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源域的具体性和目标域的抽象性——“嗅觉/气味”能够成为隐喻的目标域吗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yd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隐喻的源域较为具体,目标域较为抽象,但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概念,并不存在绝对具体的概念和绝对抽象的概念.嗅觉是人类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因此嗅觉/气味经常被用于充当隐喻的源域.但与此同时,像嗅觉/气味这样具体的概念也能够充当隐喻的目标域.原因在于嗅觉/气味这一概念可以从存在、强度和缺乏控制这三个维度去隐喻性地理解和把握.
其他文献
英语学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学习,有专业教师辅导;另一种是业余学习。业余学习视学生的情况而定,有些学生家长会主动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辅助其完成课后作业。有些学生家长还会带孩子出国旅游,这种情况尤其考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很大。不过这样的条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的缺点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英语教
期刊
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写为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学习探究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开展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PBL问题式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本案例从设计一款盲人辅助用品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完整的学习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问题分析、作品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展示、反思交流,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
期刊
本文提出一个关于英语发音质量评价的设计框架.采用语音特征参数构建以音准、语速、节奏、语调为评价依据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多参量的英语口语发音质量评价模型,旨在为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语发音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涉外警务高级人才是保护我国国家利益、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际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涉外警务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第二课堂等角度出发,探究涉外警务高级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涉外警务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层次和水平.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我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很多个星期五的晚上,淅川县幼儿园的会议室里都会传出动听的歌声,这是县幼教师“晒幸福”的前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晒幸福的由来  瑞典作家爱伦·凯说:“教育一个小孩,就等于把一个灵魂的生死之权握在手里。”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这些话真切地道出了教
期刊
刺法术语是针灸学术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选取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中毫针刺法这一章节名词术语及其英译文,基于翻译原则,与国内外较权威的名词委标准、世中联标准和WHO标准中对应术语的英译文进行对比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英译文,以期促进针灸学术语英译的标准化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索自下而上(B-up)和自上而下(T-down)两种方法对中国大学生词汇学习的相对有效性、对不同熟练程度学习者的影响差异及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度.参与者为160名大学新生,分为两个水平接近相等的组别,进行6周的词汇教学.研究工具为Nation&Beglar(2007)的词汇量水平测试(VST)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B-up和T-down对提高学生词汇知识均有效,且B-up组整体成绩略微优于T-down组;2)在词汇后测中,每组组内的低水平学生词汇成绩的提高程度都略高于高水平学生提高程度,而组
对高三备考学生来说,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备考方式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一步优化生物复习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关于进化与适应观的阐述  (一)感悟进化与适应观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对理科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科学哲学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讲授。另外,在教学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逐步走向化学课堂、走近化学知识,最终精准把握化学学习的本质。教学“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一章节内容时,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化学课堂要遵循“表象感知—分析归纳”的规律,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结合感知活动建立表象,为学生提供分析归纳的丰富素材。基于此,笔者围绕新物质,设计了纸燃烧、水沸腾、CO2现形三个实验,以期构建符合
期刊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专业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商务英语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思政必须落到实处.该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就为其落实思政育人提供了可行性.文章基于BOPPPS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和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管理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新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证实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