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时代感 突出思辨性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采用材料型任务驱动形式。试题从“理想的追求”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切入,引入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的相关阐述,辅以“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的提示语,最后提出“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任务要求。
  命题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古今融通,激发追求理想的精神
  “追求理想”话题,引入汉代扬雄“以射箭为喻”的相关阐述,意在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表明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传统文化与青年生活、理想追求与青年心灵相契相融,文化厚重感与现实启发性有机统一。
  2.形象设喻,富有启发教育作用
  扬雄“弓矢的”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基础和方向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好。
  3.强化思辨,回归论述理性本质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与近几年来“注重情境设计”“突出实用写作”(书信、演讲、发言稿等情感色彩较浓)的高考作文不同,强化对考生的思辨能力的要求,回归论述文的理性本质。考生作文必须在深入理解“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含义的基础上,针对“修身”“矫思”“立义”(基础、方向、行动)等与“实现理想”的关系展开深刻的思考,结合“自身发展”写出深刻的感悟。
  写作指导
  一、构思角度指导
  1.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修身、矫思、立义,奠而后发中的
  先阐述理想的重要性,然后以“怎样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图景”的设问,将论述引向深入,抓住“基础”“方向”“行动”等要素,结合自身发展,分点阐述实现理想的途径,最后总结升华。
  2.阐述修身矫思的意义——强基础,明方向,吾辈必能担当
  行文可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突出“强基础”“明方向”两个方面。“强基础”,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明方向”,担当时代责任,即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论述不要空洞,要结合自身发展。
  3.阐述矫思践行的意义——义导向,事躬行,弘扬民族大业
  行文着眼于“义导向”“事躬行”两个方面,共同指向“弘扬民族大业”。“义导向”,即“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事躬行”即“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文章要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奋斗意志。
  二、立意行文指导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古今融通,激发追求理想的精神——“射箭为喻”引导考生结合自身发展思考实现理想与基础、方向、行动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当代青年”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辨、表达。
  作文要获得高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追求时代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试题突出“当代青年”“矫思”“立义”等关键词,这就要求考生将理想追求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做爱祖国、爱人民的奋斗者和奉献者,不要将理想局限于个人名利等小圈子,要有高远的思想境界。
  例: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追求理想的过程,虽没有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没有草地之上辘辘饥肠、雪山之中冽冽北风,但其中艰难与逆境,亦不可估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时代青年理应发扬先辈的长征精神:面对理想的大学,我们要孜孜以求;面对祖国的事业,我们要不倦取道。时代在翘首以盼:盼我们长大,盼我们坚强,盼我们为理想不断奋斗进取,盼我们披星戴月终携一璧荣光归来。
  ——《莫道热血就理想
其他文献
老师,想不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选取了我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上有这么两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当年漫不经心的两句话却成了现在的今日头条,然后被选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真是荣幸之至。  老师,在您看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您曾经谆谆教诲,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请原谅学生的愚钝,我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依旧心灰意懒。
天黑了,但总有人执盏而行,在铺天盖地的暗夜中,举起生命的火种。  时至如今,那一件件白色防护衣仍在病房间穿梭,清明双眸中是疲惫的血丝,纵防护衣满是褶皱、闷人异常却惜材不忍脱下,让电视前的我们透过屏幕也可看清藏在其中的人形是何等憔悴。  但那一个个坚定的步子仍是不减毫速,短促有力,在凄凉彷徨、无助绝望的病人身旁格外安人心神。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斗,与死神拉扯,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的存活拼尽全力,
新课标背诵篇目——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赏析  也许是打翻了酒瓶子,看那酒水在地上四面流淌得来的灵感;也许是偶遇下雨天,看见那街头泻水;还可能是家人洗衣服泼出的水……心里有叹息和愁苦的人,总会被生活中某个细节触动,就算不是“泻水置平地”,也会有别的什么来感慨
锲子  自从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后,我连扔垃圾都不需要下楼了,每日都有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蔬菜放到门口,再将门口的垃圾带走。  于是每日的活动场所变得简单:卧室——餐厅——卧室。但当我看到气温的示数一天比一天高时,还是会有出门的欲望,我想知道春天是否到来,门前的水是否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堤上的柳是否是“拂堤杨柳醉春烟”,蹊上的花是否是“自在飞花轻似梦”……可是毕竟不能出去,我那栋单元楼里已
《哦,香雪》是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夏,发表于当年《青年文学》第9期,并于同年获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深爱、坦诚以及悲悯,在让人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的同时,又巧妙地撕开生活中丑陋狭隘的一面,引人深思。  原文阅读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
“曲解文意”这种陷阱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时常出现,往往迷惑性强,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不易判断。  请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题B项: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原文信息 第②段: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
考场作文之难,难在没有思路,因为思路决定出路。在考场上,如何快速地立意构思,是个难题。构思是模式化的,其核心是模式思维,掌握模式就是掌握思维,掌握思维就能主导构思。模式驱动思路,考场永远有路。逻辑层次清晰,思维含量丰富,是考场作文的不二法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本真面貌。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牛是一种与人类关系亲近的动物,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常用“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来比喻某一类人;勉励后生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评价特别厉害的人叫“牛人”;描述一种状态叫“最牛”;形容一种态度、干劲,叫“牛气冲天”“九牛二虎之力”……随着时代发展,“牛”的精神仍值得推崇。  今年是牛年,班级将组织一场牛年“话”牛的探讨
前 言  议论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看待一篇议论文的优劣,主要看它能否用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折服读者,提高人们的认识,指导人们的行动,因此,议论文中的叙例应突出精华和重点,不可将与论点无关的叙述掺杂进来。当然,如果有的事实论据真实、典型而能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还是可以展开一下(包括述其行、引其言)的。这样,笔下作文才能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此外,文中事例不是越多越好,那些属于“旁逸
短诗易背,长文难记。作为学生,记忆力不好,则苦恼多矣!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不少要求背诵的课文,有的只要求背诵几段,有的则要求背诵全文。如:《涉江》全背,共6节;《雨巷》全背,共7节 ;《劝学》全背,共4段;《邹忌讽齐王纳谏》全背,共4 段;《陈情表》全背,共4段;《荷塘月色》背3段;《游褒禅山记》全背,共5段;《六国论》(苏洵)全背,共5段;《赤壁赋》《琵琶行》等,均是长文。不少同学为背诵而头痛,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