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告别“独角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课堂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系列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适值青春期,因而往往比较“叛逆”;活泼贪玩,因而“厌学”心理严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种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等一系列现象。当然,作为中职教师,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在本学期,我教授《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当我在第一堂课上问学生“为什么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是茫然的,甚至有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无法列举出在生活中运用电子商务的例子。接下来的几堂课更是糟糕,课堂上开始出现了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一些学生心不在焉;当我提问时,课堂上鸦雀无声,电子商务课的课堂竟成了我演出“独角戏”的舞台。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我决心逐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不仅让他们“学会”,更让他们“会学”。于是,在讲授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次电子商务辩论会,辩论主题是:“电子商务好还是传统商务好。”将班里的男女生各分为一组;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辩论会的正、反两方;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正反两方在辩论结束后,由学生投票各选出两名最佳辩手。
  一个星期之后的电子商务课,是我们如约举行“电子商务辩论会”的日子。当我迈进教室的门槛,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教室的课桌已经被他们提前摆成了“两军对阵”的形式,男生和女生各坐一边;原本几个经常旷课的学生竟然也兴致勃勃地坐在他们的队伍之中;更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学生还精心准备了好几页的发言稿,还有很多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上我们没有讲过的内容,课本被写划得满满堂堂。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我这个辩论会主席宣布辩论开始。在我宣布了一些辩论注意事项和要求之后,辩论会开始。也许是男生和女生天生的对立心理,辩论过程异常激烈。学生唇枪舌剑,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甚至连平时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此时也是妙语连珠。最后,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极不情愿地结束了这场辩论会。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原本两节电子商务课最后我们足足上了三节的时间。
  课堂辩论会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小小的尝试,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然会那么用心地准备,那么认真地辩论,那么投入地倾听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并非不愿意参与课堂,而是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僵化,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次辩论课给了我很多关于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启发,具体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改变课堂形式,迎合学生心理
  学生反映:老师,以前觉得一节课45分钟挺漫长的,这次怎么两节课过得这么快。
  思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讲授知识,就像推销员销售商品一样,要研究其接收对象的心理需求。我们所面对的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6—18岁,有着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等青春期的特点;他们经历了小学、初中九年的传统课堂教育形式,开始对课堂、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这个时候,中职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课堂形式,迎合青春期学生喜“活跃”而非“呆板”、喜“动”而非“静”、“爱表现”而非“受约束”的心理特点,将一些新鲜元素带进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此次课堂辩论,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则变“主导”为“引导”,引导学生自觉地顺着老师的思路探索知识并参与其中。所以,他们自然乐于接受,45分钟的上课时间也不再是“煎熬”了。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反映:老师,虽然这两节课你没有给我们讲什么,但我却觉得比任何一节课的收获都大。
  思考:为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讲理论都会讲到累得半死,而学生们却还是一脸迷茫?而此次辩论课我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他们却普遍反映大有收获呢?答案并不难找——从他们准备的一张张辩论词中,从他们划得满满的课本上,从他们口若悬河的辩论中,我们自然可以看出,为了这次辩论课,他们每个人都是颇费了一番“心血”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利用这次机会尽可能地表现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所以,在课下,他们都或用电脑、或查阅书籍,储备了大量的资料。同时,通过辩论会,同学们又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总,从别的同学的发言中获取了新的知识,所以,收获自然会比老师枯燥的说理要大得多。此外,通过辩论,学生还锻炼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過搜集汇总资料,锻炼了对资料的整理和系统能力,等等,可谓是“一劳多得”。
  三、改变“等级”观念,发掘学生潜质
  学生反映:××同学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他口才怎么那么好啊!
