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即中小户型住宅是国家住宅产业规划发展的方向, 关系到社会稳定、百姓民生和谐的大局。近年来, 国内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土地市场拍卖火热, “地王”现象频出, 房价总体走高,户型面积也日益趋大, 使得老百姓购买力与房价走势差距越拉越大, 同时大面积户型也面临着土地浪费、粗放建设、能耗较高的问题, 与现今时代倡导的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节能减排理念背道而驰。因此, 大力推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等中小户型住宅的建设是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举措, 让广大普通百姓安居乐业“居者有其屋”成为现实。
关键词: 高层建筑;小户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舒适合理的住宅房型可能是当前众多设计单位的工作之本。从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经济适用房依然是社会消费群体最能接受的住宅产品,大家也都在努力提高经济适用房的适应性,争取做到户型合理,面积适宜,厨卫功能完善等等。从现在住宅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来看,基本都在50年以上,国内多数城市的中心区住宅又以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主,当然从目前的经济性和结构设计概念来讲是合理的,但同时应该看到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空间灵活性是很差的,基本上没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回头再看看我国二、三十年前的老公房,现在恐怕没人会认为它可以達到现在经济适用房的标准。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经济适用的房型将来未必就是户型合理的,因为合理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人们的居住理念和社会消费水平相关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住宅建筑作为不动产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过几年就来一次全面革新,因此这就要求现在的设计能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房型问题上,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上具体化。
二、 小户型在高层住宅中的设计
中小户型一般是指套型建筑面积在90m2以内的户型。经过前几年的发展与建设, 中小户型已日趋成熟与合理。其中, 中小户型在多层及小高层设计中较易把握和设计。但在中高层及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设计中, 难度和复杂性会随之增加, 特别是户型面积要求更小, 在50~ 70m2左右的户型设计中(见图1)。因为中小户型在户型本身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 还存在着标准层单元多户之间的均衡、交通面积公摊、使用面积系数等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归纳起来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1 户型平面的集约化设计
在中小户型面积有限的条件下, 采用集约化、精细化的设计理念, 最大效率地挖掘住宅空间的使用潜力。
1)户型设计应符合人居生活基本的功能需求, 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各功能空间, 精确把握和定位每一个空间的尺度, 包括房间的开间进深、面积大小、门窗开启位置等。
2)重视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视线、节能、舒适度、私密性等基本要素, 并逐一加以解决, 准确推敲各因素的利弊大小与得失取舍。
2. 2 重视每单元多户之间的均好性与整体性设计
由于是中小户型设计, 为了减少交通的公摊面积和提高使用系数, 每单元多户组合是必然的。高层建筑中每单元3户、4 户较为常见, 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中小户型中, 每单元会有6户、8户出现, 这就涉及到各户型之间的均好性、平衡性的问题。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各户之间的均衡, 包括各户型的方位朝向、凹凸进退、彼此的视线干扰、日照采光遮挡等因素, 尽可能做到每户之间缩小差异与整体均好, 提高单元各户型的整体品质。比如凹凸进退不大的塔式、短板式平面户型均好性为优。
图1户型平面布置图
2. 3 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空间的公摊面积和结构、设备布置的优化设计
高层住宅中, 户型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公共交通公摊和结构、设备管井面积所消耗, 常见的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为70% 左右。因此公共交通空间和结构、设备的简捷、紧凑布置是提高中小户型经济性、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公共交通空间主要由疏散楼梯间、普通客梯、消防电梯、消防前室和走廊等组成, 合理组织好以上各交通疏散环节, 做到人流疏散自然顺畅而又便捷安全, 并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 处理好相应的设备管井、正压送风管井等布置, 尽量优化减小面积。
三、 户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户型面积虽小, 但基本的功能要求必须完备, 设计应遵循国家及省市制定的相关住宅设计标准, 特别要重视厨、卫房间的面积功能要求。
2)户型设计应从整体出发, 从人员交通流线入手, 以由内而外的原则设计各功能空间, 动静分区; 而后再由外到内进行斟酌与比较, 包括户型内部、户与户之间、户外空间(公共交通、阳台、空调平台)等, 不断调整与优化户型。
3)近年来, 挑高两层阳台、入户花园、飘窗等设计手法非常流行, 由于挑高两层阳台可以不计面积, 入户花园算一半面积, 往往作为市场卖点被大量应用, 但笔者认为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用要相对慎重些。由于中小户型受面积空间制约, 各户之间须并排紧连, 挑高阳台等手法势必会引起上下层之间、平层相邻户型之间对视、视线交叉干扰等问题, 加之自身固有的空间较局促, 居住的私密性大大降低。同时挑高阳台由于层高过高, 风雨天雨水容易进户, 影响晒衣等生活实用功能, 这类情况在已建成的大户型住宅中已经有所显露。因此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从户型标准层平面的整体入手, 做好户型各功能要素的组合和加法, 而不应简单的以挑高露台等手法作为户型设计、面积增加取舍的主要手段。
4)重视内天井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由于多户型并排布置, 中间套户型的北向房间大都采用内挖天井的做法, 来争取采光和通风。内天井的设置采用半开敞空间, 一要注意平面大小合理, 有比较顺畅的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 二要注意各户之间的视线干扰、防火距离和隔音要求。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小户型的设计是一个精细慎密, 不断推敲完善的过程, 是针对不同的户型要求, 设计从中摸索规律并加以实践的过程。随着设计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成熟, 住宅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节能环保设计理念的深入推广, 相信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会与时俱进, 不断推陈出新。
