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在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与落实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绿色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对环保的深刻认识。在小學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和落实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从立足课堂,真情引领,增强环保意识;校园活动,人人参与,落实环保行为;课外活动,创新形式,持续环保实践三个途径进行渗透与落实。
  关键词:环保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89-02
  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增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环保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自然界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枯竭、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环保教育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么,教育与环保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呢?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又应该如何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有两个单元是侧重讲环保教育的: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我和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绿色小卫士》。我们应以课堂为抓手,立足校内,放眼课外来进行环保教育。我将就环保教育如何渗透和落实提出几点想法。
  一、立足课堂,真情引领,增强环保意识
  (一)关注动植物,连接生命观
  人类和动植物都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孩子们知晓以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动植物,但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错误的爱心如天天给植物浇水,给鱼喂食过多过勤,甚至亲近、搂抱流浪的猫狗等。对动植物爱过头或者伤害它们,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植物、动物的生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注重环保教育,首先应该注重环保思想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价值,进而内心深处形成环保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日常行动中,自觉地践行环保行为。
  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可爱的动物》中,里面有一个环节“怎样才是真喜欢”。 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语:哪些行为会给动物造成伤害呢?在动物有困难时,我们又该怎样提供帮助呢?
  出示PPT,呈现P28上部的四幅画面。
  出示任务:判断四幅画中每种行为的正误,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讨论:四幅画中哪些人的做法正确?哪些人的做法错误?分别会造成什么后果?
  分享:请夸一夸画面中行为正确的人,并对做法有误的人说一句温馨提示语。
  拓展:请举例说一说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如何对待动物的。
  反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对待动物的。设想如果自己是动物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从不虐待、公共场所按规定方式相处、饲养动物要了解习性、有困难时要帮助等方面进行保护动物方法的提炼,并订立“爱护动物从我做起”班级公约,鼓励学生相互监督与自我约束。
  小结: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没有动物,我们的生活将面临很多麻烦,因此我们要爱护动物,只有善待它们才是真的喜欢。(板书:真)
  由于人们无视自然,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食用野生动物等,带给人类的伤害也能体会得到。我们与大自然是共存的,我们是息息相关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与动植物应该和谐相处。这种生命观,需要我们从小就输入给孩子。
  (二)呵护大自然,激发感恩心
  负责任,有爱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引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调动积极性。
  情景一:水的作用
  师: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今天用过水了吗?
  生1:我口渴的时候喝过水。
  生2:我洗脸的时候用过水。
  ……
  师:对,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在社会中也会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生1:消防叔叔救火。
  生2:洒水车里有水。
  ……
  情景二:水的污染
  师: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1:看起来黑黑的水。
  生2:上面有一层油的水。
  生3:看起来好脏呀!
  师:这是我们工厂排放的废水。我们再来闻一闻它的气味。
  生1:好臭。
  生2:好刺鼻。
  生3:好难闻。
  生4:工业废水比生活用水更脏、毒性更大,对小水滴的伤害也就更重了。
  师:那如果这些工业废水排放到我们河道中会怎么样呢?
  (将工业废水滴入一瓶矿泉水中)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介绍了水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然而当下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在遭受污染,如化肥农药污染河流,生活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工业废水导致河湖水体变黑、变红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可直接使用的淡水很稀少,我们平时用的水来之不易,水很珍贵,进而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保护环境就是维护人类自身健康的观念。
  (三)环保小搭档,课堂来体验
  对学生来说,环保小搭档是什么?复学后,学生的口罩、免洗洗手液等是重要的环保小搭档。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习惯。特别是口罩的戴法,我开展了教学。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口罩的佩戴方法的视频。
  师:看了之后,你觉得口罩佩戴应注意什么?
  生: 佩戴的时候一定分清反正面。
  生: 佩戴口罩之前,一定保持自己双手的清洁。(介绍七步洗手法)
  生:有一个钢丝是口罩上边。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佩戴时间不建议超过4小时。(所以我们每天可以带两个口罩来到学校。)
  师:那我们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演一演。
  演示后,大家评论。
  师:摘取口罩,把口罩当作医疗垃圾丢弃,不能随意丢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继续污染别人。
  在执教中,教师用视频告诉学生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开展讨论,提出注意点。显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新的小搭档接触不多,充满好奇,也存在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用好这个小搭档,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让病菌无处藏身。
  二、校园活动,人人参与,落实环保行为
  教师借助相关环保活动的开展实施,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环保,从一些有意义的校园环保活动中,感受保护环境的乐趣。在校园内,教师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具体可以这样做。
  例如,在教学教材《小水滴的诉说》这节内容时,为了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通过课程学习懂得如何保护环境,把环保意识植入学生心中,教师可以在全校组织一次节水小妙招评选活动,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环保小妙招,通过活动比一比谁的更有效。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节约用水的办法。
  三、课外活动,创新形式,持续环保实践
  德育重在实践,对于环保意识的巩固与落实,光在学校里和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和社会中。教師需要整合家长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把环保教育真正可持续地、长效地、长期地落实下去。相关的实践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真正将保护环境转为自身行为习惯。在实践任务布置方面,教师应精心设计,力求多样,可操作,富有乐趣,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开展环保摄影,记录环保点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已经不再是专业摄影师才可以做的事情了,普通的小学生也可以借助家长的手机捕捉生活的点滴感动。为让学生深入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捕捉一些为了保护环境正在努力的人的画面,如小区的保洁阿姨、公路旁的绿化工人、湿地边的野生动物看护者等,把他们动人的一面用图片、视频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学生的“自我挑战的见证”,还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感动,更能让他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环保。
  (二)开展环保宣传,宣扬环保知识
  针对人们对环境和自然的破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小区及街道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通过发传单、布置海报、演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与此相关的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我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影响,对各行各业生产,尤其对人们关于“环保”“人生”“生活”“追求”等都产生了新的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发挥学科作用,将环保教育这个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积极地通过真情引领,提升环保意识;校园活动,人人参与落实环保行为;课外活动,创新形式,持续环保实践等途径,可以将环保教育落到实处,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正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
  [2]黄雅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浅探[J]. 新教师,2019(11).
  [3]陈守容.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z1).
  [4]石丽媛,邢 楠,霍新宇,等.浅谈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法制博览,2019(7).
  [5]蒲 媛.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灾害教育和环保教育[J].才智,2019(23).
  作者简介:孟一琼(1979— ),女,浙江诸暨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游记单元,单元提示有“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所以,我们解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从最能体现课标精神的教材体系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来逐步达标。一、复习“定点定景”游记,顾名思义,即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一般而言,记述游览经历少不了写景,而写景的最初步骤是面对面的描写。
近年来,台州市院桥中学不断优化愿景规划、菜单课程、管理规范、体验活动、合作成长的德育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构建“明德强慧”课程体系。该体系由“心灵之旅”“志爱导航”“成长之路”“奋斗青春”和“追梦起航”模块组成,五大模块相互关联,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而数学推理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推理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 要:国家实施的新高考,对高中生,尤其是贫困地区高中生在生涯规划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有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有规划自己未来学业、职业的意识;也要求高级中学关注并推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丰富其高中生活,为学生合理选取高考科目做出科学的指引,从而为未来的人生成功奠基。文章着重探索贫困地区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