  思考:确实,此次辩论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很多爱旷课、爱睡觉的平时我们心目中的“差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甚至以前班里的“睡觉大王”最后竟然被学生们一致评为最佳辩手。作为老师,我想在震惊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他们的“亮点”,如果把我们老师比作阳光,那么,每一位学生都是钻石,但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也许有的钻石暂时被沙土遮住了一面,而教师这缕“阳光”没有照射到它的另一面,以致很多“钻石”就这样被埋没了。所以,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改变原有的“等级”观念,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质。
  四、改变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群体
  学生反映:老师,在课下,我们能叫你姐姐吗?
  思考:辩论课过去了,它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但是它却为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同。我发现,辩论课以后,学生好像更喜欢上电子商务课了,课堂气氛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呆板了,我的提问和设计的课堂情境学生们也都乐于参与了。每次下课后,都有学生围着我问这问那,居然还有一群女生问我:“老师,以后在课下我们能叫你姐姐吗?”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意外的惊喜,但惊喜过后,更多的是反思。“如何改变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在讨论的话题,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讲台”,而并未走进学生之中,融入学生群体,不仅是从距离上、从心灵上,更是从知识上让学生觉得自己不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知识,这样才更加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
  当然,辩论课只是我们教授知识的形式之一,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探索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室“动”起来,让知识“动”起来,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其他文献
摘 要: 泰勒原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不同的“经验”,人们对泰勒原理的理解也有不同。这也正体现了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第二章中“学习经验的选择”的原则。而泰勒的“学习经验”的选择对新课程的理论者与实践者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泰勒原理 学习经验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一、大处着眼——有关“泰勒原理”  泰勒在其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导言里开宗明义地介
摘 要: 本文从研究论的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一篇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硕士论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篇硕士论文在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及分析上都做得比较好,但是在被试的选择和问卷的使用上还有待改进。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优秀硕士论文 评述    本文首先将对研究的分类和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以一篇由曲阜师范学院的房萍在康淑敏教授的指导下写的题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的硕士论文
好多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老师分为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当时我就在想,我会成为哪一类型的班主任?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作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不在时,学生能做好,那么,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几年来,我日复一日地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班主任?这种探索如盲人前行,一路走来,磕磕绊绊……  一、以班为“家”  从初一军训开始,我就让学生都认识
摘 要: 本文从“静”、“寂”两方面对日本文学作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主要从《阴翳礼赞》和《源氏物语》中分析“静”、“寂”之独特美学观。  关键词: 日本文学作品 《阴翳礼赞》 《源氏物语》 静寂    一、引言  大多日本文学作品给人种“静,寂”之感。这一点和日本传统文化中的さび、侘び一脉相承。さび是日本近世文学的中心理论,也是松尾芭蕉俳句的根本理论,强调天人合一,超越世俗的个人道德情操,类
摘 要: 语言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成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以该理论为框架的话语分析,其思路主要有两个,一是微观语言单位在整体语篇中的作用,考察词语句子怎样体现文章整体脉络;二是将整体理论话语作为分析单位,考察话语与宏观历史文化语境的互动。本文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课本中的语篇为例,阐述了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两个思路的应用,从而体现新世纪公共外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标把情感因素提到甚至比认知因素更为重要的地位,依据新理念,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四活”:“活动”、“快活”、“灵活”、“生活”。    一、“活动”课堂,学生“快活”    据哈佛大学心理学院统计,在科学、社会管理、艺术、运动、商业等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的学科,数学教学应尽快从过去只重视知识结论的误区中走出,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我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具体谈谈探究性学习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
摘 要: 二期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来实现。因此如何合理地组织小组讨论,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来实现。但是很多小组讨论都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齐刷刷地回头,满教室
摘 要: 《飘》是一部以女性意识为主题来叙述的作品,其中描述了坚强叛逆,用双手守护、建设家园的新女性斯嘉丽,以及温柔善良的梅兰妮,等等。因此,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女性的视角研究的居多。然而,美国文学中的“父亲情结”让我们不能仅从女性的视角分析人物和事件。本文在从男性的角度来叙述作品中所描述的父亲形象,从而体现出“父亲”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以及成长生活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小说《飘》 父亲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