关键词: 高层建筑;小户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舒适合理的住宅房型可能是当前众多设计单位的工作之本。从国内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经济适用房依然是社会消费群体最能接受的住宅产品,大家也都在努力提高经济适用房的适应性,争取做到户型合理,面积适宜,厨卫功能完善等等。从现在住宅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来看,基本都在50年以上,国内多数城市的中心区住宅又以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主,当然从目前的经济性和结构设计概念来讲是合理的,但同时应该看到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空间灵活性是很差的,基本上没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回头再看看我国二、三十年前的老公房,现在恐怕没人会认为它可以達到现在经济适用房的标准。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经济适用的房型将来未必就是户型合理的,因为合理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人们的居住理念和社会消费水平相关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住宅建筑作为不动产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过几年就来一次全面革新,因此这就要求现在的设计能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房型问题上,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上具体化。
二、 小户型在高层住宅中的设计
中小户型一般是指套型建筑面积在90m2以内的户型。经过前几年的发展与建设, 中小户型已日趋成熟与合理。其中, 中小户型在多层及小高层设计中较易把握和设计。但在中高层及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设计中, 难度和复杂性会随之增加, 特别是户型面积要求更小, 在50~ 70m2左右的户型设计中(见图1)。因为中小户型在户型本身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 还存在着标准层单元多户之间的均衡、交通面积公摊、使用面积系数等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归纳起来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1 户型平面的集约化设计
在中小户型面积有限的条件下, 采用集约化、精细化的设计理念, 最大效率地挖掘住宅空间的使用潜力。
1)户型设计应符合人居生活基本的功能需求, 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各功能空间, 精确把握和定位每一个空间的尺度, 包括房间的开间进深、面积大小、门窗开启位置等。
2)重视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视线、节能、舒适度、私密性等基本要素, 并逐一加以解决, 准确推敲各因素的利弊大小与得失取舍。
2. 2 重视每单元多户之间的均好性与整体性设计
由于是中小户型设计, 为了减少交通的公摊面积和提高使用系数, 每单元多户组合是必然的。高层建筑中每单元3户、4 户较为常见, 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置房等中小户型中, 每单元会有6户、8户出现, 这就涉及到各户型之间的均好性、平衡性的问题。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各户之间的均衡, 包括各户型的方位朝向、凹凸进退、彼此的视线干扰、日照采光遮挡等因素, 尽可能做到每户之间缩小差异与整体均好, 提高单元各户型的整体品质。比如凹凸进退不大的塔式、短板式平面户型均好性为优。
图1户型平面布置图
2. 3 有效降低公共交通空间的公摊面积和结构、设备布置的优化设计
高层住宅中, 户型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公共交通公摊和结构、设备管井面积所消耗, 常见的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为70% 左右。因此公共交通空间和结构、设备的简捷、紧凑布置是提高中小户型经济性、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公共交通空间主要由疏散楼梯间、普通客梯、消防电梯、消防前室和走廊等组成, 合理组织好以上各交通疏散环节, 做到人流疏散自然顺畅而又便捷安全, 并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 处理好相应的设备管井、正压送风管井等布置, 尽量优化减小面积。
三、 户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户型面积虽小, 但基本的功能要求必须完备, 设计应遵循国家及省市制定的相关住宅设计标准, 特别要重视厨、卫房间的面积功能要求。
2)户型设计应从整体出发, 从人员交通流线入手, 以由内而外的原则设计各功能空间, 动静分区; 而后再由外到内进行斟酌与比较, 包括户型内部、户与户之间、户外空间(公共交通、阳台、空调平台)等, 不断调整与优化户型。
3)近年来, 挑高两层阳台、入户花园、飘窗等设计手法非常流行, 由于挑高两层阳台可以不计面积, 入户花园算一半面积, 往往作为市场卖点被大量应用, 但笔者认为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用要相对慎重些。由于中小户型受面积空间制约, 各户之间须并排紧连, 挑高阳台等手法势必会引起上下层之间、平层相邻户型之间对视、视线交叉干扰等问题, 加之自身固有的空间较局促, 居住的私密性大大降低。同时挑高阳台由于层高过高, 风雨天雨水容易进户, 影响晒衣等生活实用功能, 这类情况在已建成的大户型住宅中已经有所显露。因此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应从户型标准层平面的整体入手, 做好户型各功能要素的组合和加法, 而不应简单的以挑高露台等手法作为户型设计、面积增加取舍的主要手段。
4)重视内天井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由于多户型并排布置, 中间套户型的北向房间大都采用内挖天井的做法, 来争取采光和通风。内天井的设置采用半开敞空间, 一要注意平面大小合理, 有比较顺畅的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 二要注意各户之间的视线干扰、防火距离和隔音要求。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小户型的设计是一个精细慎密, 不断推敲完善的过程, 是针对不同的户型要求, 设计从中摸索规律并加以实践的过程。随着设计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成熟, 住宅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节能环保设计理念的深入推广, 相信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会与时俱进, 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