底端足够远处有沿斜面放置的薄壁圆柱形空管,空管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管长为5m,P、Q为空管上、下两端,空管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加速
当了8年教师,干了8年的班主任,酸甜苦辣咸各种人生滋味都品尝过,但我至今仍是如此笃信:灵魂最高尚的职业是教师,精神世界最充裕的是班主任。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你能正确看待和对待教师职业和班主任工作。  人们常常用“摸爬滚打”形容士兵的生活,其实班主任的日子也是在“摸爬滚打”中度过,热情的投入,时不时碰到令自己头疼至极甚而咬牙切齿也无奈的事情,有时付出了许多却一点得不到理解,当然也有许多回味起来、
【内容摘要】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优化的效率,让学生们真正汲取知识,获得能力、思想与情感熏陶?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拥抱有效课堂;鼓励质疑探究,生成有效课堂;关注教学反思,推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教学 优化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是主场所,却受到时间的限制,因而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优化的效率,让学生们真正汲取知识,得到能力思想与情感熏陶,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回归到了课堂上,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探讨课堂教学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就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和“外延”无限延伸与扩张,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的乱象,原有的课堂教学规范变得形同虚设。关注课堂教学无可厚非,但规范课堂教学却更有必要,不管是哪种理论视界下的“高效课堂”,基本的课堂教学规范是不能缺失的,鉴于此,
【内容摘要】本文对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字词教学的策略,并指出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字词教学 策略 应用能力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魅力,这也引来了众人对语文教学、对汉字教学的重视与热议。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大难题”,学生提笔写作往往无从写起,即使写了也常常内容空洞,有瞎编乱造之嫌。教师点拨多种技法,都无济于事。究其原因不是写作形式有问题,而是写作内容出现了障碍。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空口念着没有用,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生活去点燃写作欲望;在生活中、传统中寻找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
【关键词】教师教育魅力 学识修养 教师形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且特别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前,关于教师教育魅力的说法渐渐多了起来。其中最需要我们教师关注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最近,教读文言经典名篇《烛之武退秦师》,我觉得正是烛之武的能说会道成就了他厚积薄发的美名。  晋、秦两个大国围郑,郑国无力抵抗,存亡系于一线之间。烛
【内容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学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数学简单又好学,另外一种则认为数学繁难又不好学。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数学这门学科非常重要,而比这个更为重要的则是怎么样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日常学习中,数学无疑是令人又爱又怕的学科,一方面数学在学科中所占的比例很重,可以说学好了数学,成绩也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就是因为数学没学好。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