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不同阶段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审题时发展分析和综合高阶思维,选材构思时培养发散和聚合高阶思维,写作中聚焦创新和逻辑高阶思维,修改编辑中提升批判高阶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高阶思维
  【作者简介】 赵会丽,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编号:JXKT-ZY-05-023) 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人的认知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低阶思维是较低层次的认知能力,是缺少辨析、判断或者识别的思维。高阶思维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在实践情境中质疑、推理、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评价、创新、实践、探究等思维。低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基础,但高阶思维不是由低阶思维自然而然过渡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在复杂情境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积极地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在反复修改和编辑自己的作文中,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探究、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二、 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
  1.审题时,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分析和综合高阶思维。在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借助问题进行审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活跃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分析作文题目和要求,展开深入思考和概括总结,激发分析和综合高阶思维发展。
  结合初中英语学科语言知识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六个问题:
  (1)题目让你写什么?(2)写作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写这个人或物的哪些方面?(4)这是什么题材写作?(5)写作主体时态是什么?(6)写作中主要人称是什么?
  老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这六个问题进行审题,使学生明确写作中心内容、写作范围和重点、写作题材。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将拆分的六个问题综合起来,在脑海中呈现较为具体的、清晰的写作有机整体。
  2.选材构思时,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和聚合高阶思维 。(1)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促进发散思维。在选材构思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丰富和充实写作内容,打破无话可说的僵局,同时培养发散思维。
  如以中心内容向外发散思维,发散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分支中心词干。再以他们作为中心词,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放飞思维,由词干向四面八方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空间。
  (2)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写作框架,发展聚合思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通过聚合思维,将思维聚集到支持文章中心内容上。围绕主人公我(们)以及与我(们)相关人物,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方向入手,有条理地筛选出合适的素材,然后选择最佳写作方案。
  3. 写作中,聚焦创新和逻辑思维,训练高阶思维。(1)写作中,发挥想象力,训练创新思维。在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应是围绕主题,大胆想象,寻求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但又要受到主题范围内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合理发挥想象,让想象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推陈出新,让创新思维发展更上一层楼,以此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写作时,可以取材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拟一个故事。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直觉和灵感思维,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创造一个跌宕起伏、新奇有趣的故事。
  (2)写作中,借用主题句和连接词,锻炼逻辑思维。学生英语写作中逻辑思维意识淡薄,教师引导学生,借用主题句和连接词,将获取的感性材料,通过理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有条理、有根据地组织起来,尽可能使言语表达规范、句子段落衔接自然、语篇结构严谨,具有英语语言逻辑性。
  4.修改编辑中,通过评价活动,提升批判高阶思维。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理解水平的作文评价标准,内容包括:书写、标点符号、大小写、单词拼写、时态、连接词、文章结构和内容等项,每个项目划分六个等级,即:worst,worse,bad,good,better,best。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在自我評价中,引导学生主动找错和纠错,学会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让批判思维悄然绽开;在评价他人作文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不同的思维表达,学会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和编写话题,使批判思维逐步发展;在老师讲评作文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作文,帮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批判思维渐趋提升。
  三、 结语
  在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表现为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商解决问题,在反复修改和编辑自己的作文中,锻炼和发展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高春萍.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单元主题拓展式写作课例研究——以《牛津高中英语》高一教材 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为例[J].英语教师,2017,17,120-124.
  [2]朱萍.初中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6:41-47.
其他文献
【摘要】过去,高中英语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中采取同一教学策略,导致对名著的解读较为表面,没有结合作品整体文化内涵及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挖掘,学生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其他价值和内涵。因此,本文将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研究,希望能改变流于表面的教学现象,探讨基于英语学习观的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案例,为教师开展英语名著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英语;经典名著;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目标的更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改变和突破。社会的快速发展,批判性思维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得到了重视,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  【作者简介】葛伶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是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不断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作者简介】王冰新(1973.0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摘要】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记忆单词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学习英语首先要记住单词,只有单词掌握得多了,记忆牢固了才有利于高中生英语的学习。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词汇教学中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文中试做浅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叶永霞,陕西师范大学。  单词难记忆容易遗忘
【摘要】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而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是所有大学生无论是出于应试目的(大学四六级、托福、雅思、GRE),还是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一般而言,英语议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引言(introduction),阐释(exposition),证明己方观点(confirmation),驳斥反方观点(refutation)和结论(conclusion)。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育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以成果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授课时间较短、授课主题鲜明的微课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更加直观、高效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是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发展过程。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引入网络等新媒体机制后,翻译微课教学呈现的特点,并就如何有效开展课程的设计与改革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实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成果导向;翻译
【摘要】2020年初,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各大高校均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积极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是每位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精读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实验研究法,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平台、教学实施、评价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利弊进行分析。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学习以及运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而英语教学的目标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应试的阶段,更应该多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真正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以及西方国家的说话礼仪、文化等。本文将分别从几个方面讲述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如何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人文素养  【作者简介】刘彦君,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附
【摘要】习惯用语,简称习语,是语言形成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下来的精髓,富含文化气息,是特定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下形成的产物。英语习语与中文俗语、歇后语类似,语言简单明了、形式多样、拥有浓厚的修饰等特点。系统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过程中更为生动的表达。本文是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出发,深入介绍英语习语形成过程的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方面的文化,以助于英语习语的正确使用。 
【摘要】葛浩文的翻译先后经历了不同阶段,在翻译风格上有少许变化。本文以葛浩文翻译的《呼兰河传》为主,研究葛浩文早期翻译风格,发现葛浩文早期翻译以归化为主,十分尊重原文表达,与其后期改写为主的翻译有所不同。  【关键词】葛浩文早期翻译;《呼兰河传》英译;归化  【作者简介】王强伟(1993.11-),女,河南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一、引言  葛浩文是